《教育创新》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7-05 09:04:11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有了一些收获以后,好好地写一份心得体会,这样可以不断更新自己的想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虎知道为您带来了5篇《《教育创新》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一

摘要:

当前,中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等方面稍显落后,舞蹈教育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至关重要。针对目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中职舞蹈创新教育的相关策略。

关键词:中职院校舞蹈教育创新

一、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现状

1、生源差异性较大

生源差异性大是中职院校的普遍现象。中职学生的素质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学生曾经接触过舞蹈,小学时上过舞蹈班,他们很早就学过相关的舞蹈知识,能够很快地适应教学,跟上教学进度,并且动作更有节律性。但是,有基础的学生毕竟是少数,很多学生在入学前从未接受过舞蹈训练,对舞蹈一无所知,他们在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基本体态、技能技巧等方面都存在问题。这些差异在舞蹈教育中都是不能忽视的,学生不同的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大了教学难度。教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要仔细观察学生的每个动作,找出不符合标准的地方,耐心细致地进行引导,甚至可以实行分组教学,把基础相近的学生分到一起。这样既能照顾到学生的差异,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基础差的学生不会因为与基础好的学生差距大而失望,使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2、学习积极性较差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习积极性上稍显不足。有些学生认为自己有一定的舞蹈基础,所以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心中没有明确的目标,不愿意付出努力,讨厌艰苦的训练。这种懈怠的心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面对一些重要的知识和动作,他们同样表现得不以为然,积极性的严重不足使得部分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没有目标,每天处于懒散的状态,既不想学习理论知识,也不想刻苦训练,舞蹈教育的效果必然会受到影响。

3、排斥传统舞蹈

中职学生排斥传统舞蹈的现象较为常见,学生更欣赏街舞、霹雳舞等较为新奇的舞蹈,对民族舞、芭蕾舞等传统舞蹈缺乏兴趣。出现这种情况是有原因的,一方面,街舞等较为新颖的舞蹈形式在动作、节奏等方面都符合中职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这也是街舞在年轻人当中很受欢迎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传统舞蹈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存在问题,学生对传统舞蹈没有足够的兴趣,不会欣赏传统舞蹈的美,也不愿意欣赏传统舞蹈,进而不愿意学习传统舞蹈,使得传统舞蹈的教学处于较为尴尬的境地。

4、教学模式传统、单一

目前,中职学校的舞蹈教学模式过于单一,习惯于采取讲授的形式,强调口传身授和模仿。中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应该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在多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学生的自主性也能更好地发挥出来。

二、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的路径

1、创新舞蹈课程教学

在舞蹈课程的设置中,应该注意安排更多的具有实践性的实操课程,适当减少单纯的理论讲授,让学生有更多的实际训练的机会和时间。在教学媒体上,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要积极主动地将多媒体教学引入舞蹈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声音、影视等功能。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意识不同于我们每个人所拥有的定式思维,它是我们进行创新的必要准备,拥有创新意识,能够根据所学的知识和已有的实践经验,对舞蹈动作等内容进行创新的学生才是合格的学生。现代社会需要的是拥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只有创新才能拥有自己的特色,才能推动舞蹈文化的发展。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做到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和经验,学生拥有了创新的基础才能进行真正的创新。其次,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认识到创新的重要作用,把创新作为自己的需要。最后,在实际教学中,不断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3、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在舞蹈教学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中职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是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都要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关注市场需求,根据社会对学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

4、开展和谐的课堂教学

舞蹈教学要适应中职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比较腼腆,信心不足,在教师给学生提供表演机会的时候,学生由于不够自信,往往选择放弃。所以,教师要努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使学生能够放松下来,克服紧张情绪,大胆地在舞台上展示自己。

三、小结

舞蹈教育对中职学生而言,既是一种素质教育,又是一种审美教育,学生在课堂教学和实际训练中,掌握舞蹈课程的理论知识,形成专业技能,并拥有一定的舞蹈审美能力。只要我们采取恰当的措施,对中职舞蹈进行创新教育,一定能够提升中职舞蹈教育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想。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J]。考试周刊,2011(19)。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二

由于汉语言文学的特殊性,导致了专业学生的就业压力很大,所以实施就业教育创新就势在必行。以传统汉语言文学教育方法作为基础,再根据现如今对汉语言文学毕业生的要求,对汉语言谈文学的教育体系做出有效的改革,从该类别的根本上进行改革,力求改善该专业学生的就业率,笔者就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创新给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汉语言文学;就业;教育创新

1.引言

汉语言文学其培养的就是专业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的理论,以及其寄出的只是和技能。从客观上来讲,汉语言文学毕业的专业生,可以考虑新闻文艺出版的部门以及相关的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学的评论等工作,当然文化以及宣传方面,也有着汉语言文学的专业人才。

2.师范类就业教育创新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一直就有着局限性,语文教学工作对于该专业毕业的`学生来讲,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现阶段高校语言文学的教学多事重视语言还有文学的理论,对学生的文化底蕴还有素养重视,而且不得不承认,学校在这方面的投入也非常的大,不光是资金的投入,更是人力的投入。但汉语言文学教学实践方面却被搞笑所忽略。很大一部分的高校甚至是一些重点大学,都会在教学时将大部分的时间用来学习古代的文学或者是现代的文学等课程,只用小部分的时间对学生的语文课程和教学实践进行培训。

2.1课程的优化。想要优化课程,就应该对课程做出创新设置,母语教学教师,是对新生后代的影响最为强烈也最早的一批人,其影响的时间那也是最久远的,我国的人才能否跟得上社会的脚步,和教师教育的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说,教育的理念非常重要;学生的前瞻性和创新性必须得到提高。作为我国创新教育培养的新一批预备队员,将这种精神一代代的传下去非常的有必要,这更可以使得我国未来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摒弃传统的一听到底,就是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前提,改变满堂灌等授课方式,就是优化课程的奠基石,老一套的课程体系国语死板,同学在上课期间多数都是左耳听右耳冒,越听越困越听越伐;虽然这种任课方式将教授的能力体现的淋漓尽致,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听课之后,教师脑袋里并没有留下任何东西,对于如何让学生学习有用的元素也很少去思考。所以说,优化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课程,就应该将学生带入课堂中,使得学生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真正的做到熏以及侵,并在之后的刺和提中,做到教学的相长。对高校汉语言文学课程的改革,可以从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以及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上下手。增强课程的人文性品格这一点,可以说是该专业最有特色的一点,学生在这里在学习本专业内的知识外,还能感受到非常强的人文关怀。这对学生将来任课成教师有很大的帮助。增强课程的人文性,也是为了呼应新的课程改革,做到教学联系实际。在现代的社会当中,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的教学,对于人文教育都非常的提倡,不光可以对学生实施人文的关怀,还可以给学生减压。所以说在高校汉语言文学的课程中,加入人文性的元素是非常有必要的。对于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这一点,详细的来讲,买就是将学生纳入课堂的主体地位上,将传统的学生只需带耳朵上课的方式进行改变。最直观的例子,教师可以将要讲授的内容告知同学,让学生预习,并在上课之前进行提问,看谁的问题最有建设性。

2.2实践能力的提高。一名汉语言文学的专业学生,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实践,对于该专业的学生来讲,对理论课堂知识的吸取只是最简单的一步,除此之外,还需要通过实践来提高并检测自己的能力。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其必须知道应该教什么以及如何去教,不懂得时间,就是心中浪翻浪,口中不见波。归其根本来讲,就是学得再好不懂得如何教,终究无法成为合格的老师。提高学生的时间呢管理就在于对老套的实习的改变,以前的实习都会在学业的最后一年,给学生一个实习的机会,将学生分配出去并实习一段时间,这种实践的方法对少部分接受能力快的人确实有很大的帮助,但剩余的大部分人,对于这种实践的方法却并不适应,即使用心的学也没法达到有效的实习经验的积累,甚至还有刚刚适应这种实践的学生却发现实习的阶段已经结束了;所以笔者认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关键,是对学生的思想上一种根本的改变。在大学的四年时间内,无论什么时候,都是学生的实习阶段。

3.文秘方向就业教育的创新

文秘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的就业选择对比师范专业的学生确实要好很多,可以说不管是记者还是企事业单位的文职等都非常适合文秘专业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着该专业的学生就业率会很高,近些年文秘专业的学生在表面上确实是呈现一种供不应求的样子,但事实上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之恋个非常地。所以说对文秘专业学生就业的趋势进行分析才能找到影响就业的原因所在;进一步的提高文秘专业学生的就业质量,而这也是提高文秘方向工作的根本所在。而文秘方向的工作,几乎都有着共通之处,就是写作,而写作不单单需要清晰的思路,还需要扎实的书写能力,虽然现社会由计算机代替了手写文件,但不能否认,扎实的书法以及书写时清晰的思路还有书写的速度,在一定过得场合下,可以给与应聘工作的同学带来很大的帮助。

4.结束语

培养专业技能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只有跟上市场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的人才才可以跟上时代的步伐。现代教育办学的宗旨就是产学结合,而高效的就业教育和教育一样的重要,汉语言文学并不是应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这就使得加强就业指导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适应当今的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就业教育就不可避免。

参考文献:

[1]陈昙。浅析当前汉语言文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J]。学周刊,2015(32)。

[2]王玉竹,浅谈汉语言文学专业就业教育创新[J]。青年文学家,2013.

[3]陈超鹏。浅析汉语言文学教育创新[J]。商,2015(05)。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三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化席卷了各行各业,计算机教育专业也在信息化的推动下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效。但是,作为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场所之一的中职院校,其计算机教育还是存在很多的问题,严重制约着计算机教育的效果。本文就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育现状进行简要分析,旨在提出计算机教育改革的相关策略。

1中职院校计算机教育专业存在的问题

(1)教学设备配置不完善。基础设施配置薄弱是“硬伤”,大部分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教学设备陈旧落后,在经济不发达地区,网络覆盖欠缺,以致出现“有硬件没软件”“,有电脑没网络”的问题。即便有电脑,往往也是配置及其陈旧,还不如中等城市家庭用手机的上网速度,更不用说跟上信息时代高速的发展的步伐了。计算机实验室往往层次也比较低,即便发达地区拥有功能完善的多媒体教室也是屈指可数的,致使中职计算机教师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

(2)计算机专业教师整体水平偏低。我国现在有很多中职教师学历较低,相当多的中职教师为大专学历,甚至更低,师资力量整体文化水平偏低。因此,为有效提中职计算机教育专业水平,必需培养和提高计算机教师的整体水平,才能为名师出高徒奠定扎实的基础。

(3)学生对计算机学习过程不够重视。由于中职学生没有高考的压力,就读门槛低,中职学生学习主动性往普遍偏低,课程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开小差,甚至有些学生在实践课程中上网聊天、玩游戏,玩手机等。因此,要提高中职学生对计算机教育的重视度。

(4)教学模式落后,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模式普遍采用演示、操作和讲解的教学模式,无法有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加上学生上课不集中,一堂课下来根本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无法了掌握和运用计算机知识内容。在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环境下,无法做到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老师也不知道自己的授课效果如何,长此以往,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

2计算机教学改革创新相关策略

(1)转变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是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该过程造成学生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热情,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所以,教师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模式,充分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首先,做好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信息时代,学生接触的网络信息越来越多,往往对网上的新闻兴趣极大,教师课堂教学中应当充分利用这一特点。譬如新课讲授“如何进行图像处理”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做好课前备课,选用网络上热门的新闻点及其照片,将其运用到课堂教学的有效导入中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探讨分析他们感兴趣的网络热点话题,对学生进行有效提问,就网络上虚假图片尝试问学生“这些图片是怎么弄出来的“”如果是你,你如何去判断图片的真假”等,通过这些热点问题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入到新课教学中来。其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应当借助多媒体,将丰富的图片信息和多样化的视频资料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从而把抽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计算机教学效果。

(2)以社会为导向,提高教学实用性。现有社会计算机知识应用主要涉及平面设计、办公文秘、网页制作、三维动画和软件开发等。中职计算机教育要紧密以社会为导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学实用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广大中职计算机教学应当重新编排课程设置,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技能为根本,选择符合社会需要的相关课程。譬如平面设计和广告专业,后期工作过程中必须具备熟练使用Photoshop软件和AutoCAD等相关软件,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性地对这些专业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重点讲解,提高计算机教学的社会实用性。另一方面,中职院校还应做好社会调查,及时掌握社会需求变化和社会趋势,以便及时调整计算机教学方向,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实用性。

(3)加强计算机师资队伍建设。中职院校应该实施公开招聘制度,注入新鲜“血液”,引进部分既具有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让这些“新血液”影响、推进原有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技术水平,最终把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推向一个新台阶。同时适量组建兼职教师队伍,由于兼职教师接触不同学校,往往会给学校新颖的教学方法。除此之外,中职院校还要切实加强教师考核制度,依据本校教学需求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职称及论文发表数量进行考核,让教师产生一定的压力;对于教学创新、成绩显著的教师,应当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奖励,以便充分调动教师创新的积极性,定期对教师队伍进行继续教育,提高院校师资队伍水平。

(4)加大教学设备资金投入。加大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设备的资金投入,为学生打造良好的硬件和软件教学环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教育设施的更新换代,让计算机教学配备紧跟信息时代的发展步伐。

(5)提高学生对计算机课程的重视。提高学生思想认识,让学生知道当今社会拼的就是信息,谁获得了一手的信息,谁就掌握着时代车轮的“方向盘”。教学过程中要不断鼓励学生创新,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发现新方法和新规律,注重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把课堂交还给学生,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通过老师问题式教学引导,调动学生探索科学知识的积极性。

(6)加强学生实践经验。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中职院校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学生理论知识水平,还应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校外企事业单位建立长久的人才输送机制,定期将学生送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提升学生行业实践操作能力,通过了解企业真实工作流程,让所学专业知识得以充分发挥、运用,以实践检验理论,从而更好地巩固所学知识技能。

3结语

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教学设备不完善,师资水平弱,教学模式落后,学生不重视等问题都严重制约着中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水平和效果的提升。为此,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对计算机教学相关问题进行创新,从设置教学课程、提高教学实用性、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方面出发,不断提升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应用水平,提高中职计算机教学质量。

《教育创新》心得体会 篇四

昨天下午一口气看完了爱人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学习时的一本教材,是东北师范大学编写的《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一书,还真是收获不小,希望能与大家一起分享书中的有关论述,可以使我们明目、清神,多少改变一下目前的教育教学观念,想会大受其益吧。

我们国家的教育体制和理论体系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特点是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和重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近些年来我们虽然进行了不少的教育教学改革,但不少改革仍然是跳不出传统教育的框架和束缚。21世纪将是向知识经济迈进的时代,现存的传统教育,显然是不能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为培养创新人才服务的需要。因此,教育需创新、教学需创新,只有我们做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有所创新了,才能实现对教育教学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型的人才。

《现代汉语词典》中这样解释:“创新: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可见,创新就是有创造性地去解决问题。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创新就是善于吸收新的东西,将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积极运用于教学之中,并且能有独特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发现新生事物、掌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以及运用已有知识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就是提出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创造新东西的能力,是一个人整体素质的核心。它不仅仅表现为智力方面对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明,而且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并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是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和积极改造自己、改造环境的应变能力,因而它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精神状态。创新能力也是教师各种能力中的最高层次能力,创新型教师的人生应该是“年年春草绿,年年草不同。”创新型教师不仅使学生知道过去,尤其重视教学生关心明天,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不仅是指导学生智慧生活的“严师”,而且是拓展学生心灵和智慧的“人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重要研究报告中提出:“未来教育的四大支柱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创新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在动力和最高境界,如果没有创新,人的生命就会毫无意义,只有创新,学校才会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教师发展成熟的家园。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无数教育工作者都在思索、探究什么是真正的教育。有人主张“爱是真正的教育”,“保护是真正的教育”,“树人是真正的教育”,也有人认为“启智是真正的教育”,“传道是真正的教育”,“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教育”这个词在拉丁文中的原意是“引出”,即把一个真正的人引出来、塑造出来。正如一位智者所说:“教育本身就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如果一种教育未能触及人的灵魂深处的变革,它就不成其为教育。”所以,没有把人的灵魂牵引到至善、至美、至高的境界的教育,不能称其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真谛在于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使文明积淀成人格;教育是人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和认识的堆积。爱因斯坦说:“当你把学校教给你的东西全都忘记之后,剩下的就是教育。”在全面推进课改的今天,我们应该“咀嚼”出其中的滋味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教育的任务不在于把知识灌输到灵魂中去,而在于使灵魂转向。”英国哲学家怀特还指出:“教育的全部目的就是使人具有活跃的智慧,要使知识充满活力,不能使知识僵化,这是一切教育的核心问题。”因此,所谓“受过良好教育的人”,绝不是那种仅仅占有了许多书本知识却食而不化的人,而是能够将知识转化为智慧的人。

可见,教育是师生共同铸造灵魂的生命历程。对学生而言,教育直接影响他们当前及今后的全面发展和成长;对教师而言,教育是其职业生活的全部,它的质量直接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生命价值。每一个热爱学生和自己生命的教师都不应轻视作为灵魂性的教育,必须明确: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张高一级学校的录取通知书,而是发现个性、分析个性、发展个性,不搞一个模式、不按一个标准,而是最终造就出人人有德、个个成才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经验与数据,而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生命历程、共创人生的`体验。

教育创新的几点思考 篇五

摘要:社会的进步与时代的发展,时哲学的学科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现有哲学教育理念与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本文从分析哲学教育所具有的特性入手,指出哲学教育应当是一种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思想教育,同时针对当前哲学教育在与哲学本性的配合、时代性、目的方法、内容与体系等方面的缺陷,提出了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以期为哲学学科教育新模式的形成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关键词:哲学本性哲学教育创新时代精神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与人文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使得现有的哲学学科教育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窘境。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教育者和学生对哲学教育的特性认识不足,教育理念、教学方法不当以及落后时代的问题是其主要原因。本文试想从哲学教育的特性人手,多角度地探讨哲学教育创新对策。

一、哲学教育的特性

哲学的特性是哲学教育存在和立足的根本理由,它包含了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功能是什么等一系列根本性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哲学教育要必须面对和回答的问题,它决定并影响着哲学教育过程的一切方面,只有这个问题解决好了,教育者才有可能在把握哲学精神的基础上把哲学当作哲学来教,学生才有可能学习到真正的哲学。可见,哲学教育的特性是与哲学学科的特点密不可分的。

(一)哲学教育是一种创新教育

“哲学属于人的自由思维,哲学是在发展中的系统,本质上,理念的本性在于发展它自身,并且唯有通过发展才能把握它自身,才能成为理论”这也就是说,哲学的本性在于发展,而发展的实质也就是创新,创新就成为了哲学教育的使命。因此,以问题为中心,重视问题的研究就成为哲学教育得以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目标。

(二)哲学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哲学教育的本质是为人自身需要服务的,即完善人的素质,提升人的人格,使人的本质真正得以实现,其目的就是在其他教育特别是各种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人的素质,使受教育者把对各种知识的理解提高到哲学的层次上来。

(三)哲学教育是一种思想教育

通过哲学教育的启迪,学生才能逐步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思维水平,不断学习和掌握其他具体的方法,使自己通过哲学修养的提高,从自在的主体成为自为的主体,并逐步站在人生的意义和生存的价值等根本性问题上去认识和改变自己,实现思想境界的升华。可见,无论是对学生的个体还是对社会的整体而言,哲学教育的思想教育功能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哲学教育面临的问题

虽然我国哲学教育水平已经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不可否认的是,今天专业性的哲学教育已成为冷门,普及性的哲学教育也成为一种形式教育。这当然受转型期日益浮躁的社会风气的一些影响,但更多的暴露出了当代我国哲学教育的诸多弊病。

(一)哲学教育与哲学本性的背离

霍克海默尔在其《批判理论》中曾说到:“哲学的真正社会功能。在于它对于流行的东西加以批判,哲学是不合时宜的、顽固的。”那么记住哲学知识,也就只是走向哲学的第一步,是哲学教育的基础。现实中的哲学教育并没有以哲学的本性为依托,反而出现了背离的趋势。重视哲学知识传授,轻视普遍应用的析学方法。

(二)哲学教育时代性的缺失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随着改革开放的深人,社会实践领域中的工作重心已经发生根本性的转移,而目前哲学教育所涉及的问题和对象仍然是对传统社会的状态与需要,往往把过去看得比现在更重要,把本质比存在看的更重要,把原则看得比实际生活更重要,这样既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也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

(三)哲学教育目的与方法的错位

现阶段,哲学教育过程中出现了以政治教育为教学目的的倾向,使哲学教育逐步成为“政治”的代名词和政治教育的论证工具,形成了以非哲学的方式进行哲学教育,甚至于把哲学课当作政治课来教的错位,一味给学生灌输枯燥的原理和僵化的教条,促使学生为应试而死记硬背原理。这样做不仅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批判思维的目的,还会使学生形成对哲学课的逆反心理。在教育方法上,教师大多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占据了主导性地位,少有的讨论方式也枯燥无味,讨论过程对学生的智力缺乏挑战性;很少从感性出发,逐层深人地探讨问题,而习惯于一上来就引人“物质”、“意识”、“主体”、“客体”之类的抽象概念,没有对现实问题的针对性,非但没有起到激活学生思维的作用,反而起着窒息创造精神的消极作用。

三、哲学教育创新的对策

(一)哲学教育理念的创新

哲学教学的改革,首先是观念的变革。由于哲学的本性是批判、超越、创新。那么,真正的哲学教育就应当从现有观念出发并离开现有观念,以现存理论的反思活动揭示出现存理论的束缚,开辟出前人未涉足的角落,而不是在于讲出多少哲学原理和记住多少哲学知识。

(二)哲学教育要与时俱进

面对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社会生活,哲学教育需要与时俱进,不断直面社会和人生中人们普遍关注和困惑的现实问题,将哲学原理与当前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结合起来,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结合起来,与当前世界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结合起来,即把时代精神融合到抽象的哲学理论中,以时代精神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和正确性。

(三)教育方法与模式的转变

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时代视野来观察、发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是哲学教育的主要使命,而要完成这一使命,只有在哲学教育中撞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兴趣。为此,必须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模式。一是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二是要采取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三是积极开展讨论与引导教学。即针对哲学的核心内容组织多种形式的讨论,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与探索,有效地激发学生的理论兴趣和思维创新,提高学生运用哲学理论所达到的创新思维境界;同时老师在此过程中要积极的正确引导,巧设疑问,多予启发,让学生增强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教育主体与考核方式的转变

哲学教育最根本的莫过于哲学教育者本身哲学理论理解水平与教学水平的提升,这就要求哲学教育者一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提升自己分析、驾驭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尊重学生的思想与观点,创新教学内容,改变以往就原理讲原理的作法,把教育对象的触角伸向时代的热点、焦点问题和学生最关心的现实问题、最感迷茫的心理问题以及最困惑的社会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引导学生多视角地思考、分析问题,这样既能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多样性、时代性和生动性,又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哲学教育要注重符合时代要求的新哲学教材和教程的编写工作,及时吸收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材料和新内容,让众多普遍认同的具有较强理论水平与实践性的学术成果成为教学的主体内容,不断开拓哲学教育的视野。在考核方式上,改变以往考标准化试卷的模式,形成平时讨论考核与最终或案例考核为内容的新考核模式,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创新环境。

哲学教育的进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方方面面进行探索,这就需要我们哲学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不断赋予哲学教育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创新和发展,充分发挥应用的教育功能,为国家培养更多的迎接新时代所需的具有新哲学思维的创新人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教育创新》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