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优秀3篇

时间:2023-07-18 08:31:42 | 来源:草料作文网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下面是虎知道的小编为您带来的3篇《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沉默的大多数》的读后感 篇一

之前就百度过王小波,由于我的心不细,只看到他去世的日子(1997年),就以为他是一位年龄较大的学者。所以我一直以为,他写《沉默的大多数》的时候,已经到了暮年。

很惭愧,到这本书的中间部分,我才知道,他很年轻,而且很早逝。当我知道是这么一回事的时候,我浑身冷颤,可惜啊,可惜啊,如果他多活30年,得又有多少好的作品啊。

这本书是在微博上看到,说是推荐9本书高分书籍,其中有5本我看过,都是好书,便相信其他4本,也是好书。

我看很多书在一开头都很困难,因为对作者的思维还不够熟悉,便有冲突感。其实,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这是学习的开始呀。

我想到了另外一位作者,大冰。大冰的故事很吸引人,看起来也很舒服,但是总有加工过度而没有营养的嫌疑。而王小波的这本书,也是在讲故事,但里面包含了很多他的独立思考。

而要理解一个人的思考,便要按照他的思维去走,走到他思维的深处,便和作者在一起了。

最让我印象的,是“肚子里的战争”,“一只特例独行的猪”,“椰子树和平等”,“谦卑学习班”,“鱼王”,“萧伯纳的吧拉拉少校”。

“鱼王”,“萧伯纳的吧拉拉少校”可能是刚刚读完,所以印象深刻。

“肚子里的战争”。

展现了当时年代的荒谬,“人像小白鼠一下,是学习的工具”。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这句话体现要在实践中学习。但是并不是让人毫无准备就上战场去实践。在实践之前,要做最充足的准备。而很多时候,却推脱了前面充足的准备。这是歪曲。

“一只特例独行的猪”。

最近自己老是在想,我是不是应该上完大学,找个女朋友谈对象,然后结婚生孩子,过一生。我得承认,我是半吊子,半吊子是我既追求自由(打破人生的预设),也希望稳稳定定(人生的预设有较多的安全感)。我未来不知道我往哪个方向去走,但是我很佩服那只猪啊。

这两篇,印象最深了。以后和别人谈起这本书(在重读之前),也拿这两篇举例。而我不得不承认,这两篇不是最好的两篇。我画了很多线,现在回过头去看,那些真的好。

在大学毕业之前,我要重复20本书,现在确定的有:《围城》,《人类简史》,《少有人走的路》,还有《沉默的大多数》。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篇二

起初就被王小波的幽默感和文章中透露出的理智所吸引。于是继《一只特立独行的猪》后,继续读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

喜欢王小波的文章一个原因,是因为他的文章总能给人以一个宣泄口来抒发曾近难以表达的情感,得以一种豁然开朗,而富有自己独特色彩的思考和见解,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启发。还有一点则是他笔墨中的幽默感,读起来轻松之余,仍能分析透彻。故有的人曾评价,真正能思想的人并不多,能从思想中得到快乐者更是寥寥,王小波就是其中一个。

就杂文中的其中一篇《椰子树与平等》来讲。王小波以椰子树论平等,把两样毫无相关的东西联想在一起,也是够独特的。

分两点来谈。先是论平等与不平等之间的关系。打个比方,有和无是一种不平等,于是人们为了保持这种平等,有两种方式,把无变有,把有变无,很显然后者更容易做到,能更快的创造平等。渐渐,有变无、有变无。有越来越少,多的是以无来取代,更奇怪的是,在以有少无多的情况下,有变无的过程仍在继续。这样不是违背了平等,不应存在吗?

人是鲜活的,性格和情感使得每人都不同。而人与人之间最大的不平等是知识的差异,这就是问题的所在。知识的高低不仅包括科学知识,也涵盖文化素质和艺术的品味等精神方面。后者的'差异更难以弥补,有的人能欣赏画作,有的人却不行,或是有的人能体会到幸福感,而与此同时有的人不行,这更易招来嫉妒。于是为了保持一种平等,消除“有”成了那些“无”的人最好的方法。然而,这种事情并不少见,在政治上,这颇像一种愚民的政策,将“聪明”的人一棍打死,偏袒维护“笨”的人,得以保留“好思想”和“好作风”,消除那些优越感。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说,一旦聪明人和傻子起了争执,我们总说傻子有理,久而久之,聪明人也会变傻。

所以,我们现在所做的是在“自焚”吗?

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 篇三

前几天,有幸读到王小波的《沉默的大多数》,略有感触。

文章以王小波的自身经历为线索,先讲述了他怎样选择沉默的经过。从小时候的大跃进,到大学时候让人啼笑皆非的现实,很难让人联想到所谓的美好。周围(虎知道★www.huzhidao.com)很多人喊着所谓的口号与教条,以此来成为这个主流群体"话语圈"的一部分。从内心鄙视话语圈的王小波,选择了沉默。选择沉默,是因为一些话在某一环境下无法说出口,或说出了也无用。沉默有自己的语言。他举了一个例子,如果有人常在你楼道门口放了一辆自行车,妨碍了你的进出,而你又是一个认真的人。你劝告他,或去跟居委反映,说:同志,五讲四美,请你注意。对方的很有可能,会说你这人真"事儿"。同时你也可以用沉默的方式来表达你对这种行为的厌恶,把他车胎的气放掉,当然是在四周无人的情况下。

一种文化必有一些独有的信息,沉默也是有的。戈尔巴乔夫说过这样的话:有一件事是公开的秘密,假如你想给自己盖个小房子,就得给主管官员些贿赂,再到国家的工地上偷点建筑材料。这样的事干得说不得,属于沉默;再加上讲这些话时,戈氏是苏共总书记,所以当然语惊四座。还有一点要补充的,那就是:属于沉默的事用话讲了出来,总是这么怪怪的。

沉默也可以传播。在某些年代里,所有的人都不说话了,沉默就像野火一样四下漫延着。把这叫作传播,多少有点过甚其辞,但也不离大谱。在沉默的年代里,人们也在传播小道消息,这件事破坏了沉默的完整性。好在这种话语我们只在一些特定的场合说,比方说,公共厕所。最起码在追查谣言时,我们是这样交待的:这话我是在厕所里听说的!这样小道消息就成了包含着排便艰巨的呓语,不值得认真对待。另外,公厕虽然也是公共场合,但我有种强烈的欲望,要把它排除在外,因为它太脏了。

我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从我懂事的年龄,就常听人们说:我们这一代,生于一个神圣的时代,多么幸福;在甜蜜之余也有一点怀疑:这么多美事怎么都叫我赶上了。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3篇《沉默的大多数读后感》,能够帮助到您,是虎知道最开心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