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减负增效心得体会【优秀5篇】

时间:2023-06-06 16:54:59 | 来源:草料作文网

相信许多人都写过作文吧,尤其是在作文中有重要意义的议论文,议论文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那么应当如何写这类型的作文呢?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减负增效心得体会》,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减负增效论文 篇一

物流企业在“营改增”中减负增效的对策

摘要:物流业在近两年营改增试点过程中物流业出现税负不一样程度的增加、效益下降等问题。本文对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加强营改增企业内部控制,进取开展税务筹划、合理节税,对外加强物流服务的柔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减负增效的对策,从而提高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营改增;内控制度;税务筹划;物流服务;减负增效;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和部署,我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简称“营改增”)2012年1月1日开始在上海的“1+6”行业率先试点,2012年8月1日起试点范围分批扩大至北京等10省市,2013年8月1日起,又进一步扩至全国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范围内,至此“营改增”的“三步走”战略已经成功迈出第二步,进入全速推进阶段,这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重头戏”,也是以结构性减税促进稳增长、调结构的“关键点”,有利助推中国经济的转型升级发展。

物流业是我国新时期重点扶持的战略新兴产业,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两个五年规划纲要都要求“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文,2011年8月发布《关于促进物流业健康发展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办发[2011]38号文,简称“国九条”),均明确要求“切实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但在营改增试点进行近两年的进程中,物流企业出现税负不一样程度的增加、显然与国家重点扶植物流业的战略取向不符,也会滞缓营改增的进程,阻碍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本文将对这些问题发生的原因进行剖析,并对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三个方面提出减负增效的对策。

一、营改增对物流业的影响

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2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177.3万亿元,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9.4万亿元,占我国GDP总额的18%,预计到2016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物流市场(1)。但在历次国家颁布的国名经济行业名录中,没有单独物流业的名称。在2011年以来历次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颁布的营改增的文件中,也没有单独对物流行业范围的界定,而是分列在交通运输业和物流辅助服务内。作者认为有必要对物流业产业范围做一个界定。有助于讨论其发展政策的制定。根据美国物流管理协会(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的定义,物流是为满足客户需要,对物品、服务及相关信息在源头与消费点之间的高效、正向及反向的流动与储存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的定义为:“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业是在物流内涵的基础上产业组织与物流活动实施的结合。据此,本文认为物流业应包括试点方案中交通运输业中关于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管道运输以及尚未纳入试点的铁路运输等凡是货物转移的活动,加上包括航空服务、港口码

头服务、货运场站服务、货物运输代理服务、代理报关服务、仓储、装卸、搬运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物流辅助服务等有关资料合并称为物流业。

近两年的“营改增”促进了试点地区小微物流企业的发展,推动了物流业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升级。但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不一样程度的增加、成本增高等问题,从而制约着物流业的发展。

1、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及其主要原因。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个原因是税率上升。表1证明,营改增过程中一般纳税人的名义税负都有不一样程度的上升。

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过程中,物流业的一般纳税人所适用的名义税率由营业税税率的3%上升到了增值税税率的11%,根据表2可知,在不研究进项税额抵税作用且假设应纳税所得额不变的情景下,可计算出其实际税率为1(1+11%)*11%=9.91%,虽然与试点后11%的税率相比降低了1.09%,可是与原先的3%相比仍然增加了6.91%,即使加入进项税额抵税的因素,在其作用不明显的情景下,大部分物流企业出现税负增加的现象。另外我们也可从表2上海物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变化的情景得到例证。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对上海市“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的物流企业调研显示:截至2012年6月15日,上海5547户物流业一般纳税人共申报缴纳增值税23亿元,与按原营业税方法计算的营业税相比净增加税收1.2亿元。经过对上海65家大型物流企业的调查,2008-2010年三年年均营业税实际负担率为1.3%,其中货物运输业务负担率平均为1.88%。实行增值税后,即使货物运输企业发生的可抵扣购进项目中全部能够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实际增值税负担率也会增加到4.2%,上升幅度为123%,税负升幅较大。上海物流业一般纳税人主要业务“营改增”后税负变化情景见表2。

第二个原因是可抵扣进项税额少。在计算企业税负增值额时,进项税额抵扣是其核心原则。按照试点方案,一是路桥费不能抵扣。路桥费是运输成本构成的重要部分,占到总成本的30%-40%。但试点方案中,路桥费等未纳入试点范围不能进行抵扣。二是燃油、修理费取得票据困难。燃油、修理费所含的进项税虽可抵扣,而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系统没有纳入营改增的体系,仅有很少的收费站或修理站能够开出贴合抵扣要求的增值税发票,很多小型加油站或修理厂没有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资格,企业取得发票较为困难。三是试点前的固定资产投资不能抵扣。运输企业的固定资产多在试点方案之前购买,按照规定只能提折旧不能直接抵扣。由于货物运输工具购置成本高、使用年限长,尤其是船舶使用年限一般在20年以上,多数相对成熟的大中型企业,未来几年或更长时间很少有大额资产购置,所以实际可抵扣的固定资产所含进项税很少。其它房屋租金、保险费、水电费等主要成本也不在抵扣范围。四是劳动力成本不能抵扣。物流业的很多环节包括仓储、装卸、代理、航运、理货等业务大部分仍属于劳动资金密集型企业,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逐步提高,企业这方面投入不断加大,试点方案中规定不能进项抵扣,如果部经过提高运价及租金转移税负,必然

加大劳动密集型物流企业的成本压力。

2、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率不统一问题仍未解决。在非试点地区和行业中,现行营业税制度将物流业务划分为物流业与服务业两类税目,运输、装卸、搬运税率为3%,仓储、配送、代理等税率为5%,经营综合物流业务的企业各环节税目不统一、税率不相同、发票不一致是多年来困扰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瓶颈。“国九条”明确指出:“要结合增值税改革试点,尽快研究解决仓储、配送和货运代理等环节与运输环节营业税税率不统一的问题。”但试点方案中却依旧对物流业设置了“交通运输服务”(11%的税率)和“物流辅助服务”(6%税率)两类应税服务项目,快递企业适用税率仍不明确。这不仅仅不适应现代物流一体化运作的需要,也增加了税收征管难度。整合各类物流资源实行供应链管理一体化运作,开展一票到底业务、一站式服务是现代物流企业基本的运作模式,也是客户普遍的服务需求。在实际经营中,各项物流业务形式众多,上下关联性密切而复杂,不易区分货物运输服务与物流辅助服务,在2013年5月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的《物流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事项的规定》中对于混业经营的增值税纳税人规定:“兼有不一样税率和征收率的销售货物、供给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或者应税服务的,从高适用税率”。那些综合型物

流企业从事3%或6%税率的物流业务要开具11%税率增值税发票,就增加了企业的额外成本,使本已微薄的物流企业利润进一步受到挤压。

上述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不仅仅不利于物流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也给我国经济转型带来不利的影响。一是从供给方看,物流业是资金密集型产业,初始投资大、建设周期长、运力储备风险大,所以供给价格弹性相对较小。从需求方看,运输方式选择的多样化和运费所占比重的提高都将增加需求价格弹性。如果物流企业经过提价来弥补税负增加造成的损失,会使社会创造的很大部分财富消耗在流通环节上,从而推高物价水平,遏制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未来我国城镇化的进程需要吸纳很多农村人口进城从事快递、配送、搬运装卸、仓储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业务,物流企业人力成本不能抵扣,会遏制其对外吸纳人员就业的进取性。

二、物流企业减负增效的经营对策

“营改增”对企业的高效管理和规范运营方面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要以“营改增”为契机,对内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经营,降低成本;对外提高服务水平,增加经营效益。

1、加强营改增企业内部控制

中央对企业内控工作十分重视,在2008年5月2日中国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虎知道○www.huzhidao.com(保监会联合发布了发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2010年4月26日有颁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基本构成了适应我国企业实际情景、融合国际先进经验的中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在物流企业中,加强营改增工作内部控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帮忙降低经营成本,保证营改增工作的顺利平稳过渡及实施。物流企业加强营改增工作内部控制的措施主要有:

(1)完善贴合增值税要求的内控制度。在制度设计上,物流企业要健全财务核算,规范会计处理,统一科目设置及核算原则。同时企业应根据增值税核算的要求,制定增值税税务工作管理流程和相应的增值税发票管理制度,完善发票的开立、领用,传递交接和核销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流程和制度进行具体操作,设立税务风险防火墙,杜绝增值税发票虚开案件的发生。应尽量提前取得供应商供给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并提高抵扣凭证传递的效率。除增值税专用发票外,对于能够抵额的合规票据要及时收集和保存。(2)全面厘清和梳理适应增值税要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属性,避免混业经营带来的税务风险。由于物流行业的特点,营改增后导致企业税费核算精度提高,设备投入及税务管理成本加大。所以,物流企业的业务流程需要重新梳理和调整,能够借助系统升级和业务整合,加快流程自动化、智能化和一体化的管理,以适应增值税监管的要求。营改增中将物流业与物流辅助业分别适用不一样税目并分列税率11%和6%,一些综合型物流企业经营涵盖仓储、运输、货物运输代理等一体化服务,如果在合同中不能明确界定不一样税率的业务,则会被从高适用税率,所以应准确界定业务种类,设计业务合同,恰当选择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结算方式,强调对价

款、税款、发票种类及送达时限的约定等事项。避免不应有的税务负担。对于由本企业和关联企业共同发生的成本,应要求供应商分别开具发票。(3)做好营改增后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定期的风险评估可有效防止和排除许多不必要的税务风险,物流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定期评估税务风险。可由企业税务部门协同相关职能部门实施,也可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本事的中介机构来协助实施,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税负和税务风险。由于营改增后物流企业整个会计核算体系随之改变,涉及会计科目增多,会计核算要求也相应提高,应尽快经过培训,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2、进取开展税务筹划,合理节税

在税收政策允许的情景下,经过有效的纳税筹划实现企业的收益最大化,有助于增强企业实力。

(1)争取各类进项税抵扣,有效减低税负。一是物流企业在开展门到门等多种形式的综合物流服务业务时,应集中力量做好其中的比较优势业务,把非专长的其它相关业务外包给相关企业操作,这样既可保障核心竞争力,又能够取得外包公司的增值税进项发票进行抵扣。如果采购小规模纳税人供给的服务,可要求其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代开货物运输业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以抵扣进项税。如将服务外包给试点以外的其它企业完成,取得的是非试点地区的营业税发票,但由于原先的营业税差额征税的优惠在此次试点中全部保留,物流企业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能够扣除支付给非试点纳税人原属于《营业税差额征税管理办法》扣除范围中的价款后的余额作为销售额。二是物流企业在购买原材料、燃料等方面,应尽量选择能供给增值税发票的供方企业,能获得更多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三是对使用劳务派遣等劳动力密集型的支出项目,要尽可能交由作为增值税纳税人的专业中介服服公司经办,由此所产生的成本费用,能够享受税收抵扣政策。四是对于物流业企业不易取得燃油费增值税发票、抵扣南的问题,能够研究经过集中采购、分散使用的办法来化解,即先由企业在必须时期内统一集中购买油卡,然后再发放给驾驶员分散使用。(2)进取争取

差额纳税。根据财税[2011]111号文,增值税差额征税是指纳税人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差额征税的政策规定,以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规定范围纳税人的规定项目价款后的不含税余额为销售额的征税方法。国税发[2005]208号文对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确认纳入营业税差额征税的试点物流企业,目前经认定共有8批、1331家。为保证营业税差额征税政策在营改增后的继续有效沿用,最大程度的享受到差额纳税的优惠政策,对于按照国家有关营业税政策规定差额征税、在“营改增”后继续执行的物流企业,应按照当地税务机关的规定及时办理相关的备案手续。贴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应尽快申请纳入差额征税试点;暂不贴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应对照政策尽快查找原因,创造条件争取早日纳入试点。(3)恰当掌握抵扣增值税的时机。税法规定,企业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应在开具之日起180日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并在认证经过的次月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抵扣进项税额。未在规定期限内到税务机关办理认证或者申报抵扣的,不得作为合法的增值税扣税凭证,不得计算进项税额抵扣。所以企业要遵守防伪税控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抵扣的时限,在业务发生后尽快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并及时到税务机关认证,以便计入当期的进项税额

。对于国际运输实行的“零税率”及“免、抵、退”政策,以及地方政府对国内运输给予的“即征即退”等优惠政策,企业应及时到税务机关办理税收优惠的资格认定。

3、对存量固定资产金融创新

物流固定资产投资是企业最大的资本性支出,由于其单项价值较高,其经营方式分为三种类别:自购、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营改增”后融资租赁的交易双方都能得到必须程度的税收抵扣或税收返还优惠,预计会促使物流企业提高融资租赁的比重。但对于存量固定资产,由于无法取得进项税额发票,无法抵扣。为减轻企业负担可进行金融创新,解决存量固定资产的税额抵扣问题。如按照目前规定,融资性售后回租业务中承租方出售资产的行为,不征收增值税和营业税,但承租方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及出租方融资租赁业务可适用改革后的税收抵扣及超过3%部分即征即退的优惠,如果物流企业经过贴合条件的融资租赁公司进行售后回租业务,不仅仅能够到达融资目的,也能够解决存量固定资产的税额抵扣,将大幅降低经营支出。

4、对外加强企业物流服务的柔性化、智能化和绿色化

物流企业业务流程的优化主要由以下几方面:一是物流的柔性化。基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经过第四方物流的整合运作,使物流的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的并行运作而构成一体化物流服务方案,改变传统运作中资源配置与功能配置的模式,经过专业化分工、有效地组建集成任务模块而使相应物流流程的功能配置最优化,实现敏捷物流,快速反应。二是提升物流的智能化。强力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实施可视化物流过程管理网络、智能化配送中心、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应用智能交通系统(ITS)以及传感、RFID、声、光、移动计算等先进技术,设计大规模VRPFD的局部车辆协作策略,实施多式联运、多方联运,共同配送、智能配送,优化仓储管理、实现零库存。提高物流设备使用效率,减少空载率和不满载、减少运输驾次。三是在设计、采购、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推进绿色管理,构建逆向物流管理体系,提高客户满意度,取得更大的社会效益。

三、结论

物流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我国重点发展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减低税负是营改增的核心宗旨之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的逐步扩围和深入进行有助于物流业的专业化分工和产业升级,有利于促进中小物流企业发展。可是在此过程中出现物流企业一般纳税人税负不一样程度的增加、物流业务各环节税率不统一,导致物流业负担加重、经营困难,不仅仅不利于物流业的快速持续发展,也推高物价,遏制消费需求,同时也会影响就业,减缓我国城镇化的进程,给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带来不利的影响。

在营改增中物流企业的减负增效除了在政府对物流业的营改增税收政策进行调整外,在企业层面要着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是重要的基础和关键。物流企业要以“营改增”为契机,一方应对内加强内部控制,进一步规范经营,完善贴合增值税要求的内控制度,全面厘清和梳理适应增值税要求的业务流程和业务属性,避免混业经营带来的税务风险。进取开展税务筹划,合理节税,降低成本,对存量固定资产金融创新;另一方应对外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基于客户的复杂化、个性化需求,加强物流运作的柔性化、智能性、绿色化管理,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诸葛丹“。营改增”对上海物流业的影响及对策财会研究,2013(2):29-31

[2]潘文轩“。营改增”试点中部分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释疑。广东商学院学报,2013(1):43-49

[3]叶红。内控视角下对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的思考[J]。交通财会,2013(4):32-39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GBT18354-200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7

[5]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关于物流业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情景的调研报告及政策建

减负增效论文 篇二

课堂教学增效减负的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字词上的基本意思,并将其应用于现实生活之中。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师只是按照教学目标来生搬硬套,无形之中增加了小学生的负担,致使他们的学习进取性不高,课堂教学效果低下。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新课改提出了增效减负理念,其能够对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优化,从而确保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一、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涉及的资料比较多,并且大部分小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不高,需要教师的督促才愿意认真听课,才能够顺利地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把学生完成课堂任务的情景作为评判学生学习效果的主要指標,这无形之中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压力,使他们对课堂教学失去兴趣,甚至有些学生为了完成教师任务而学习,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新课改下教师需要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的安排,除了课堂教学资料的讲解之外,还需要为学生留出自我检测、小组讨论和提问的时间,这样既能够使学生专注于教师的课堂讲解,并且还能将一些不太明白的知识记录下来询问教师,从而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升。

二、营造简便、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为了对教学节奏和课堂秩序进行控制,往往以冷峻、严厉的形象出此刻课堂中,导致学生变得更加拘谨和沉默,缺乏参与课堂教学的动力和进取性,无法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资料。而新课改体制下的增效减负主要是为了减少学生承受的压力和负担,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想更好地到达增效减负效果需要做好增效和减负两个方面的工作。教师需要借助科学有效的方法来开展课堂教学,尽可能降低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愿意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并从中获得乐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教师要尽量为学生营造一个简便、愉悦的教学氛围,其是实现增效减负的关键。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能够借助不一样的教学方式和手段来对课堂教学氛围进行调节,使欢声笑语充满于课堂教学之中,以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黑板”跑了》一节资料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在黑板上写上这一课的题目,并鼓励学生根据字面意思来对课堂教学资料进行猜测,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理解来畅所欲言,以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此时,有的学生与动画片联想到了一齐,他们认为黑板长腿自我跑了。虽然这样的想象与真实的教学资料相差甚远,可是同样能够培养学

生的思维本事,有效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性,以到达营造简便、愉悦教学氛围的目的,这样一来能够增加学生对教学资料的兴趣与好奇心,使他们急切地想要明白“黑板”如何跑了,为后续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课堂精讲多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理解难度比较大的文章,教师能够对其中的知识点进行精讲,同时也能够找出一些核心部分来对整篇文章进行深入的剖析,从而使学生对整篇文章有个大概的了解和掌握,加深小学生对教学知识的吸收。同时,小学语文课本中也包含了一些寓言典故及古文类的教学文本,小学生对这些文本的理解难度比较大,此时就需要教师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精讲多练,引导学生对这些教学难点逐一了解和掌握,这样不仅仅能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并且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例如,在进行《刻舟求剑》一节资料的讲解过程中,教师除了必要的讲解之外,能够留出15~2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对课堂教学资料进行巩固性练习,以更好地加深学生对教学资料的了解和掌握。同时,教师能够鼓励学生借助“刻舟求剑”来进行造句,以到达“当堂课,当堂毕”的目的,更好地加深学生对“刻舟求剑”成语的理解和掌握。

四、合理安排课后作业,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而言,课后作业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因为其能够实现对课堂教学资料的巩固。大多数情景下,小学生所感受的学习负担与学习压力主要是来自于教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太多,从而导致学生的学习进取性不高,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新课改下,增效减负策略的实施,需要教师对课后作业给予科学、合理的安排,尽可能避免低效化的作业任务,并且课后作业量不宜过大,课后作业要具备针对性,使课后作业朝着多样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不仅仅能够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并且还能更好地发挥课后作业的效果,在提升学生对教学资料了解和掌握的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课后作业布置过程中,需要研究其他科目教师可能布置的作业量,并尽量给小学生留出休息和娱乐的时间,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除此之外,对于课堂中需要巩固与记忆的教学资料,要尽可能地在课堂上让学生就完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消化,从而更好地到达增效减负的目的。

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为了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合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尽可能为学生营造一个简便、愉悦的教学氛围,并且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吸收,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景来合理安排课后作业,这样不仅仅能够到达增效减负的目的,并且还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柯秋媚。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新课程,2015,8(4)。

[2]袁敏。试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增效减负策略[J]。新课程,2016,11(8)。

[3]刘玉平。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增效减负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7,1(5):78-79.

减负增效论文 篇三

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探讨

摘要:新课程标准的提出对教师的教学本事而言是一种极大的挑战。物理课程教学是初中教学的重要资料之一,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聚焦课堂,减轻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所以,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效率,实现减负增效就显得尤其重要。自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在教材资源有限的情景下,教师们应当更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减少课堂教学时长,提高学生们的自主学习本事,从这些方面着手,实现课堂的减负增效,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物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探讨;

如今,时代的提高促使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发重视。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得到更好的教育条件,父母就会给孩子报更多的补习班、辅导班。然而,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节假日有做不完的作业和上不完的课。这样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还泯灭了孩子的天性。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的基础阶段,这将决定学生今后物理学习的质量。在这个阶段,要给予学生的不是更重的学习负担,而是更好的学习方法,更高的学习效率。笔者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为例,经过探讨减负增效这一教学理念,以此来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提升学生学习成绩。

1减负增效的定义

减负增效最初是经济学中的概念,是指公司企业为了增加产出效率或效能而采取的减员或精简机构等措施。简单地说就是减轻负担,增加效能。在课程教学中引入减负增效概念,是为了经过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降低教师的教学负担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负在教育事业中一向是褒贬不一。有人认为,减少学生的学习压力是为了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更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死读书、读死书。也有人认为减负会过度放纵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听、说、读、背本事最强,给学生施加更多的压力能够让学生成长得更快。笔者认为,初中学生还处在人生发展的初级阶段,过多的压力只会导致学生的心态变得扭曲,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

2当前初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2.1言传身教的“灌输式”教育

“灌输式”教育方式是目前教育领域中最常见的教育方式。不仅仅初中物理课程教学如此,其他各学科教学过程中也是采取“灌输式”教育,即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简单地说就是在课堂上,教师在讲台上照着课本讲解知识点,学生在下头听着,偶尔做做笔记。这种“灌输式”教育磨灭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性,进而出现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所以,要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就要摒弃“灌输式”教育模式,释放学生的天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本事。

2.2初中物理师资队伍建设欠缺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由于师资力量薄弱,物理教师资源缺乏,导致出现“一师多班”的教学现象,即一个物理教师教导几个班级。这就使得班级与班级之间缺乏竞争,甚至有些素质较低的教师会因为班级成绩的差异,在中意的班级花更多的心思,而不重视基础偏弱的班级。这就导致了“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现象。这严重违反素质教育中教育公平性的原则。另外,在同一班级中,物理教师对学生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是否执行彻底也有待考证。学生的学习本事是有差别的,他们需要针对性强的教学方法以提升学习成效。学校师资力量的欠缺也是学校管理系统欠缺和学校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的体现。

2.3物理教师的教学素质不高

在地方学校,异常是地级市县的中学中,部分物理教师在教学中用地方语言代替普通话来进行教学,这就影响学生知识的理解与吸收质量。另外,有些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平铺直叙、语言平淡,不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其实初中物理知识和生活的联系是很紧密的,比如在学习“水的形态及相互变化的关系”这一章节时,水的形态有固态、液态、汽态这三种形态。完全能够经过联系生活中的冰、水、蒸汽来帮忙学生理解,这就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2.4初中物理教学实验设备缺乏

物理学科重视的是思维本事、理解本事。在初中物理知识中,有很多是需要经过做实验来让学生切实体会的,从而到达理解和熟知物理知识。但现实情景是,在很多中学里并不具备做这些物理实验的设备。在物理课堂教学中,都是物理教师在讲台上进行实验操作来给学生演示。比如在学习电阻、电压这一知识点时,让学生自我动手做实验,熟知电路通路、闭路的情景并做演练。经过改变电阻的大小来观察电路情景,以此推导出电流电阻之间的关系式。经过做实验的方式来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还能培养学生的动手本事,是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2.5学生难以做到“学以致用”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学习要求之一是将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以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做到学以致用。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大多注重知识的灌输,忽略了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以课本为主,熟知课本,强记理论知识。最终经过考试分数来体现对课程的掌握程度。这种只注重理论学习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方式是不可取的。人们读书、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提高自身素质,更重要的是经过学习增强自我的生存本事,提升自我的生活质量。这就要求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3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实现减负增效的方法

3.1更新教学理念,完善教学方法

上文提到的“灌输式”教育模式要摒弃,突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理念。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在授课时,要充分带动学生进取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考本事。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类学科的基础,物理本身就对思维本事、理解本事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带动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才是减轻学生学习物理压力的关键所在,再辅之以少量的课后习题将知识点进行巩固,才能到达减负增效的目的。

3.2强调师生平等观念,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的重要保障,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是至高无上的,学生无条件服从教师。因而学生的学习变得压抑、枯燥,从而失去学习兴趣。新课程背景下讲求师生平等,主张教师应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也不例外,也要强调良好的师生关系。比如,课堂上,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有疑问或具有自我的独特见解,都能够提出来与教师分享讨论。生活中,教师能够多与学生聊天谈心,了解学生的发展近况,了解学生们的内心世界。这样,教师就能明白学生之所想,从而更好地开展物理课程教学。

3.3重视初中物理教材中的实验

实验是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点的重要方法。比如,在语文教学中,有一段对话,如果直接朗读,就体会不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思想。可是,如果经过情景表演的形式,让同学们分主角进行表演,这样就相当于学生把自我置身于情景之中,对其中的情感和思想就会深有感触。物理实验也是一个道理。让学生经过自我操作实验,将自我置身于实验之中,用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来指导实验,经过自我的操作,对相应的知识点就会掌握得更深刻。倘若就凭教师在讲台的演示或是枯燥的讲解,只会让学生的理解越来越模糊,进而产生苦恼的情绪,最终选择放弃学习,久而久之,问题就会越来越多,成绩也就会越来越差。此外,在进行课本实验的同时,要鼓励学生创新实验,即所谓的“举一反三”。对同种实验,采取多种方式来操作,既能让学生深刻掌握知识点,也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4提倡学以致用,将物理知识运用于生活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与物理有关的趣味现象。比如,夏天屋子里炎热干燥时,往地上泼点水能够降温;菜刀切菜、切肉要把锋面磨尖才会简便;一阵风吹过,客厅里的壁画会飘飘作响……这些现象都能够用物理知识来解释。初中物理是学生学习工科的基础,也是和现实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仅有能够将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到的知识点运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才能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让学生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从而实现减负增效。

4结语

减负增效是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目标之一。在这篇文章中,笔者经过分析当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以此为突破口来提出相应的方法来实现物理课堂的减负增效。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完善教学方式,以为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发散性思维。仅有这样,才能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减负增益目标。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减负增效目标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是合理的、科学的、能够实现减负增效目标的方法,都是值得提倡与付诸实践的。

参考文献

[1]黄波。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助推器[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10(6)。

[2]毕传新。建立良好学习氛围对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影响[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8)。

[3]张卉。减负增效语文课堂的构建[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

[4]潘腊平。对体育教师如何践行“减负增效”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1(23)。

[5]邓文涛。浅议中小学教育中的减负增效[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8)。

减负增效论文 篇四

从社区福利视角分析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政策

摘要:我国社区普遍面临着事务负担过重的情形,“牌子多、台账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统计报表多”成为社区的突出现象,不少地方都进行了社区减负增效的进取探索并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政策自实施以来,成就显着,同时也增进了社区福利的发展。可是也还存在“增效”方面尚待提升的问题,所以有必要就如何进一步优化这一政策以继续提升社区福利做出相应的思考。

关键词:南京市;社区福利;减负增效;

社区是社会构成的基本单位,是一个区域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关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社区治理问题,在十八大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上,都对创新社区治理提出了明确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的本事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当前,社区负担事务过重但服务效率低下是社区治理的一大问题,所以近年来各地都在进取探索社区“减负增效”的路径,也取得了很多成功的经验。2015年7月,民政部和中央组织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开展社区减负工作的通知》,成为了首个就国家层面指导社区减负工作的权威文件,可见社区减负增效对于优化社区治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我国社区普遍存在负担过重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国社区一向处于主角定位不清晰、行政功能挤压社会功能严重、社区自治性差的尴尬处境,社区居委会往往成为政府部门在社区层面的延伸机构,并承接很多的行政指令性工作,加之当前我国社区内社会组织发育的较慢,居民参与意识薄弱,这些主体暂时无法成为社区事务的有效分担者,导致社区居委会更加不堪重负。就目前全国城乡社区工作的大致情景而言,“牌子多、台账多、证明盖章多、检查考核多、统计报表多”成为社区的突出现象。举例而言,苏州市社区需要承担完成的事项达125项,达标评比30项,盖章9项;重庆市城市社区平均承担42类73项事务工作,社区工作人员约70%的精力和工作时间用在完成上级部门交办的各类工作上。由于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数量并不多,所以人均担负的工作量很大,一个人可能会担负数项乃至十几项的任务,导致居委会成员很难有时间真正走进社区,切实联系、服务群众。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政府与社区的关系边界没有得到清晰的界定,强势的政府将原本对社区的“指导”关系转化为“领导”关系,很多行政命令下到达社区居委会;二是当前行政环境下存在严重的官僚化和形式主义,导致社区各种挂牌、评比、台账层出不穷,为了响应上级要求以及应付各种检查,导致社

区人少活多,疲于应付,可是实际上很多事务并无多大实际意义;三是社区自治本事差,社会组织发展相对缓慢,居民参与意识不高,导致很多社区事务难以被其它主体分摊。社区工作过繁过重成为社区居委会联系居民、服务居民的阻力,也与社区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法理相违背,不利于社区自治本事的培育。南京市是实行社区减负工作比较早的地方,并且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本文以南京市为例,以社区福利的视角进一步分析开展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意义。

二、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政策实施概况

早在2006年,南京市就在全国率先推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且大力推进社区减负以及体制改革工作。2013年9月,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发布了《切实减轻社区(村)负担提升服务群众效能七项规定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对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做了如下规定:1.取消社区(村)承担的25项工作任务和指标;2.取消市、区面向社区(村)开展的创立达标评比活动;3.取消社区(村)41个组织机构;4.被取消的工作任务、创立达标评比活动、组织机构,其台账(纸质、电子)全部取消;5.全面整合社区(村)各类信息网络,构成全市统一的“智慧社区”系统;6.各区参照全市社区(村)绩效考核指导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绩效考核实施方案,每年对社区(村)绩效进行一次综合性考核,结果上报市和谐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并向社会发布。2014年,南京市委办公厅又发布了《深化街道和社区体制改革方案》,一系列配套文件的发布,为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推动创新社区治理供给了重要的政策支撑。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街居体制改革先后荣获2013年度、2014年度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第一名,实践成果获得了民政部的肯定。

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使得南京市城乡社区治理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带来了社区治理结构的优化。社区减负增效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社区治理成效能够集中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实现政府柔性治理,改变了以往直接的行政命令式的纵向治理,转变为社区政策的制定者和社区服务的购买者与监督者,实现了用有限的公共资金带动充裕的社会资金进入到社区治理的目的;二是激发了社区的活力,很多繁琐的、不必要的事务的削减,使得社区居委会成员、社会工作者得以从之前的重负中解放出来,进而能够有时间和精力走进社区居民当中,为居民供给实实在在的服务,如此一来,有利于营造社区和谐氛围,激发起社区内成员的社会治理热情;三是提升了基层的服务效率,一方面,基层政务服务体系由“三级流转”变为街道中心“一级办结”,另一方面,伴随着繁杂事务的削减,社区居委会面向居民的服务本事也大幅提升,越来越得到社区居民的信赖与认可。总而言之,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工作的开展的确取得了很好的成就,成为创新社区治理的良好案例,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必须的影响。

三、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政策对社区福利的影响

经过社区减负增效政策的实施,南京市的社区福利水平得到很大幅度的提升,主要表此刻三个方面:

(一)社区福利的供给主体得以扩展且各主体的活力得以激发

为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的本事,南京市在精简社区事务的同时,也更加注重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参与,很多区、街道都探索出了较为合理的多元主体治理框架。可见,南京市在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过程中,注重社区多元主体的治理参与,也即注重了社区福利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如各区越来越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与发展,政府更多地以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方式,为社区居民供给高质量的社区福利;再如,居民自身作为社区福利供给者的作用也日益凸显,社区居民间开展广泛的自助互助服务,很多有特长的居民都以自我的方式为社区居民供给独特的服务,如建邺区中城社区伍舒娅注册成立“伍大姐普法工作室”,为社区居民供给法制宣传教育、法律咨询一系列法律服务,深受社区居民欢迎。

(二)社区资源整合本事大大提升,社区福利的供给有了良好的资源保障

一方面,经过社区减负增效,社区居委会得以从很多的台账、报表、评比等活动中解脱出来,进而能够将很多的时间用于社区资源的整合上,例如发动社区内有社区服务意愿和服务本事的社区精英、联系所需要的社会组织、组织志愿团体进社区、寻找可利用的服务场地等。另一方面,“智慧社区”的搭建为社区资源的跨社区共享供给了便利,如果一个社残疾人数量不多,无需特意建设一个残疾人服务中心,而临近的社区拥有此类中心,该中心所供给的福利应当为其他社区所共享,从而最大限度地实现街道内的资源整合,提高社会福利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伴随社区治理结构的调整,社区福利的供给效率大幅提升

南京市减负增效政策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改革街居体制,从街居层面着手调整社区治理结构。在街道层面,制定工作职责清单,明确街道在指导社区建设、组织公共服务等方面职能,归并职能相近科室,设置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辖区较大的建立分中心;制定《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公共服务通用目录》,社区27项政务事项全部移交街道。在社区层面,社区日常工作主要转向政策咨询、公益服务、代办服务以及居民自治,严格把控社区事务准入。经过改革,街道、社区的职能边界更加清晰,针对社区福利的主角定位也更加准确,有利于社区福利供给效率的提升。

四、从社区福利视角谈谈优化社区减负增效政策的若干思考

社区减负增效政策包含两个方面的资料,一方面是作为手段层面的“减负”,即经过削减社区不必要的事务负担完成社区“瘦身”,改变社区以往的事情多但现实效用低的局面;另一方面是作为目的层面的“增效”,在社区减负的基础上重新定位社区应有的功能及作用,改善社区治理结构,从而实现社区治理效率、社区服务效率的综合提升。“减负”和“增效”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光“减负”却达不到“增效”的目的,那么减负本身并无多大意义,只是客观上减少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事物;同样,只是一味追求“增效”的目标却不实施“减负”工作,只会进一步增重社区工作人员的负担,最终“增效”的目的也会因人力物力的分散而无法达成。所以,社区减负增效应当做到双管齐下,实现“减负”基础上的“增效”,这是优化社区治理和提升社区福利的双重要求。

结合南京市社区减负增效政策来看,政策以及实践更多地偏重于“减负”这一层面,在“增效”方面做得还不够。“减负”方面比较容易做到,并且也十分容易看到成绩,可是“减负”本身并不直接代表着“增效”,减负工作的完成只是为社区治理与服务效率的提升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如何利用这一条件实现“增效”是最关键的问题。于社区福利而言,减负工作为社区居委会更多地供给福利服务释放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是如何将这些时间及精力投入到提升社区福利的供给中,以提升社区福利的质量、数量以及福利供给的效率,这才是至关重要的。为继续提升南京市社区福利的水平,在减负增效政策方面还要进一步明确“增效”的途径。

一方面,区、街道、居委会要重新明确在社区治理结构以及社区福利供给体系中的定位。区、街道等上级政府要减少对社区的行政干预,明确社区居委会是社区居民自治的组织,而非政府部门在社区的派出机构,对于一些需要社区居委会承担的事务,要做到“权随责下,费随事转”,尤其是在政府部门指导的一些福利服务的供给方面,要改变以往任务下达而人力财力未到位、职责确定可是权力不下放的局面。社区居委会在精简事务之后,要主动地走进社区居民当中,切实了解本社区内居民的福利需求情景,进而经过整合社区可利用的资源,分步骤、分层次地供给这些社区福利,杜绝以往不管社区实际,每个社区都供给基本无差异福利的“一刀切”模式。

另一方面,社区福利的供给效率的提升,离不开多元主体的协商合作。虽然当前社区已经重视多元治理,可是离真正的多元协商共治还有差距,政府部门仍旧在社区治理中扮演关键主角,其他主体的参与大都是围绕政府部门的想法展开的,这无法最大限度地呈现多元主体参与带来的效率优势。政府部门主导的“减负”措施十分重要,需要政府部门主导实行,可是“增效”并不能全靠政府主导安排。社区居民所需要的福利种类和数量繁多,要满足居民的这些福利需求,只能是社区整合资源加以供给,从这一角度来说,社区事务不可能减少,减少的只是之前不必要的事务,更多的有实际价值的事务只会越来越多。那么,只是一些事务转变为另一些事务,社区居委会的负担并未减轻的情景下,如何实现“减负增效”答案只能是多元主体的合作分担,相对于以前的繁杂的行政事务,此刻的社区服务是能够被分担的并且必须被分担。社区党委会、居委会、社会组织、居民、业委会、物业公司、志愿团体等主体进取协作,共同分担社区事务,每个主体的负担适中,并且都是各主体职能以及本事范围内的事务,社区福利供给的效率自然也就得以提升,那么社区“减负增效”的目标便水到渠成。

参考文献

[1]陈伟东,吴恒同。提高效能和扩大参与: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创新的两个目标[J]。社会主义研究,2015,(02):107-113.

[2]谷中原,李亚伟。减负增效:探索社区自我、内源、持续发展机制[J]。中国民政,2015,(23):22-23+27.

[3]南京市推进社区减负增效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民政,2015,(23):41-43.

[4]唐悦。社区负担做减法服务民生做加法。《新华日报》2015年8月19日第2版。

[5]汪善翔。社区减负增效:困局、成因与治理——基于舟山市城市社区的调查与分析[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5,(03):41-46.

[6]张艳国。牢牢牵住“减负增效”这个社区治理的牛鼻子[J]。中国民政,2015,(23):14-16+21.

减负增效论文 篇五

后面还有多篇减负增效论文!

学校“减负增效”的实践困境及实施提议

摘要:长期以来,学校“减负”受到应试教育、主体感受、国家课程改革等因素的影响,减负增效艰难前行。新的时代背景下,受中高考改革的影响,各学校减负增效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与实践困境。各学校“减负”相似,但“增效”存在差异;学校外部“减负”多,而基于“学习者”的内在“减负”少;“减负”并未构成社会共识,校内“减负”而校外“增负”。基于此,学校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减负,区域政府要加强教育督导与治理,构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减负;应试教育;以学习者为中心;政府治理;

长期以来,学生负担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成才的重要因素。学校作为学生成长的主阵地,在学生减负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进入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在新一轮的“减负增效”中仍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梳理学校减负的影响因素及实践困境,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依法办学,加强现代学校制度建设。

一、学校“减负”的影响因素

教育是一项民生工程,减负牵动千千万万家庭,同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诸多研究证明,导致课业负担过重的原因繁多,既有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带来的教育资源的不合理分配,也有人口众多引起的激烈竞争,重学历、崇尚品牌学校的用人机制及社会保障体制的不完善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及舆论的影响等等,也是重要因素[1]。纵观目前学校减负的现状,其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点。

1、减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虽然素质教育倡导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却依然“扎扎实实”,这背后有传统文化的功利思想在作祟,当然也与现代教育的弊端有关。有研究者对1949年以来国家的减负政策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课业负担的内涵从50~60年代的时间负担到80~90年代的教学、考试负担,再到21世纪的作业负担。目前,作业负担似乎成为课业负担的代名词[2]。无论是时间负担、教学考试负担,还是作业负担,反映的都是应试教育的价值取向。虽然社会公众意识到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但在具体行动上还是遵从了应试教育的实践逻辑,因为此种逻辑给社会公众一种安全感,不会对孩子的成长过于焦虑,没有把控。具体到学校而言,一些学校对“减负增效”的认识与行为存在脱节现象,尚需深化。与减负相关的招生考试改革力度还要加大,推进速度还要加快,否则影响“减负”工作深入开展。随着中、高考方案不断改革出新,对于立刻就要实施的“必考+选考”的新中考方案,给予了学生必须的自主选择权,但同时也为学校的课程安排、课程整合等提出了新的挑战。学校如何调整,才会既能保障学生“必考+选考”的成功,又能在选考情景下减少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对学校来说也是现实的挑战。

2、减负受到主体感受的影响

有研究者认为,学生的学业负担包括了课业、心理和经济负担[3]。以往我们比较关注的还是学生的课业负担,而对于学生感受最直接且比较隐性的心理负担却较少关注。当然,这两种负担并非截然分开的,较重的课业负担往往会带来必须的心理负担,只是这种心理负担对不一样的学生因为主体感受程度不一样而有所差异。有的学生主体感受为负担,有的学生却不以为然。负担的产生是主体与负担物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主观性与个体差异性,不能等同。所以,我们谈减负要关注到不一样群体的主体感受,不能“一刀切”地认为都是负担或都不是负担。我们要分析导致负担差异的主体差异,异常是心理负担这种隐性的负担,以及不一样主体对负担本质的主观理解,不能只关注负担的消极价值而忽视其进取价值,其关键在于“度”,适度的负担不仅仅无弊反而有益;同时,我们也不能将负担只是减在形式上,而本质没有发生变化。可是,纵观目前的许多减负政策及减负行为,并未关注到减负“本身”或“内在”,而只是在外面“打转”,还是一种外部减负,并未切入到负担的本质,也并未关注到负担的主体本身———既包括学生,也包括教师。在减负工作中有些有经验的教师很难改变固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对新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解不到位,课堂教学

效率有待提高,从而加重了学生课外作业负担。一些教师虽然参加团体备课,但教学方式迁移本事不强,有时照搬方法和课件,造成了难度加大,负担加重。

3、减负受到课程改革的影响

新课程改革以来,国家、地方及校本课程的架构使得课程的门类逐渐增多,学生的可选择性逐渐增强,学科实践活动作为正式课程进入课表。学科实践活动是新形势下进行学科整合,满足不一样学生的需求,促进学生在体育、艺术、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因各地学校差距较大,异常是一些农村落后地区的学校师资力量和硬件条件略显贫乏,尽管学校克服困难开设了各类学科实践活动,但未能充分满足学生需求。此外,学科实践活动每学期15次,其中5次要求是校外实践活动,学校要满足一学期5次的外出实践活动,时间上能够经过课时调整来解决,可是资金方面感到捉襟见肘。另外,外出安全问题也给学校带来了压力,异常是对于大校来说,2000余名学生,一学期外出5次,学校深感压力巨大。

二、学校“减负”的实践困境

“减负”不是“无负”,而是适性发展,祛除个人发展的束缚性因素,减负在本质上是一个“提质增效”的过程。然而,学校在“减负增效”中却面临着诸多的实践困境。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1、各学校“减负”相似,“但增效”存在差异

针对学生的课业负担,国家及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相应的减负督导政策,试图从督导的途径去改善学校的减负增效工作。各校虽然都很重视减负工作,对年级周课时数、音美体周课时数、考试次数、教辅材料等指标的贯彻程度相当坚决。但不少学校在探索适合本校学生实际的课堂教学、作业模式、评价标准、提高教学效果方面还未出现令人满意的成果。教师们对“减负”知晓程度高,但如何落实“增效”操作却缺少有效做法和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讲,“减负增效”工作只是开了一个好头,只能说是“‘形’已有而‘神’未到”。当然,这与各校的生源、师资力量不均衡有必须关系。学校间生源数量及质量的不均衡,影响“减负”效果。好学校生源过剩,甚至超出承载本事,一般校生源明显不足,打工子弟学生多,质量难保障,学生易流失,造成教师编制及经费困难等。外地生源多,影响学生质量,生源少了,随之教师编制和经费减少,给学校办学和“减负”工作带来困难。同时,学生差异给教师课堂教学、分层布置作业带来挑战。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校的教育质量和学生的基础差异、学校的减负工作之间存在着矛盾———基础知识不能扎实掌握,针对性指导缺少时间,使得部分教师心存矛盾。另外,个别教师工作本事滞后,在落实高效课堂

、有效教学上有必须困难。部分学校在“减负增效”的行动中仍存在重视不够、机制不全、方法有限、落实不够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例如,有个别学科尚未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存在未开足课时和个别学科多开课时的问题;学校场地狭小,不能满足学生在校体育一小时;中学里存在各科作业量不协调的问题;部分学校的个别教师留的学科实践活动作业资料和形式还比较单一,教师进行跨学科、跨年级作业的整合研究还需加强,针对学生特点分层布置作业,精心设计实践类课程的作业还需要加强研究,等等。

2、学校外部“减负”多,而基于“学习者”的内在“减负”少

“减负”究其本质而言,是减轻学生主体的负担。然而,受长期传统文化的影响,我们的教育观念还是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上,并未真正树立起“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育观念。从各学校的减负行为及措施中,就能够得到很好的验证。例如,各校在地理位置、生源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很多农村校校址较偏僻,交通也不便利。各学校在实行“每周不少于3天课外活动”方面存在很多顾虑。再比如,初三毕业年级毕竟面临中考,还和其他年级一样要求是否适宜是否应针对毕业年级的减负工作有分层要求作业的分层与质量的提高是一把双刃剑,需要科学使用,不能因为作业分层而降低质量,也不能为保证成绩而加重作业负担。如何分层怎样提高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还有的学校在规定能够选用的教辅用书中,存在同步训练等“不一样步”的现象(有的同步训练资料十分好,但数量不够;有的号称是同步训练,但超出现行的课程标准)。个别学校存在“主科”课时超量和挪用“副科”课时现象。这些行为及措施并未关照到学生本身及学生的学习,亟待观念转变,真正“以学习者为中心”。

3、“减负”并未构成社会共识,校内“减负”而校外“增负”

“减负”是一个社会问题,仅靠学校力量是不够的,需要社会、家庭和学校互相配合,是一项综合性强的系统工程。否则就很可能出现“教师减负、家长加压;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问题。经过学生问卷调查发现,学校在“减负”,可相当多的家长给孩子“增负”。经过调查了解,一半以上的学生在假日休息时间会上各类课外辅导班,学生在校外产生的学习压力和负担依然存在。家长们来访来电话,认为作业少、放学早、不补课是学校疏于管理、不负职责,会影响孩子考重点中学乃至大学。所以,很多家长给孩子报多个校外的课余辅导班,想方设法增加孩子的学习量,无疑从另一方面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家长的“减负”观念及行为并未与学校和上级要求统一齐来。此外,当前,社会办学机构、各类补习班等占用了学生很多时间、精力,社会各类文化培训机构对家长和学生的宣传和误导,对学校“减负增效”工作造成较大压力和冲击。如何整顿和规范社会培训市场,如何正确引导家长教育观念,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政府需要探索学校与家庭合力治理这个问题的有效机制,取得更多的社会共识。

三、实现“减负增效”的提议

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是党和国家对教育发展的明确要求,是实现教育科学发展、优质发展、均衡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我国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到了更加关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优质均衡”的新阶段,为推进教育科学减负,提议如下。

1、学校要以“以学习者为中心”实施减负

一是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学校“减负”工作管理措施虽然明确具体,但在思想认识层面上还需进一步统一。减负督导工作理应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和教学改革中,使之成为“新常态”。“减负”不是减质,不是说减负就是没有作业,不要质量,而是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是一项常态的工作,就蕴含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以学习者为中心”,将学生“自主减负”视为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4],立足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尊重学生的学习规律,保障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优化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料及学习方法,在学习策略等方面确定“量力负担”,发现学生的潜能,营造有助于学生成长的氛围,适应不一样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二是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打造学生主体课堂。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实效,已成为学校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同时也是摆在学校面前的难题。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向课堂要质量始终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资料。学校在减负中要可有为,关键在于不断改善教学方法,创新作业形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实效,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学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减少课堂无效环节,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进取探索“减负增效”的教学模式,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经过课堂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科学“减负”。在优化作业的同时,应当重视课堂教学的效率。课前钻研教材、认真备课、课堂上合理安排结构、优化教学手段、开发课程的多功能都是提高课堂实效性的方法。仅有课堂效率提高了,才能真正减轻学生负担。总之,在“减负提质”工作的推进过程中,学校应始终关注减负工作从源头上的创新与把关,以研究的眼光看待“减负”,以切实的行动推进“提质”,使“减负”与“提质”融为一体。

三是完善学生多元评价体系,以评价改革引领“减负”。教育评价是办学行为和学生负担的指挥棒,在学生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等级制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建立,然而仅仅有等级制还是不够的,对于人的全面素质如何客观公正地评价,需要我们深入地思考、研究和探索。目前,受到中、高考制度制约,导致学生的负担更多源于家长对孩子的过度关注。小学的评价制度在于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中学乃至高中更多关注的还是学生的实际分数。目前,国家正在进行相关制度的改革,期望能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使学生的评价体系能在义务教育阶段趋于一致并与高中乃至大学有效并轨,减轻家长和学生不必要的恐慌。对于学校而言,一是要定期收集数据,开展科学的质量监测,用好监测数据指导学校开展评价工作,严格规范教学行为、教学资料、教学要求。二是合理诠释素质评价监测结果,逐步引导构成健康的评价理念。定期对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进行抽样测试,反映学生的综合水平,依据数据进行分析、反馈和指导改善教学工作,正确地引导社会舆论。

四是要立足教师专业发展,引领教师主动减负。“减负”工作的着眼点、立脚点、关键点是教师。在教师执行层面,“减负增效”需要进一步关注全体教师对学校“减负”工作要求的落实。“减负”工作的真正落实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需要教师有科学的教育观,需要教师基于学生不一样阶段的成长规律大胆开展课堂教学创新和实践,需要教师创新教育的智慧。所以,学校要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培养,将教师培训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并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学校应建立相应的机制,推动教师投身“减负”工作,总结提炼做法,及时推广。提议学校进一步加大对教师的专业指导,满足每一位教师的成长需求。例如:核心素养的培养怎样具体实施到学校、评价标准是什么等。鉴于中考科目增加在即,学校将应对考试科目增加而学生负担不增加的新问题,异常是新增中考科目的有效作业设计和增效教学实践普遍缺少可借鉴的经验和成熟研究成果。增强对考试变革的敏感分析,帮忙有成就学校迅速构成经验,加强教师学习培训是教研科研部门的主要任务。

此外,应对当下“减负”工作的新形势、新任务,学校要依托科研课题,以此为抓手,经过学校参与国家、市区级课题的研究,紧跟教育前沿。结合学校的实际,经过校本研究,创新“减负”工作模式,提倡实践创新。

2、区域政府要加强教育督导与治理

一是要加强督导指标开发,合理运用监测结果,规范学校办学,进取推进学校发展。督导监测的目的是推动学校改善,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各校在地理位置、生源组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减负工作中“一刀切”的监测标准,不适合每所学校的特点。提议督导部门在制订“减负增效”评价标准时本着“一样的标准,不一样的要求”的原则,深入研究,工作做细。设计并完善“减负”督导监测工作手册的监测表指标,使指标进一步具有科学、清晰和可操作性。另外,各地在制订、监测各项指标的同时,应加强具体引导,对教材、考核、考试形式和评价标准进行改革,用一个长效机制保障“减负增效”长期进行下去。学校应高度重视督导监测的结果,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对“减负”工作的认识,加强对教育部及市区有关“减负”文件精神的学习与理解,增强紧迫感和职责感。学校要以政策为保障,着眼长远,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减负”指标,努力做到既“减负”又增效。教育行政部门和组织部门要善用监测结果,根据学校自身的发展情景,撬动学校改善,进一步强化校长作为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工作的第一职责人,并将此项资料列入校长的考核指标之一。

二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构成良好的社会氛围。“减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进一步加大“减负”的社会宣传力度,政府、传媒等相关部门应协同合作,借助网络、广播、电视等多媒体手段、多渠道、多途径,加大宣传教育正能量、正效应,使全社会逐渐构成良好的氛围。学校采取多种途径向家长宣讲减负精神,帮忙家长理解并切实从自身做起,减少孩子课外辅导班、补课等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行为。构成校内外“减负”共识,有利于学校“减负”工作的落实。根据学情和校情,做到不给学生排行,不给学生压力,将“减负指标”落实到学校的每一项工作中,落实到课堂教学的每一节课中,落实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政府应进一步规范引导社会办学机构办学行为,创设良好社会环境,不定期对相关机构进行督导执法检查,并依据检查结果对其进行整改完善。此外,各地政府也要进取经过兼并、托管、名校办分校等多种手段缩小学校间差距,增强校际间的交流和学习,引导学校教师转变育人观念,切实从学生发展出发,完善学校课程建设,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做好对家长的宣传和教育,内化为理念,外化为变革。

参考文献

[1]张赵姝影,郑东辉。基于高频词汇的国家减负政策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16(2)。

[2]鲁林岳。综合辩证论“减负”[J]。教育研究,2007(5)。

[3]王贤文,熊川武。学生自主减负:减负提质的有效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4(4)。

[4]罗洁。主动减负科学减负创新减负系统减负北京力破“减负”困局[J]。中小学管理,2012(9)。

[5]周兆海。生存性资源紧张:减负难减的症结所在[J]。中国教育学刊,2016(3)。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5篇《中小学减负增效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