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3-07-20 16:43:09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我们心里有一些收获后,可以记录在心得体会中,这么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精心为大家整理的3篇《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在大家参考的同时,也可以分享一下虎知道给您的好友哦。

统计 统计学 篇一

《体积单位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但是考虑到1000这个数字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感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就用1000个学具小正方体装在1个1立方分米的学具盒内,但是一千个这样的小学具不好找,再说找到了也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实践操作。基于以下原因:1.考虑到自己的课件操作水平较好。2.观察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在一定的领域产生相应的作用!3.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易于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显示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所以本节课期望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来理解这个进率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纯粹依靠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学习法和教师的讲解法为主。所以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关键,重点在于10个小正方体排过去长10cm也就是1dm,宽数过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cm也就是1dm,高数上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个10cm也就是1dm。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加强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合理醒目的板书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由于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的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又有个计数器来记录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跟着计数器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的理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如果说直观演示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第二环节的推导给学生从理性推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反应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感觉到这节课的上课效益还是挺好的。

我想这次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课件的制作能够比较直观的给学生1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装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样课件的动态演示消除了以往静态的模型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又担心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回头我又想了想,让学生通过观察不也是让学生在体验吗?经历并不一定局限在所谓的动手操作吧?想想现在的课堂为了迎合新课标的要求一味的追求所谓的动手操作而出现有动手没有实质的空虚课堂!我这节课虽然没有通过学生的动手,但却让学生动眼动脑,经历了这个知识的形成啊!回想起学生一边观察课件的演示一遍随着课件小正方体的增1,2,3,……,10,20,30,……,100,200,300……的数,不是印证了他们也在体验这个过程吗?

统计 统计学 篇二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

2.教材分析:

本节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并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使学生了解统计的意义和作用,初步了解统计的基本思想方法,认识统计的作用和意义,逐步形成统计观念,进而养成尊重事实、用数据说话的态度。

3.学情分析:

上学期学生已经学习了比较、分类,能正确地进行计数,所以认识统计表,能利用统计图表中的数据做出简单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体会统计的作用对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

学习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交流、合作,亲身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

2、结合具体的实例,认识简单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3、学会与他人合作,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评价设计

1、自由发言说一说数据收集的方法,完成对目标1的评价。

2、以举手的形式收集数据并将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并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完成对目标2的评价。

3、小组合作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完成对目标3的评价。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新的学期开始了,学校要给同学们定做校服,有下面4种颜色,出示例1中的四种颜色。选哪种颜色合适呢?(选大多数同学喜欢的颜色。)

怎样知道哪种颜色是大多数同学最喜欢的呢?(可以在全校的同学们中去调查一下;全校学生有那么多,怎样调查呢?我觉得可以先在班里进行调查;还可以现在组内进行调查。)

你们真聪明,你们刚才说的调查,其实也就是进行统计。揭示课题:统计。要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首先要进行数据的收集过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调查喜欢每种颜色的学生人数。

二、亲历统计过程,体会收集数据的形式和过程。

1、收集数据。

在这四种颜色中,你最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要想知道喜欢哪种颜色的同学最多?我们应该怎样调查呢?

我们可以采用举手、起立、画“√”、“○”作记号等很多方式来收集数据。但是这些方式中举手既快速又简捷。下面我们就用举手的方式来进行调查。请听规则:每个人只能选一种颜色,每当老师说出一种颜色时,喜欢这种颜色的同学就举手,好吗?一个人能选两种颜色或不选吗?为什么?(如果选一种以上就重复了,而不选又遗漏了)

对,收集数据有很多不同的方式,但是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调查,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也就是说你只能选择一次。那好,现在我们开始举手调查。

2、整理数据。

刚才同学们已经通过举手这种方式选出了自己喜欢的颜色了,老师也知道了,但是负责定制校服的领导还不知道,那该怎么办呢?

你们真会想办法。那我们现在再举一次手,在这张表中【出示统计表】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白色人数统计出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好吗?

喜欢红色的请举手,请一个学生数出人数,老师记录在统计表中。其余三种颜色采用同样的方式进行统计。

3、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同学们,刚才我们将统计后的结果用表格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仔细观察统计表。

颜色红色黄色蓝色色人数96158你看懂什么?

4、根据统计表解决问题。

这张统计表的第一行表示的是同学们最喜欢的颜色,第二行表示的是最喜欢的每种颜色的人数。统计表可以直接看出各种数据的多少,同学们可以根据这些信息分析和解决一些问题。下面大家就请你根据统计表中的信息解决下面的问题。

(1)全班共有人。

要想知道全班有多少人,应该把喜欢这四种颜色的人数全部合起来,即9+6+15+8=38(人)所以全班共有38人。(你真聪明,谁能解决第二个问题?)

(2)喜欢( )色的人数最多。

比较喜欢每种颜色的人数,19>9>8>6,通过对比得出: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你真是个会思考的孩子。那你能解决最后这个问题吗?

(3)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 )色合适。全校选这种颜色做校服合适吗?为什么?

全班喜欢蓝色的人数最多,所以如果这个班定做校服,选择蓝色合适;但是全校选择这种颜色做校服不一定合适,因为全校学生不一定喜欢蓝色的最多,应该再调查其他班级同学喜欢什么颜色的人数最多,最后比较全校学生喜欢哪种颜色的人数最多,从而确定全校学生做哪种颜色的校服。(你们真的很厉害,会帮助领导分析并解决问题,相信学校的领导一定会采纳你们的意见)

三、巩固练习。

同学们,下面老师请你们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数学书第4页练习一的相关问题,你们敢挑战吗?

1、完成练习一的第1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参加哪个课外小组,并解决问题。(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2、完成练习一的第2小题。

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哪一个季节,把结果填入下表。(先调查,完成统计表后,再独立解决问题,最后汇报)

四、归纳总结。

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学生交流后,教师总结。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统计的相关知识,知道在统计时要先收集数据,而收集数据有举手、起立、画记号等很多方式,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式都要做到不重复、不遗漏。还知道收集完数据后要对数据进行整理,将数据进行整理记录填入的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并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五、板书设计

收集数据、认识简单的统计表

统计 统计学 篇三

教科书p106-108。

1、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记录的过程,并能够根据统计表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统计的作用与意义。

2、让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了解到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了解其表头的各部分的意义。

教学难点:明确单式统计表与复式统计表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准备:每位学生的身高调查卡,答题卡及课件。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得到了各自的身高,现在请大家来介绍一下。

生:我的身高是131厘米……

生:我的身高是128厘米。

师:介绍得很清楚。猜猜这位同学去年的身高是多少?

生:可能是125厘米,去年比今年矮。

师:那再估计一下他明年可能会是多少厘米?

生:我想明年他可能会是130厘米。

师:汤老师猜他明年会是140厘米,可能吗?

生:可能性不大,因为人一年不可能身高长这么多。

师:你的意思是说我们的身高每年只能增高一点儿,对吗?

生点头。

师:其它同学请根据这一生长规律预测一下自己明年的身高。

教学过程:

一、初步感知,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知道吗咱们的校园不仅美丽,而且还隐藏许多数学小秘密,同学们想知道吗?(想)汤老师在校园里拍摄了一组照片,请大家欣赏。(课件出示)

师:刚才的照片隐藏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统计表。

师:同学们的观察真仔细,今天,咱们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有关统计的知识。(板书:统计)

二、创设情境

师:“六一”儿童节快到了,学校组织庆祝活动,为了保证咱们班的形象整洁划一,汤老师决定为同学们每人预订一套新的夏季校服,经学校审批,已批准,同学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为了保证同学们的校服大小合适,服装厂提供了一组适合我们班学生穿着的服装大小尺码。(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125、130、135、140、145。

师:尺码为125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2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尺码为130的服装表示身高是130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以此类推,尺码为135、140、145分别表示身高是135厘米、140厘米、145厘米的同学穿着最合适。

师:通过刚才的介绍,你觉得你应该选择多大的尺码的服装。

生:我选择35的服装。

师:为什么?

生:因为我现在的身高是132厘米,明年我还要长高。

师:你的表述非常正确。

巡视。

师:这位同学的身高是141厘米,同学们建议他选多大的服装。

一部分学生说选140的,一部分学生说选145的。

师:请选。145的同学说理由。

生:我觉得先140的小了,明年我们长高了,就更小了,所以我宁愿选大一点。而且我妈妈平时给我买衣服时都是买大一点的。

师:选140的同学觉得这位同学说得有道理吗

生点头。

师:是的,因为我们现在每年都长高一点儿,所以,平时挑选衣服时也尽是梢微买大一点儿的。

师:有了这个生活经验,同学们再快速来归纳一下,125、130、135、140、145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25适合身高是125厘米、124厘米、123厘米……

师:也就是适合身高是125厘米及125厘米以下的(课件出示)。

师:那130呢?

生2:适合身高130厘米、129厘米、128厘米、127厘米、126厘米的人。

师:说简单占,就是126-130厘米的人。(课件出示)

师:下面135、140、145,谁能够像这样简单地表述它们,分别适合哪些身高段的人?

生1:135适合的身高段是131-135厘米。

师:又简单又准确。

生2:140适合136-140厘米的人。

生:145适合141-145厘米的人。

师:我们班同学的最高身高为142厘米,咱们就干脆说145适合141及141厘米以上的同学穿。(课件出示)

服装尺码适合身高段(厘米)

125125及125以下

130126-130

135131-135

140136-140

145141及141以上

三、合作探究

师:经过大家刚才的分析,看来我们只要统计这几个身高段各有几人,就能保证服装大小合适了。

板书随机出示:身高。

师:怎样保证数量、款式也合适呢?

生(思考):还要统计我们一共有多少人?

师:也就是人数(板书)还有呢?

生2:女生要分开统计?

师:男、女生服装款式不一样,所以分开统计都能保证款式合适。

男生、女生也就是性别(板书)

师:确定了这三项内容,我们现在就开始统计,好吗?我们先来统计男生身高情况,为了节约时间,咱们分小组进行统计,怎样?

生:好。

师:请各小组听清合作要求:

小组内的同学互相合作,将组内的男生身高卡收集起来,在这块小黑板上进行分类整理,小组长将整理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统计得快,而且数据准确,听明白了吗?(明白)

师:刚才小组合作提出几点要求。

生1:只统计组内男生身高。

生2:分类整理。

生3:填表。

师:同学们听得很仔细,按照这些要求现在开始统计。(各小组同学将男生身高卡进行整理,巡视时,发现同学们都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并主动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不一会儿,杂乱无章的卡片就有序地分类整理出来了。

师看来合作的律师事务所确不小。

现在请各小组长汇报你们组的数据,其它同学看小黑板进行一一核实。

组1:我们组男生125及125以下的2人。

师:同学们,这个“2”我能记录在这张表格里吗?

(大屏幕:二(6)班男生身高统计表)

生:不能。

师:为什么?

生:因为那是记录二(6)班全班男生身高情况,这个“2”只是一个小组的125及125以下的男生人数。

师:这位同学观察得很仔细,也说得很有道理,所以统计时,统计表的标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既然这样,老师就先把你们各组的数据写在黑板上,好吗?

生:好。

各小组依次汇报统计数据,其它同学对照整理图进行核实。

现:各小组都无差错,看来大家都是合格的小小统计员,现在谁能将这些记录进行处理,填在上面这张表格里。

学生口算。

生1:125及125以下的有3人。

师:“3”怎么来的?

生1:把1、2、3、4组这一身高段的人数加起来。

师:非常正确,接下来呢?

生2:身高是126-130厘米的男生全班有5人。

师:身高在141及141以上的几人?

生:(稍慢)1人。

师:很,注意身高段与数据的对应。

131-135和136-140两段各几人?

生:身高在131-135厘米的有10人,身高在136-140厘米的有2人。

师: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很快完成了这张男生身高统计表,咱们班女生人数较少,想一想,有没有更愉地方法。

生2:一脸迷茫。

师:老师平时了解同学们的有关情况,通常用的是什么方法?

生:举手。

师:你们认为用举手的方法来整理女生身高情况怎样?

生:好。

师:那请女生注意了,请身高在125及125厘米以下的女生举手,2人。

师:在相应身高段表格记录2。(课件)

(依次举手、记录)

师:我们经过收集整理、记录,完成了统计过程。

(板书)制成了这两张单式统计表。

为了更愉地把新脱衣服做好,我们赶紧把表给服装厂的老部传过去。

(课件)音效:数据统计得没问题,但一个班最好只用一张表。

师:老总给我们提出了要求:只能用一张表。

那也简单,把这两张表合起来就可以了。

课件演示:将两表拼接在一起。

师:同学们觉得合起来这张表怎样?

生(仔细看、思考)

生:这张表,不知道哪是男生身高,哪是女生身高?

师:你观察真仔细,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马上来解决它,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生:我发现有两个标题。

师:你有什么好建议?

生:去掉一个。

师:好,照你说的办?(课件演示)

师:将重复的去掉,可以让表格更简洁,是吗?(是)不能再简洁点儿?

生:沉思。

师引导:观察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

生(哦):第一横栏和第三横栏一模一样,可以去掉一个?

师:其它同学认为呢?

生:我同音,因为它们也重复了。

师:好,我们也试试年地,看去掉以后有没有影响?(课件演示)

生:很好,更简洁了!

生:没有影响统计的数据。

师:这张表现在又简洁,又清楚,应该老总也会满意吧,传过去。

(课件点击)音效:这张表做得很简洁,数据也没问题,但身高、人数、性别这三个词条要在表中显示出来。

师:看来,这位老总是个非常认真的人,要求咱们精益求精,同学们,身高、人数、性别放在中哪一格呢?

(课提示)

师:这几格,哪一格最合适?

生:应放在第一格。

生:应放在最前面一格。

师:(课件定格)我们把这一格叫做“表头”。一格放三个词条,看业我们必须先把分成三份(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分别在在哪儿呢?(课件闪动)

这一格你认为放哪个词合适?

生:身高。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它这一格它旁边都是身高。

师:你是说这一格它统领这上面一横栏(课件演示)?你说得很正确,同样的方法,这一格填什么?

生:填性别。

师:你的依据是什么?

生:这一格与竖栏连在一起,应该是管男生、女生的。

师:说得很有道理。(课件演示)

师:那中间这一格呢?

生齐声回答人数

师:用手比划一下,它总统表中的哪一部分。

(生用两手划出一长方形)

师:对,它管这一大片(课件演示)。

师:身高、人数、性别就这样被同学们轻而易举地放进去了。那这三个词条的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吗?

(课件出示另一种的复式统计表)

分别将身高、人数、性别填入表头相应的位置。

师:(小结)看来表头三个词条昌跟横、竖栏的内容紧密相关的,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完善课题)。

(课件出示):两张单式统计表,一张复式统计表。

师:这是我们刚才制成的两组统计表,如果你是服装厂的老总,你会选择哪一组?

生1:我选下面一张,因为简单。

生2:我选复式统计表,因为经只用一张表就表示出了男、女生身高两项内容。

师:这是同学们的意见,老总会满意这张复式统计表吗?还是发过去吧。

(课件)音效:这张表做得非常好,数据清楚,表格简洁,让人一目了然。

师:一目了然,老总他了然了什么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分析(课件出示复式统计表)

(先让学生全面分析)

(课件出示填空题)

1、二(6)班男款130的服装订()套,女款125的服装订()套。

2、二(6)班男款服装一共订()套。

3、()款尺码为()的服装的套数最少。

三、比较巩固

师:看来复式统计表的确很方便,这里还有两张单式统计表。(课件出示)

师:请同学们也把它们合成复式统计表。

生:(疑惑)不能合。

师:为什么?

生1:因为它们统计的内容不一样。

生2:一张是统计年龄的,一张是统计性别的,内容不相同。

师:这样看来,只有当统计的内容一致时,都能制成复式统计表。

师: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也一定收获不少,现在就利用所学知识完成这张表格,完成你们的答题卡。

(练习内容:根据提供的数学信息填复式统计表)

师巡视、展示。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真是太了不起了!

你们知道吗?其实有关统计的知识很丰富,大家请看。(课件出示搜集的有关统计的知识,让学生了解)

同学们一边小声读,一边发惊叹声。

师:看完这段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1:统计的作用真大。

生2:统计员的工作好严格。

生3:统计那么早就有了,古代人真聪明。

生4:我长大想当一名统计员。

在学生的自由发言中轻松结束这节课。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整理的3篇《统计学学习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