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优秀6篇)

时间:2023-06-19 08:49:04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总结是指社会团体、企业单位和个人对某一阶段的学习、工作或其完成情况加以回顾和分析,得出教训和一些规律性认识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吧。那么你知道总结如何写吗?这次虎知道为您整理了6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如果能帮助到您,虎知道将不胜荣幸。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一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科目,教师讲起来抽象,学生听起来感觉枯燥无味,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思想品德课教师若能满怀激情,生动有趣地讲解,引导学生积极投入,使教与学双方都沉浸在一种轻轻愉快的气氛中,那么学生就能学得主动,学得扎实,在课堂上充分体验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教学的效果就好,这就是教学的艺术性。

一、创设和谐的课堂环境,构建学习交流的平台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一名教师要真正做到“传道有术、授业有方、解惑有法”,课堂教学就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现代教学论认为,只注重知识的讲解,而忽视情感的交流不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师生之间这种情感的交流,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

微笑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教师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眼神,大方的仪表,会给课堂定下一个愉快而安祥的基调,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表情是精神的外在体现,精神愉快是教态积极的一面,微笑是精神愉快的外部表现。若春风拂面,带给学生的是亲切、融洽的学习氛围,因为良好的表情始终是用微笑来赢得的。但课堂上有时会出现学生听课不安心、思想不集中等情况,教师可作出凝视皱眉、放下面孔稍停片刻或抿动嘴唇想说而未说等来提示学生注意;对不守纪律的学生,必要时用冷静的默不作声的方法来制止,这样,不仅有利于教学,也有益于养成学生认真听课的习惯。

教师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处于积极探索新知识的状态,就必须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学生处于学习的主动之中,这正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创设的理想环境。教学中要重视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关系,始终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创建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运行机制。

现代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创设和谐愉快课堂气氛的基础。这种关系的构建,关键在教师,要学生亲其师,教师必先要爱其生,热爱学生是师德的集中反映。建立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改变惟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创造条件。

二、发挥教学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是一门艺术,思想品德课是具有情感性、抽象性、独创性的特殊艺术。教师要善于将思想品德教学中的教育性和科学性,用艺术化的形式诉诸于学生,使之入心入脑。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情绪和教态艺术,调动学生兴趣和随机应变的艺术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缺一不可的,也是上好每堂课的重要保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掌握、发挥好课堂教学的各种教学艺术,必然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语言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优美、流畅、动听的语言能够牢牢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整个课堂教学处于一种张驰有致、轻重适度、缓急合理的良性状态。这种优美的语言艺术应表现为:声音洪亮、抑扬顿挫、语速适中、生动准确、娓娓动听。在教学中若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恰到好处地运用语言艺术。灵活多变的设置各种不同的教学情境诱导学生“入境“。必然有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语言中,教师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都是以自身表情和体态来表现的。体态语言的运用,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上表达思想感情和内容的。当口头语言不足以表达思想感情时,教师若能将体态语言运用得当,将会对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教师体态语言的运用,要做到“形神”自如,“意音”到位。这样,体态语言和有声语言互相结合互相弥补,调动教学信息的组织和传达,促进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进行心理活动,有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在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排除一切杂念,全身心的以一种饱满的、愉快的、积极的教学激情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保持良好的情绪。这样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一种气氛热烈、趣味盎然的学习情境,而且还能使学生由于受到教师教学激情的感染而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教师既能保持清晰流畅,又促使语言生动活泼,还能使学生的学习情绪饱满、思维活跃。

一节好课还与教师良好的教态有着内在的联系,是不可分开来的,教态是教师教学素质和能力的结合体,所以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教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油然而生责任感、自豪感,会在教学中表现出和蔼可亲、严中有爱、微笑始终的良好教态。

兴趣作为一种行为的动力,它将推动学生积极主动、自觉的学习。因而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拓宽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声情并茂的讲解,使师生间的情感也能得到充分的交流,使课堂气氛始终 处于教师预定的效果。

一位合格的教师还应具备课堂教学中各种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这种应变能力的高低也直接体现出教师的自身素质问题。比如:在课堂上,有的学生淘气,把一只刚会飞的小鸟或一只大青蛙带来不小心发出的鸣叫声,因而影响到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作为教师就要适应这种突发事件,掌握好随机应变的教学艺术,迅速稳定学生的学习情绪,控制好课堂秩序,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总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为人师表,善于学习,潜心探索,深入研究,不断更新知识,丰富自身的文化修养,用新的教育思想,知识技能,教学艺术充实自己。逐步提高教师课堂艺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艺术享受。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不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教师要注意总结教学经验,善于捕捉教学中的`闪光点,善于反思教学得失,用新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的思想意识,养成良好的教学习惯,注意总结点滴的教学经验并善于用新的理念指导教学实践,只有从教学实际出发,立足于教学,立足于学生,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二

4月8日上午,沙河市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申老师和温家沟中学张老师分别通过钉钉网络直播的形式作了《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单元集体备课》和《树情怀强思政享经验》的培训。

1.初中阶段思政课重在打牢思想基础,引导学生把党祖国、人民装在心中。强化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素养为重点,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针对性。

2.提高自身修养,培养能担社会责任和国家重任的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通过本次学习我深刻地认识到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榜样,成为孩子良好习惯的楷模。正如美国心理学家班都拉所言:个体行为习惯是从观察学习中获得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是从模仿成人开始的。我想:教师的巨大力量应在于做出榜样,要做一个言行一致的榜样,做一个会温暖关心他人勇于承担责任的榜样,做一个严谨治学的榜样。教师要做到言教与身教的统一,用自己诚挚的语言教育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学生,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努力将学生培养成为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格人才。

3.做善于学习的人,不断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未来的考试也会更侧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取向,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更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新的教育教学理论,持开放的态度,学习吸收,积极研修,终身学习,做潜心治学的学习型教师,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学习,学习新的教育教学理论,引领教学;更新和丰实学科知识,服务教学;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强化道德和法治观念,完善教学。

在课堂中,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学生才是主体。以前的课堂教学,老师灌输的多,学生参与的少。学生不敢说,老师不让说。课堂死气沉沉,学生也讨厌上这门课,政治课成为学生不喜欢的科目。这样的课我们老师很无奈。其实,我们不能怪罪学生,我们应从改变自己开始,新的课程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多的是帮助学生解决困惑,使学生做一个善良的人,有能力的人,这靠灌输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怎么来达到这个目的,值得我们思考。一定要改变以前的旧观念,让这门课成为师生之间共同对生活乃至生命的深刻体验与学习。老师要让学生动起来:动脑、动手、动笔、动嘴,积极参与,自己去发现、去质疑、去归纳结论,得出正确的认识。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三

7月26日,在弋阳县教师进修学校我有幸参加了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培训。上午,我们观看了朱xx部长的视频,让我们充分认识三科教材的重大意义。下午,我们聆听了弋阳二小骆帅老师对《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精辟解读,收获颇多,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明确了今后教学中要正确、全面解读教材,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教材,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品德方面同样不落人后。

一、注重引导学生从生活中获得经验

道德内在于生活之中,是生活的构成性要素。道德和做人的学习,不同于一般的书本学习,而必须是在生活中向生活学习。向生活学习,包括生活的三个时间维度:过去的生活、当下的生活与未来的生活。本册教材中有很多环节,请学生讲述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呈现或者分享他过去的生活情境。这样的设计不是只为了导课的需要,也不只是因为从已有经验出发而更好理解。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已有的生活经验,提取有道德价值的内容,学会将“回望”作为向生活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使其在不知如何、不知对错时,能想一想自己过去的经验、同学的经验,从中找到当下的出路。这是一种生活的反刍,而道德意义,就是在这种生活的反刍与回味中呈现在学生的心中。如:教材中有很多现场的生活体验,就是引导学生向当下生活学习的设计。教材中还有一些设计,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前或某个课程的结尾,引导学生规划与设计未来,这是一种未来生活的教育。

向过去的生活学习,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当下儿童的道德困惑或问题,是为了对美好的未来的憧憬。道德的意义,就是这样在儿童对生活的过去、当下与未来的反思、学习和向往中呈现与绽放出来的。

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领悟

低年段儿童还没形成自觉的生活反思意识,在生活情境中对道德意义的即时性理解与领悟还有待形成。因此,教材通过“活动栏”“辨析栏”“讨论栏”等多样的活动栏目,设计了很多现场体验活动。目的是通过典型活动的设计,帮助他们逐步形成在活动中发现道理与道德意义的敏感性与能力。如:本册第1课中的装书包活动,第6课的《神秘的指挥》,第9课的《开个玩具交流会》,第10课《食物的诉说》,第16课的《新心愿》等活动环节的设计,都是引导儿童学会发现生活中的意义。

又如:逃生、救护等不能够让儿童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学习,但模拟特定情境,通过演习的方式教会学生妥善处理类似问题,以防在现实生活中遭遇突发情况时付出不必要的代价。如:第6课中的“火警演习”,第11课中“发现家中有危险”的活动。

三、注重引导学生在反思中进步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榜样学习是人类学习,特别是意义获得与领悟的重要方式。榜样的言行,能够将人的理想存在状态具体化,对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儿童特别适用。但是,在以往的榜样教育中,存在着榜样过于成人化,事迹过于极端化,脱离儿童日常生活与理解能力。而新教材在反思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榜样教育依然将成为低段学生的一个重要学习方式,一是创造性加入“绘本故事”,通过图示的方式,选取的主要是接近日常生活中好儿童的榜样;如第1课《上学啦,真高兴》,第2课的《交朋友》,第15课的《团圆》等,引导学生在阅读文本中学习行为的正确示范表达自己所悟的道理。二是强调同学之间互为榜样的一种学习意识,特别是建立一种同学间共同成长、相互支持的观念,改变传统上只向学校老师学习的观念。如教材第8课的《课堂作业认真做》,就突出了同学间的示范与互补学习。

在榜样学习中,会出现正面人物与反面人物,它也包括着一种反思与批判的引导。最典型的是教材中的辨析栏目,通常都会包含正反两方面的做法,我们可以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中,结合本班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情况,展示给他们一些容易混淆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批判反思。逐步养成自觉的道德分辨意识。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认真、细致地与教材编写者进行对话,真正领悟编者的设计意图,做到正确、全面解读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去思考如何展开自己的课堂教学。作为一名村完小的教师,我认为我更有责任让孩子们爱上《道德与法治》这一门课,让孩子们在快乐学习中,深埋下良好品质和法治素养的种子,让这门课程做到“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 篇四

9月11日,虽然天空下着绵绵细雨,但是也阻挡不了工作室成员参加培训学习的脚步。来自中原区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娴老师为我们做了精彩的专题报告———《让儿童生活更美好,让儿童成长更精彩》。虽然只有短短的一上午时间,但是受益匪浅。

王娴老师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为例,

从理解课程、解读教材、研究教法三个方面为我们进行教材的解读与分析。王老师在调研听课中发现,教《道德与法治》的老师在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普遍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德育课堂教学脱离了儿童的现实生活。课堂教学局限于书本的世界内,回避了纷杂的现实生活。很多老师基本靠说教进行道德教育,学生没有良好的道德情感体验,他们所经历的书本世界无法与生活世界沟通起来,

课堂教学也就无法真正触及儿童的真实内心,未能真正从儿童的心灵深处产生触动和影响,孩子理解不到、体验不到、也用不到,这样的道德学习也就成为一种无意义、无实效的学习。针对这些问题,王老师为我们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有小学思想品德教育脱离社会、家庭、学生生活的原因,也有学校生活与社会、家庭、学生生活不能整合的原因,说到底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与生活实际脱节、背离的原因。那设置这门课究竟是为了什么?它承担什么样的教育任务?我们可以从课程标准中找到答案,就是“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师,听了王老师的报告,感觉责任重大,部编版《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强调:“回归儿童生活”是针对传统德育“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弊端提出来的。传统德育不能满足学生生动活泼发展的内在需求,影响了教学目标的达成,使品德课脱离了生活实际,只有让品德教育回归儿童生活,才会有知行和谐统一的可能,

才会使品德课成为学生喜欢的一门生活课程。我们教师必须能够真正理解教材、驾驭教材,凭借教材呈现的话题、范例引导学生激活自己的思想,得出自己的结论。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和优化教学内容,理解和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的构思能在课堂教学中生动地体现出来。这样,教材才能用活用好。

课程标准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核心素养也做了明确的定位:“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课程的核心。”教学中,我们要始终把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的`核心素养贯彻德育的全过程,始终牢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能动摇。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和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总之,作为道德与法治的教师,一定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认真钻研教材,用好教材,把每一节课上好。

道德与法治教师随笔 篇五

第一、根据教材中每一课的六个板块,即“运用你的经验”、“探究与分享”、“阅读感悟”、“相关连接”、“拓展空间”、“方法与技能”,灵活机动的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感知、体验、领会、探究学习内容,探索学习方法。并让课堂的评价方式呈现多元化,如学生自评、他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等,刘专家讲的入心入脑的效果,收获很大,全然一新的内容板块设计让我觉得非常好。

第二、在教学中根据学情适当选用其中的板块内容,从调动学生的真问题入手,把学生需求和教学内容要求结合起来,用教学情境把内容、观点、学生问题统筹起来,符合学生的发展。不必只注重教材文本,可采用富有时政性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探讨,可把教师对前面教材的经验融入,启发学生思维,得到结论的教学方式;同时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社会调查,演示讲解,教师由课堂的主宰者变为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指导者;也可尝试用音乐和视频让学生自导自演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小品等教学方式,使学生产生共鸣,引起学生的思考,活跃气氛,积极主动学习。

第三、《道德与法治》这本新教材,教学内容特点确实有“近、实、难”的特点。内容主题与孩子的成长需求接近,活动设计贴近孩子成长需要,遵循孩子成长规律,教学资源时间节点,教学场景设计贴近学生。所以备课中教师要有意识,教学中要有落实。例如,每一单元都有优秀传统文化的落实,这要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教材观点引导和方法技能满足孩子真实需求,教师利用已有资源拓展生活领域加强教育,同时注意观点的生成。

第四、新教材是以中学生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或生活情景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发展,在发展中学习。基于此,在教学中,可结合课堂的小故事、小品、情景研讨、社会调查、写感想、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使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但教师教学中讲解要注意把握度,恰当的运用资源,根据学生情况给学生预防性教育或矫正性的教育,落实学科特点。

总之,通过此次培训,我觉得新修订教材,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教材理解、教学内容组织、教学观点的生成、教学资源的运用,两位专家给出了建议。新教材的课堂教学,有的老师说犹如“放风筝”,要求教师既要放飞学生,让学生在知识的天空中自由飞翔,又要在学生将要失控时把学生“拢”回来,这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艺术。

《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 篇六

20xx年8月21日,有幸到二小参加了全县小学道德与法治的培训,培训时间虽短,却让我感受到小学道德与法治的重要性,在谭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通过培训有了以下的心得体会:

小学《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编写是按儿童的生活路径,以儿童的成长与发展的生活逻辑为核心设计的。教材中的主体是儿童,教材的内容是儿童的生活。

教材关注学生的整体成长、生活;了解学校生活的两个主体生活方式,学会玩,并且有意义地玩。学会主动思考,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想法的参与学习。整本教材洋溢着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从多元的生活世界,力图体现多元、开放、平等、包容的价值观。新教材具备了以儿童的生活视角和路径,形成生活内容和教学相统一的叙事逻辑,教材力图体现和谐与温暖的情怀,体现着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和谐与温暖的关系。学生从课本中能学会守法、树立规则和公民意识、学会做事、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学习,让自己努力从适应制度走向自理、自律、自觉、自主。新教材中没有了说教性的内容,各册设计了相对集中的教育主题,呈现方式体现了儿童的审美需求,突出趣味性。有些还渗入了一些绘本图画和内容,激发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思考,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

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谭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上面内容就是虎知道为您整理出来的6篇《道德与法治培训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