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学反思【精选5篇】
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我们可以拓展自己的教学方式,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下面虎知道为您精心整理了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学反思》,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一
丽雅交待今天的两节语文课用来第四单元考试,可因为打印室的机器坏了,所以只能临时准备《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一课。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备课如果是有感觉的话,时间少点也不要紧。今天就是这种情况。
我先初步理清了课文头绪,确定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就是将这位父亲形象借助课文语文语言铭刻在孩子的心里。如何分层落实呢?
一。感知背景,进行铺垫
关于地震,孩子们是没有生活体验的,但对此又并非零起点。他们在影视作品、报刊杂志或是课堂学习中对此还是有一定了解的,这应是学生的学习起点,所以课堂切入的谈话也就从地震开始了。接着再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中的第一、二自然段,了解这场大地震。从对地震的一般了解到具体到某一次地震的理解,学生对于地震本身灾难性的认识已有质的飞跃。这为进一步阅读文本中的故事,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内心有一个很好的铺垫。
二。直面父亲,浓墨重彩
父亲是这个故事的重要人物,但作者在描述中始终保持着客观冷静的态度。文中唯一带有强烈个体情感倾向的就是结束时“这对了不起的父子”的表达。我想这也是作者在写完整个故事之后,无法自抑的流露。作者对这位父亲最重彩的描写就是“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作者从时间的长度,父亲的外貌,他人的行为等角度将一个偏执得有些发狂的父亲作一个细致的描写。在这里,“36小时”是个怎样的概念?那是整整两个白天一个黑夜的漫长,那是学生两个星期的课时量!在如此漫长的时间里,父亲在不断地挖着,在一片废墟里,又有着怎样的困难与危险啊!或是余震不断,或是塌方连连……每一次危险都可能是致命的!在这里,我采用联系生活经验、创设情境想象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将这段文字读懂、读活、读厚、读出情味,这是感受伟大父爱的关键所在。
三。旁敲侧击,映衬烘托
在这一场灾难中,在这一片废墟里,其实还有很多家庭、很多父母都有着同样的遭遇。难道说他们都不爱自己的孩子吗?或是爱的不够深吗?为什么会只有这一位父亲孤军奋战呢?不是的,那是面对一片废墟,凡是还有一点理智的人都能看到,生还的可能几乎是不存在。所以,很多父母“绝望”地离开。好心人的一句“太晚了,没有希望”是多么辛酸的无奈,消防队长与警察以专业的眼光作出理性的分析:“这里太危险”!但是,这些所有合情合理的规劝都无法使父亲放弃一个没有理智的行为。“谁愿意帮助我?”“你是不是来帮助我?”这一次又一次语无伦次的回答,执着得近乎固执的追问,让我们看到此时所有一切的理性思考与客观分析都不存在,占据他内心的只有那父子之间曾经的承诺:“不论发生了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在这里,通过师生的对读,引导学生对他人行为的理解,从另一个角度再次深切地感受伟大的父爱超越一切!
整个设计简单、朴实,紧扣语文本质,紧贴情感共性,带领学生经历一场深刻的爱之旅程。
后记:我瓯海的一位同学也研究过这一课,课后在网络上找到她的反思,没想到与她的上课思路基本一致。反思里的很多语句也就借用了她的语言。真有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欣喜。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二
《地震中的父与子》讲述的是1994年美国洛杉矶大地震中,一位父亲奋不顾身地从废墟中救出儿子和儿子的同学的故事。文章真挚感人,读后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我上的是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 我把“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感受到父亲的了不起”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领悟作者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进行描写,反映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
以下是我教《地震中的父与子》的反思:
(一)教学思路体现了“一条主线,两个场景”。条理清楚,令人一目了然,突出了教学重点。“一条主线”就是感悟父亲的了不起。“两个场景就是”:一是别人劝阻父亲别挖的场景;二是父亲奋力挖掘38小时的场景。
(二)充分引导了孩子们读,让同学们在读中体会,读中感悟,读时有层次感,有目的性。例如在重点段12自然段中,我先引导孩子们读出父亲的累,然后通过想象写话,让同学们带着想象读,读出感受。接着当学生明白父亲之所以能坚持,是因为心中有一个永恒的承诺,有希望,又要同学们带着希望去读。在课堂上我采取了多种方式读,有评价读、范读、想象画面读、引读,齐读等形式,在层层推进的朗读中强化感受,促使感知转化为深刻的感悟。从学生的朗读中我可以感受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在不断升华。
(三)注重了学生的自读感悟,我让学生边读边写批画;抓住重点词语,重点段落去理解课文,渗透了学法的指导。在学生交流过程中,进行句子的对比,体会写作特点等语言文字训练,使课堂教学比较扎实有效。
(四)贯穿了读写结合,给学生们练笔的机会。在这节课中,我进行了“想象写话”,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让同学们更深地走进父亲,情不自禁地感动于父亲的了不起。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也暴露了我的不足:
(1)教学时间紧,学生自学时间偏短,写话时间、交流感悟的时间也偏少。
(2)在教学中,我面带笑容,与文章那分深沉的基调不太协调 。
(3)课堂气氛不太活跃,学生的情绪没带动起来。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三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第九册第六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本组课文重点是让学生感受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通过认真阅读课文,把握主要内容,想一想作者是怎样通过外貌、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母之爱的。
《地震中的父与子》描写是是巨大的灾难面前,父与子凭着坚定的信念创造了一个人间的奇迹。在教材的处理上,根据教学要求和文本的特点把课文划分为两课时进行教学。两课时的教学立足语文,紧扣文本,设定目标的时候,力求做到简明,这样课堂上就能够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学生就能在反复触摸文本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感受,实现三维目标的有效达成。简明的教学目标既贴近学生,使每个学生通过文本的学习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通过本文的设计、教学,我对新课程的理解进一步加深。在教学中,我尽力落实新课程的全新理念。
一、抓重点句,文本解读。
第一课时抓住“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和你在一起!”这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句子,贯穿整个教学内容。通过旁人与父亲的对比,体会出父亲那种近乎失常的举动背后,蕴含的坚定的信念,体会深沉的父爱。通过揣摩父亲的心理来更好地多元个性解读文本。
在学习重点句描写父亲动作,外貌的这句话时,“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学生通过反复朗读,以读带讲,每次的朗读都提出要求,提升读的质量。多元解读,突出亮点。
二、灵活处理教材,发展思维。
词语教学这一环节,理解词语跟感知课文内容联系起来,在对文中的词语进行梳理后分组进行教学。一组是地震后的场面,通过选词说话的方式,来检查学生初读课文的效果,而不是机械地说说词语的意思。一组描写父亲的神态认读并说一段话,概括了课文的内容,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学生通过语言的转换,促进其语言的内化进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在引导学生体会“父亲”的心理活动时,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适当的补白,进而有感情地体会朗读,更深层次地体会深厚的。父爱。心理活动进行想象,抓住文本的缝隙,既训练了思维能力,又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
在教学中,也存在不足。一是在训练学生语言的表达时,设计的形式变化还不够多。学生在对文本补白时的语言,不仅要关注他的对不对,还要关注他的语言的质量。教师的语言对学生起到了示范作用,你能不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你自己的感受?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质量。二是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文本时在表达方式上还可以做点文章,那么多的小时作者在表达的方式为什么这样写?又能反映什么呢?对于学生的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结合文本的内容来进行整合。三是在重点段设计训练点的时候,集中力量做一点,时间会更充裕效果会更好。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篇四
借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方式,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积累文中描写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的佳句。教学重点定位为: 从课文的具体描述中感悟父与子的“了不起”。 设计理念遵循如下几条:1、抓住文眼,删繁就简,简简单单教语文;2、潜心会文,充分悟情,真真切切教语文;3、听说读写,水乳交融,扎扎实实教语文。
教学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1、师:“同学们,1994年1月17日,美国洛杉矶发生了一场大地震。请看一段录象。”
2、师点击CAI,播放影片《洛杉矶大地震》片段,学生观看。
3、师:“同学们,能谈谈你此时的感受吗?”
4、生:“我觉得地震真恐怖!”
生:“我觉得洛杉矶大地震真是一次大劫难!”
5、师:“确实,这次灾难惊心动魄,至今忆起仍令人心有余悸!它让30万人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几十万人无家可归。断裂的桥梁、倒塌的建筑不计其数,哀鸿遍野,无数的人葬身其中。但在这次灾难中,也上演了许多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其中一个颇具传奇色彩的故事。”
6、师板题:《地震中的父与子》。
(良好的开课是成功的一半。用美国灾难大片及教师语言渲染来创设情境,既深深地扣住了学生的心弦,又让学生对课文背景——“大地震”有所感受,为教学重点——理解父与子的了不起打下基础。)
二、 检查预习情况,了解学情。
1、 生齐读课题。
2、 师:“你们能从课题读懂些什么?”
生:“我知道了课文讲述的故事发生在地震中。”
生:“我知道课文的主人公是一对父子。”
师:“你们可真会审题!”(在课题“父”“子”下打上着重号。)
3、 师:“预习是学习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通过课前预习,关于课文内容,你们已经知道些什么?”
4、 生:“我知道了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位执着的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危,在废墟中挖了39个小时,终于将儿子救出的感人故事。”
师:“预习得不错,你精练地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
生:“我知道这篇课文歌颂了伟大的父爱。”
师:“你领会了文章的主旨,很好!”
……
5、 师:“这对父与子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初步印象?”
生:“我觉得地震中的父与子很幸福!”
(听众席与学生中发出嗤笑声,该发言学生脸红了。)
师:“你为何这样说?”
(用亲切的目光和笑脸期待、鼓励着)
生:“因为父亲不顾一切地拯救了孩子,他们重逢了,与那些在灾难中丧失生命的人相比,他们是幸福的!”
师激动的:“劫后余生,多么幸福!他们的幸福是*自己创造的!你大胆地说出了自己独特的感悟,真好!”
(不再有人暗笑,而是赞赏的目光向她投来。)
(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要仔细倾听,不要轻易否定。当学生回答与“期望答案”不符时,不要武断了事,更要耐心疏导,不要让预案牵着鼻子走,应把握生成,尊重学生个性化的感悟,以演绎精彩。)
地震中的父与子的教学反思 篇五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有三个,一是掌握生字词;二是熟读课文,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是抓住文中对父亲语言、动作、外貌的描写,来体会父亲爱的了不起。
文章值得推敲的语句很多,人物的心理变化较复杂。为了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入情入境,情有所动,理有所悟,我抓住“父亲爱的了不起”为突破点,以点带面,在这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文中的父亲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一首爱的颂歌。有三个描写父亲的场景感天动地:第一个是他悲痛欲绝,但重新挺立的场景;第二个是许多人劝他别挖,但他不听劝的场景;第三个是他孤军作战,伤痕累累的场景。仔细研读,不难发现第三个场景令人刻骨铭心。“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先指导学生从时间上读出父亲的劳累;再接着从父亲的形象上读出他沉甸甸的爱和肉体的痛苦;继而在体验父亲心理活动中读出他内心的孤独与苦闷;最后探究父亲的精神支柱,读出伟大形象。学生在立体推进的朗读过程中,与主人公共同体验,共同感受,紧接着拓展到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感人的场景,通过音乐的渲染等,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熏陶,从而实现文本的教学目的,感受文本的强烈震撼。
可是,作为语文课堂,仅仅让学生感动就够了吗?在教学中如何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呢?如何在人文教育的同时促进语文知识的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呢?这是我以后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5篇《《地震中的父与子》语文教学反思》,能够给予您一定的参考与启发,是虎知道的价值所在。
推荐作文:
-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八期观后感学习心得体会(优秀4篇)
- ·学习学转促心得体会【精选4篇】
- ·军训心得体会300字优秀9篇
- ·半个月饼解嘴馋
- ·十九届四中会议心得体会【优秀5篇】
- ·高一军训心得体会感想【最新3篇】
- ·植树节活动心得体会通用9篇
- ·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心得最新5篇
- ·取得进步心得体会简短 取得进步心得体会简短版优秀6篇
- ·大学入学心得体会(优秀5篇)
- ·实习日志心得体会精选范文(优秀6篇)
- ·2022励志人生格言
- ·国学经典诵读优秀范文【9篇】
- ·初二语文教学反思精选9篇
- ·关于朋友的经典名人名言大全精选8
- ·语文培训心得体会【优秀6篇】
- ·新护士岗前培训心得最新9篇
- ·参观监狱心得体会【优秀3篇】
- ·学习党章心得感悟【最新8篇】
- ·七夕情人节文案说说
- ·入职工作心得体会优秀9篇
- ·英语教学反思优秀9篇
- ·读一本好书心得体会【6篇】
- ·班主任工作经验范文(精选3篇)
- ·2023年杨善洲先进事迹心得体会800字 杨善洲精神感悟心得体会5篇
- ·2022冬季奥运会闭幕式心得体会【优秀5篇】
- ·远程教育心得体会优秀9篇
- ·乡村振兴战略总方针(优秀3篇)
- ·清正廉洁学习心得体会优秀2篇
- ·《坐井观天》教学反思【优秀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