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7篇)

时间:2023-07-17 08:29:41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无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顺其自然的,我们就可以写一篇关于感悟的文章。为了帮助大家学会写感悟,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小编分享的7篇《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亲的肯定与分享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中秋节的感受 篇一

中秋是过团圆的日子。中秋佳节,天上的月亮圆圆的,代表着团团圆圆的意思,我给你讲讲我的快乐中秋吧。

八月十五月儿圆,家家户户吃月饼,坐在一起赏月光,开开心心说谈笑。怎么样,不错吧,这可是我亲自当着家人们和月亮对的诗。中秋节对于我们家来说是一年中第二个最好的日子(第一属于春节)。

早上,爷爷一早就从老家给我们送了好多吃的东西过来,准备和我们一起过节。今天我们很早就吃过早饭,便开始准备中午丰盛的午餐。有软软的糍粑、香香的竹笋吵肉片、排骨炖冬瓜、甜皮鸭、口劲十足的牛肉、还有一定不能少的月饼……。哇!这些食物可让我和妹妹大开眼界。这么多好吃的东西真的看的我们流口水了。

奶奶忙活了好久,终于我们可以吃饭了。我们坐到桌上面就狼吞虎咽的吃起来,吃完菜又吃月饼,都快撑破肚皮了。

吃完饭我们刚坐了会儿,外公外婆和大姨来我家做客,我们坐在一起谈起了家常话,喝喝茶,嗑嗑瓜子。不一会儿,突然下起了倾盆大雨,大姨突然站起来说:“下这么大的雨,我要走了,你们慢慢玩啊。”大姨走后,我感觉没有什么好玩的了,突然想起了画一幅中秋团圆画,于是我和妹妹两个人在那里画画。

晚上,我们一家人坐在电视前观看《中秋之夜》,突然我想起了远方的爸爸妈妈,他们虽然在远方不能回家和我们团聚,但他们的身影刻在我心中。古人云:“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也许他们的心中也在思念着我们吧!中秋节是一个思念的节日,在外的工人、叔叔阿姨们即使过节了,也要留在工地、单位和部队坚守自己的岗位,都不能回家过节,使得对方望着月亮互相的思念着。

中秋是一个幸福的日子;中秋是一个思念的日子;中秋是一个难忘的日子……中秋是我家团圆;中秋使大家团圆;中秋使全国人民团圆。我喜欢中秋节,更爱它对人民寄托的那份思念之情。

中秋节感悟 篇二

又是一个中秋节,令人盼望的中秋节。往年的中秋和往常有什么不一样吗?往年的中秋在22日。在这一天,人们通常都要回到自己家,和家里人一同吃聚会饭。如今,人们餐桌上摆放的食物真是多种多样,似乎和中秋节以前搭不上边了,但我们只需细心点,就会发现一些传统的中秋美食还是会出如今不少餐桌上,大家还是会举家在窗前赏月——至少人们还没有遗忘中秋节和它的习俗。这是不变。

那么中秋节的来历呢?有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中秋节的来历呢?也许大家会零系统碎地说出一些,也只是大约,似乎只要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这一辈知道了,我们还真不必须完全了解,这是变。还有就是中秋的气氛,虽然人们都吃月饼、赏月,好不繁华,但总觉得这繁华中似乎少了点什么,一时刻又说不下去,这也是变。

中秋节最重要的莫过于吃月饼了,这点大家都知道。那月饼都有些什么馅呢?豆沙,椰蓉,你必须会笑着说:“过时了!”如今我们吃的大多是冰激凌、抹茶、榛果、巧克力等一些稀罕乖僻的口味,甚至鲍鱼、海参的也屡见不鲜。走进商场的月饼区,我们会发现这些口味的月饼独占最显眼的中央,而那些最为传统的只能不幸巴巴地躺在一旁,一点也不显眼,假设不细心找,甚至还发现不了它呢!

俗话说:人靠衣装马靠鞍,这月饼的包装就更为朴素了!外盒就象镀了层金一样闪闪发亮,拆到外面,一个小月饼用一个小铁盒装着,底下还有“红袍”衬着——有必要这样“大费包装”吗?我估量一个包装都比一盒月饼要贵!这难道和以前繁复的包装比起来,不是一个大的变化吗?如今,大少数买月饼的人都不是自己吃的,而是送给亲戚冤家的,如此送来送去,家里的月饼不但吃不完,还有能够堆积如山,这和以前又是一个变吧!

中秋节,有些变化是好的,用心的,比如放假,人们能够跟家里人聚会,共享天伦之乐。但有些变化能否真的好呢,这值得我们深思!

中秋节的心得体会 篇三

中秋节是我国的一个重要传统节日,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习俗。而团圆、统一、祭祀、和谐、礼仪等,就是这个传统节日传承的民族精神和气质,也是中华民族生活常态的真实写照。中秋文化传递的价值认同感,以其庄重的仪式感,堪称为中华民族的“胎记”,这样的形容恰如其分。

而“团圆文化”,即是中秋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之一。月饼原本是中秋节的点缀,是拜月的一种祭品,加上水果、酒类、点心等,家家祭拜,人人祈求月亮神保佑,后来成为一种礼品。而在文化多元的环境下,月饼逐渐成了一种象征,而后就有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忧伤,也成为团圆的象征。

皓月高悬,光皎如水,思念丛生,期盼团圆。从古至今,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特别的情结,“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样的诗句众多。《周礼·春官》就载有“中秋,夜迎寒”。“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后来中秋拜月、赏月的风俗便源于此,一直以来从未中断,至今而且将来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团圆文化”是中华民族走向世界的标志。中秋是久别重逢的美满,也是团圆的节日,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中秋节里,团圆、和谐、平安、美满、恬静、憧憬……一切都是追求幸福和吉祥的意味。远方的亲人加快行程往家里赶,共同欢度团圆在节日的甜蜜之中。“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的美好景象,暖心又温馨。

中秋之夜,阖家团圆,品尝月饼的同时,仰望天空赏月。赏月,观赏的不仅是美景,更是团聚的心情。而品尝月饼,品尝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的亲情。中秋月圆之夜,团圆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而对于实在无法回家的游子,也是“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心在他乡思故乡,或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而中秋文化“团圆”的更大意义在于,能凝聚人心,转化为中华民族的大团圆,因此,中秋更该是家国情怀的传承。无论时代如何演进,中秋核心文化孕育出的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到任何时候都无法改变。节日风俗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集体精神。“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由此,以中秋节为契机,画好民族“同心圆”,就是为民族复兴凝聚力量。

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 篇四

时至今,令仲秋。中秋节又来了。

又到中秋节,终是煎炒似地过来了。昨夜还热浪贴背,今晨忽感有凉意偷袭,刹那间真正闻到了秋的味道,臆念到秋的韵味。放眼忘去,翠色已浓得真的快滴了啊。

又到中秋节,一年一度的感觉真快呀。不到此时也许感觉不到它的快。不是有种说法:年怕中秋,月怕半。因为触景生情,又想到了往年的中秋时节,仿是在昨天发生的一样,不觉得快才怪呢,你说呢,朋友?也许在好些人眼里,这个节日是每副秋日画里的一笔浓彩,但我个人却只依稀几笔,淡画罢了。那几笔也只是少时旧画里的依稀远景,且是有些尘封哦……

那年秋天终于盼到了中秋节。因为中秋前时总是有艰辛的劳作,也就是收稻谷哦,那些苦处也许意会点好些,不说比写出来意思也许更到位吧,哈哈……那一天,天总是那么蓝,人总是那么亲,走到外面也总是有股说不出名的清醉的味道,好爽哦……大人们其实是最忙的,小孩们自然也跟着倒忙开了。老爸用担子挑新谷去磨完后,妈用风车吹净只留雪白的米,然后……

不说你也知道这作糍粑粑过程了。出笼时,那种香味儿……啧啧,,不摆了哈!最有意思的是哥几个抢啃粑棒的滋味儿,还有就是晒干后炸糍粑,那滋味……,说不出来了,只是……只是每次忆起,都有那滋味涌到我脑海里,鼻腔里,好想吃的那种想法,你想吗,哈哈,,

那个时候,就是感觉糍粑粑怎的就那么好吃呀?就连妈叫哥哥去扯些蒜苗炒肉,为了糍粑也是大欺小推托不想去,最后,我最小不去是不行的,走的时候也不忘扯团糍粑撤……一颠一颠的,那种精态,那种感觉,那种味儿,不用别人说,自已现在想起来依然感觉象秋天的风,秋天的云,秋天的绿,是有韵味的……

秋去春来,年复一年……几十个春秋都在一样的冬天的最后的一场雪中埋没,不管你勤奋,还是消沉;不管你是高兴,还是苦恼都在这白茫茫中写白……现在,我只记得我是有些老了,一天一天地,一年一年地不知不觉中老去了,其间这些个中秋节,仿是被记忆少年时好吃得不得了的糍粑掩盖了,也如我不断理去的须发般尘封远去……。

如今打开,复活的也只是年少的糍粑的滋味儿,那些个高级的,普通的所谓的月饼儿都无影儿了。不知哪年哪个秋天,它又会挂在我的嘴上呢?那些说出的滋味儿,一如我暮年花白的须发飘呀飘的,希望会飘到那遥远的天国,让我继续回味去吧……

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 篇五

我们迎来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节,我爱中秋节,爱月饼的金黄饱满,爱它的花好月圆。

十五的月亮十六圆,八月十六的晚上,夜色降临时,我们一家人来到了广场,在草地上坐下。月亮还没出现,天空是一片灰暗的蓝色,大街上洋溢着过节的喜庆气氛。人们手中拿着荧光棒,五颜六色的,把夜晚装扮得更加美丽了。月亮似乎想跟我们玩捉迷藏,始终不肯出现,天空只有一些零零散散、散发着微弱光芒的星星。忽然,天空出现了一些白色,月亮出现了。此时的月亮还不是很圆,也没有什么光亮。一大片乌云来袭,月亮经过一次又一次的考验,终于以一个完美、漂亮的姿态展现在人们面前。人群骚动了,大家陆续放起了烟花,烟花的笑容和皎洁的圆月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我不禁想起远在老家的爷爷奶奶,中秋是一家团聚的时候,我多想让爷爷奶奶与我们一同享受这夜色的静寂、美丽,还有月亮的明亮、柔情。希望家乡的月亮也这么美、这么圆。

回家后,我们一家人围在桌旁吃月饼。我最喜欢吃双黄月饼,因为它外表金黄饱满,吃起来口感丰厚。

我爱中秋,更爱中秋的风俗习惯。

中秋节感悟心得体会 篇六

我一直认为中秋赏月是件很惬意的事。皓月当空照,地白如霜凝,走进旷野,举目望冰轮,一边赏之,一边诵之、叹之、念之、感之,可邀月共舞,可忘却物我,让浮躁的心灵在月光下慢慢趋于平静。

中秋赏月并非现代人闲暇时徒生的矫情,早在魏晋时期便有“中秋玩月”之说。到了唐宋时,中秋赏月已然盛行,“皎皎秋月八月圆,嫦娥端正桂枝鲜。一年无似如今夜,十二峰前看不眠”便是当时的写照。

古人赏月最初是为了祭拜月神,后来慢慢成为一种民俗,人们已不仅局限于祭祀,而是与渴望团圆、快乐和幸福结合了起来。文人墨客更是满怀诗情,或吟咏,或感怀,或怅惘,以月寄情。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苏轼在思念远方的亲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是王建在思念家乡。诗人们貌似赏月,实则渴望与亲人团聚,过上快乐幸福的生活。

我没有诗人的才情,却有赏月的兴致。小时候陪父母“赏月”,是因为那时缺吃的,等到母亲祭完月神,能吃上一口香甜的月饼;成年后陪恋人赏月,是为了花前月下,享受爱情的甜蜜;婚后有了孩子,赏月时,或讲解李白的《古朗月行》,或讲述民间故事《嫦娥奔月》;转眼间,我已步入中年,中秋赏月,却是遥望圆月缅怀远在天堂的父母亲。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很多时候,我也希望自己能像诗仙李白那样洒脱、狂放。但才情纵横的李白只有一人,俗如我辈者,即使是月下独酌,也只能吟咏着古人的诗句,装腔作势,附庸风雅。

一轮中秋月,自古照今载。几多喜乐愁,望月抒情怀。一年中秋今又将至,我双手合十,默默祈愿,希望今年中秋夜,天公要做美,天气能晴朗,皓月当空亮。

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 篇七

临近中秋了,爸爸妈妈买了月饼看望向下的外公外婆,其中最多的就是老式的五仁馅的月饼,他们最爱吃这种了。但我却想这月饼有什么好吃的?不就是馅料多一些么?还不如什么草莓、哈密瓜等口味的呢,反正我是很不理解。进而查了一些关于五仁月饼的资料:

五仁月饼是各式月饼中最为着称的,因馅中有杏仁、桃仁、花生仁、麻仁和瓜子仁而得名。它具有配料考究、皮薄馅多、味美可口、不易破碎、便于携带等特点。这种月饼,呈鼓形,边稍鼓出,花纹和字迹清晰,形状端正,不破皮,不露馅,边角分明;表面金黄色,无白点,色泽均匀,具有油脂光泽,边缘呈象牙色,底面棕红色。口味香甜,绵软带酥,有多种果仁香味。

这是就大家吃的五仁月饼,不过我看了之后还是没明白,于是就去问外公外婆。

到了外婆家后,我就迫不及待地说:“姥姥,我给你买了你最爱吃的月饼!”待外婆坐下后,我就发问了:“为什么您这么喜爱五仁月饼呢?”于是外婆就给我讲起了小时候的事。

她说:“我们那时候啊,没你们现在这么幸福,那时候过节能吃上一个五仁月饼就是最大的快乐了,吃的时候还是一点一点用牙蹭,一个月饼能吃上好几天呢。现在我老了,就养成了习惯,不喜欢吃别的了。”说着,姥姥的眼中浮起了一层薄泪。姥姥擦擦眼角,咬了一口月饼,当年的事一下子涌上心头。姥姥站起来,拿着月饼回屋了。

我望着姥姥的背影,明白了,其实五仁月饼吃的不是味道,而是对儿时的那份留恋,那份怀念,就像老照片一样,在你看到它的时候,便会有一种心酸在里面,回头展望一生,自己又有过什么呢?当你品尝它的时候,又会有发自内心的欣慰在里面,看着满堂的子孙,又有什么可在乎的呢?

恬静的夜,一轮皓月高挂在深蓝色的天幕上,皎洁的月光就像一泓秋水,透着清辉,整个世界都沉浸在一片银色的光海之中。望着一天天圆起来的明月,我心里在想:五仁,五种果实,其实就是酸甜苦辣,人间百态,向世人呈现的就是中秋那沉甸甸的思念。在低头看着这些五仁月饼,我也忍不住拿起了一个吃了起来,那缠绕在一起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滋味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7篇《中秋佳节心得体会以及感悟》,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