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近似数的初步认识(优秀6篇)

时间:2023-07-19 16:59:05 | 来源:草料作文网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一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教师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这一理念教师们都已知道,而家长们却不是很清楚,在辅导孩子学习时经常是脱离生活而纸上谈兵。本节课的教学是专为我校家长开放日而设计的。要求学生能根据要求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进一步掌握四舍五入法,丰富所学知识。我的设计分如下几个环节:⑴创设情景、揭示课题⑵复习铺垫,促进迁移;(3)自主探究、合作交流(4)独立学习,掌握知识。⑸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创设情景、揭示课题

师:昨天老师到银行办事,只见一位老爷爷和银行工作人员在争论着。原来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银行工作人员付给爷爷9.5元,爷爷觉得不合理,两人发生了争论。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4分,因为人民币的单位有只有元、角、分,第三位小数应该省略。

生二:我有不同意见。第三位小数是“7”,它比5大,如果直接省略不妥当,,应该向前一位进1,所以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5分。

师:现在存在分歧了,你能谈谈你的处理意见吗?

(学生交流片刻,一致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55元)

生三(若有所思):我听说人民币还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不过我没见过几厘钱。

师:你真是个见识多广的孩子。确实,生活中有“厘”这个单位,1分=10厘。由于这个单位太小了,在实际生活中很少用到它。

生四:我发现在买东西的时候也没有用到“分”了,都是几元几角了。

师:你确实很会观察。现在,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提高了,“分”这个人民币单位几乎从生活中取消了。平时涉及到“分”时,一般都“四舍五入”到“几角”了。

生五:那我觉得应该付给爷爷9元5角钱。

生六:我认为应该付给爷爷9元6角钱。

群生一:9元5角

群生二:9元6角(声音越来越大,争论得面红脖粗)

师:好!争吵总该有个说理依据。今天我们学了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之后,你就会非常轻松地解决生活中这类现象了。(出示课题: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数学的兴趣和学习数学的信心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教师就应该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生活化的数学走进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使数学教材变得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感悟,发现数学的作用与意义,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的客观世界,增强数学作用意识。为了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了解教材内容体系,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应选择既贴近学生生活,又紧扣教材知识内容的实际问题作为情境,这里从学生熟悉的“存钱得利息”生活情境中引入,在讨论、说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知学“求小数的近似数”是生活所趋。把它作为实际背景来区分准确数和近似数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使学生感受数学与人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用数学的意识和学好数学的愿望和信心。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例1.李明在运动会中的跳远成绩是2.953米,你知道他跳远成绩的近似数是多少吗?

接着明确提出要求:

1.保留两位小数2.保留一位小数3.保留整数

然后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发表意见,说出结果及想法。

1、保留两位小数

师提示思考:保留两位小数要看哪一位上的数?

(1)学生独立探索。

(2)小组交流。

(3)反馈后总结:要保留两位小数,就要省略百分位后面的数,要看千分位上的数。运用四舍五入法,“千分位上的3不满5,舍去。

2.953≈2.95

师讲解: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师:6.587你会保留两位小数吗?把你的方法介绍给同学们吧。

2、保留一位小数

(1)小组合作学习。

(2)组内交流,组长汇报交流结果。自己总结:要保留一位小数,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数,要看百分位上的数。百分位上是5,省略尾数后向十分位进1。十分位上9+1=10,满十又要向前一位进一,连续两次进位。

2.953≈3.0

师:近似数3.0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生一:可以去掉,根据小数的性质: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生二:0不能去掉,如果去掉就保留到了个位。

师:现在有两种不同意见了。你赞同哪一种说法?小组交流交流。

生交流后,一致认为:0不能去掉。

师:确实,近似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它起到“占位和表示精确度”的作用。

师问:刚才我们已知道“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那么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呢?

生齐答: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3.保留整数

师:你认为该怎样处理呢?把你的意见和同桌交流。

点名汇报: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数,要看十分位上的数。十分位上的9满5,省略尾数后向个位进1。2.953≈3

要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就要省略个位后面的尾数,把十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要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就要省略十分位后面的尾数,把百分位上的数四舍五入……

在数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规律,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的实际,转化“以教材为本”的旧观念,灵活处理教材,根据实际需要对原材料进行优化组合。数学教学中,要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这一理念,本环节教学时,例题1不是课本中的例题,是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而编制的例题,目的是让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在探索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相互交流和反思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教学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新知的全过程。在小组交流中把学生的思维充分暴露出来,加深学生对“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理解。教师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所提出的问题不论是实际问题还是理论问题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并编拟成科学的探究程序。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是分层次教学的,重点放在教学“①保留两位小数”的方法上,坚持启发式,让学生多说多讨论,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他们自己发现和掌握有关规律。教师再帮助分析讲解,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在教学“②保留一位小数”时,则问得较少,使学生能根据刚才的知识形成一条清晰的思路。;而“③保留整数”我根本不用讲解,学生就能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了。

独立学习,掌握知识。

2.豆豆身高0.984米,我们可以说豆豆大约高﹎﹎﹎﹎米。(你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

学生思考,自由保留小数位数回答出0.984米的近似数,老师板书,请其余的同学说说分别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一:0.984米≈1米

师:你知道他是保留了几位小数?

生二:他是保留到整数的

生三:这个数也表示精确到个位

生四:0.984米≈1.0米

生五:这个结果保留了一位小数

生六:也是精确到十分位

生七:我还会保留两位小数0.984米≈0.98米

生八:保留两位小数又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在课本第73面。请认真看书73页,核对一下刚才例2中的结果,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

如果没有疑问,就请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读出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重视知识的传授,强调知识的熟练程度,新教材要求只是通过几个问题,几句话,做适当的引导,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留给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去讨论,不仅能教会学生与他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而且能培养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因此,在本环节的设计中,我把课本中的例题作为兴趣例题2,发散学生思维,让他们想如何保留就如何去做,既尊重了学生,又掌握了知识。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特别重视学法指导,注意发挥教材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使学生学会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现代科学日新月异,知识的海洋博大无比。我们教师不能也不可能教给学生所有的知识,但是我们可以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本领——学会学习,学会看书掌握知识。这种学习的技能一旦形成将终身受益。

畅谈收获,体验成功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生一:我学到了怎样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生二:我知道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也要用四舍五入法

生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

师:那么现在,你再会解决“老爷爷得利息”这个问题吗?

生:(干脆利落)会

师:老爷爷的利息单上写着税后利息:9.547元,你能判一判:付多少利息钱给爷爷比较合理呢?

生一:我认为这个问题就是求小数的近似数。

师:你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几位小数比较合理呢?

生二:我觉得在实际生活中,应该保留一位小数。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现在的用到人民币最小的单位是角。

生三:9.547元≈(9.5)元

群生:(欢喜地)对,应该付9.5元

师:你发现生活中哪些地方有小数?请你大声说出来。你想精确到哪一位?考考你的同桌吧。

生同桌互练。

师:小数的近似数在我们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课余留心观察,看还有什么地方有了小数近似数,下节课大家再来继续交流。

学生学习数学是“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是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学生在解决完“正确处理老爷爷的利息”后兴奋不已。然后又“参与寻找生活中的小数”过程中,从多方面“找”数学素材和多让学生到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这样的设计,不仅贴近学生的生活水平,符合学生的需要心理,而且也给学生留有一些瑕想和期盼,使他们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联系得更紧密,学生真切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了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本节课执教者立足于从现实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景,生成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探索兴趣,交给学生学习方法。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教育理念。

灵活地处理教材:《新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不能拘泥于教材。教材中以单独一个例题(量豆豆的身高)出现,执教者巧妙地做了变动,从生活实际引出学生跳远的成绩2.953米,然后重点教学。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有数学,生活中用数学,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把教材的例题作为次重点例2,让学生看图,想保留几位小数就保留几位小数,学生掌握了知识,也提高了兴趣。这些构想和尝试体现了教师对教材使用的科学态度,也表现出了对新教材处理的灵活性。

开放的教学风格:《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学会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通过合作交流,主动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弄清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体现学生是数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理念。执教者从“爷爷的利息”入手,生成了问题。然后充分尊重学生,让他们谈谈该如何处理……整节课教师在为学生创设民主、开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学得兴趣盎然。

“教学与方法”、“生活与数学”、“教材与课堂”这些关系的处理,从本节课我们可以看到高老师正在努力尝试……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人人能获得良好的素质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要使不同的学生在每一节数学课上有不同的收获,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原动力。因此在本课程的研磨过程中,我发现以下这几个环节尤为必要:

求积的近似数的方法所用的方法同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完全相同。因此,在教学本内容前,我组织学生做了适当的复习,复习工作主要有以下两大亮点:

(1)我首先考虑到学困生学习基础较弱,他们连小数点左右两边的数位都不了解,如何去进行四舍五入呢?因此我先在课件上出现一个点,引发学生猜想,最后让学生按顺序表述:当这个点表示小数点的时候,你能按顺序说出小数点的左边有哪些数位?右边又有哪些数位呢?学生回答时,可见中等生和学困生一时还反映不过来。最后通过几位同学的准确描述,在课件上显示数位顺序表,让学生一目了然。

(2)让学生明确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在以往的教学中,我发现如果只是用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这样来表达求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时候,学生当时的掌握效果就好了,但如果换个方式问:“把这个小数精确到十分位。”确有不少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这句话的含义。这也说明了教师作为一名引导者,有义务引导学生从多方面的含义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建立了保留整数和保留几位小数与精确到哪个数位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的长远学习来说,是有利的。

不同形式的练习有助于学生从各个角度去理解知识,学会用适当的策略去解决问题。同时练习的难易程度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让学习层次不同的学生得到有效的发展,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数学的情感。

本节课在学完例6的时候,就让学生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发现很多学生虽掌握了知识,但却无法用语言清晰地表述出来。因此通过巩固练习后,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学生在尝试总结的过程中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第二次进行表达时,可见大部分学生能大胆而且准确地对积的近似数的求法进行总结。大大激发了学生成功的体验。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总是经常要面对不同的学生个体与群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出符合学生学情水平的教学流程,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感,学有所获。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三

几年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第一、自主探究——让学生体验“再创造”。实践证明,学习者不实行“再创造”,他对学习的内容就难以真正理解,更谈不上灵活运用了。如学完了“圆的面积”,出示:一个圆,从圆心沿半径切割后,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已知长方形的周长比圆的周长大10厘米,求圆的面积。粗略一看,似乎无从下手,但学生经过自主探究,便能想到:长方形的周长不就比圆周长多出两条宽,也就是两条半径吗?那么一条半径的长度是5厘米,问题迎刃而解。

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

第二、实践操作——让学生体验“做数学”。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做”就是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数学。通过实践活动,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

在学习“圆柱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圆柱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好,因为学生在制作圆柱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再如“将正方体钢胚熔铸成长方体”,为了让学生理解变与不变的关系,让他们每人捏一个正方体橡皮泥,再捏成长方体,体会其体积保持不变的道理。在学习圆柱与圆锥后,学生即使理解了其关系,但遇到圆柱、圆锥体积相等,圆柱高几厘米,求圆锥高几厘米之类的习题仍有难度,如果让学生用橡皮泥玩一玩,或许学生就不会再混淆,而能清晰地把握,学会逻辑地思考。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经验,以及听了很多老师的公开课和示范课,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会。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各种各样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当然在情境设置的过程中我们也要注意情境设置的一些要点。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要为教学服务。如果是问题情境,提出的问题就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情境而情境,那是做秀,是一种假的教学情境,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下面就是我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出的教学情境之特点: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消极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把问题情境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亲自体验问题情境中的问题,增加学生的直接经验,这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情境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利于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是大有用处的。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通过教研活动,以及在课堂中的实践,我还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第一、要把数学课上得像语文课一样既生动有趣又有很浓的数学味道。第二、对于一些后进生,学习兴趣不高,作业不能自觉完成,还没有找到行之有效的方法。第

三、利用辅助教学手段来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运用得还不够。第四、对于后进生辅导工作由于时间问题或其它原因经常还不到位。

回想自己数学的教学。整体看,我能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常规工作,认真学习新课程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思想,积极探索,改变教学,为了克服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我时常反复思考自己的教学教法。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得更好。总之,以后的教学工作要不断总结经验,认真进行教学反思,力求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要多下功夫加强对后进生的辅导工作,我相信有耕耘就会有收获的!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四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近似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7页的内容,学生在学校本内容之前,已经学校过简单数的估数,以及10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学生基本能理解大约、左右、大概等词的意思,并且已经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读写法,数的组成。这些知识构成了本节课的学习基础。

我的教学处理是这样的:首先提示我口袋上的钱大约是100元、我们学校学生总数约是310人,让学生猜钱的数量和学生的总数,在猜出结果基础上,告诉学生像102元、313人这些数,它们准确地反映了事物的真实情况,可以把它们叫准确数,而100、310接近真实情况的数,称为近似数。再让学生思考,我们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数,它们是准确数,还是近似数?在学生说一些准确数和近似数之后。让生思考近似数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作用?

课堂设计的板书如下:

近似数

准确数: 近似数:

102元100元

313人310人

41人 40人

9992人 10000人

近似数接近准确数,近似数一般是整十、

整百、整千、整万的数,所以较容易记忆。

在练习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存在几个问题:

1、学生没有真真切切地体会到近似数的特点与作用。比如说对于603米,有的学生的答案是约为601、602米。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小学数学《近似数》教学反思2、学生没有很好地理解近似数可以有多个。

3、学生没有能正确地进行估数,比如练习洗衣机售价为1198元,约是多少元?这题,很多学生就回答约是20xx元。

4、对于较大的数,学生比较难理解接近的程度,比如说:9019人,学生一般估成3020人,或9010人;学生根本没有想到9000人。教师讲解后,我模糊地听到有学生说9000与9019相差了19,不能算接近了吧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呢?回顾我的教学过程,我发现对于近似数的特点,教授得并不透彻,而且好像没有正式地提到近似数可以有多个。所以如果上课时,我有意识地注意到这些细节,也许就可以避免出现第一和第二个问题。

第三和第四个问题出现的原因,我觉得可能是一样的,那就是学生还没有体验到较大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无法准确地把握大数之间差距的程度究竟有多大,如:学生可能知道9019与9000相差19,却无法体会到19对于这两个数而言,这个差距是很小的。

如果重新教授本课,我该如何处理,才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呢?也许通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可以很好地解决第一和第二个问题;而第三个问题,可以通过一百一百地从1200数到20xx,发现之间的差距有800之多,并顺势提醒,近似数跟准确数是接近的。但第四个问题,目前,我真想不出很好的办法来解决。

记得吴正宪老师教授三年级《估算》一课,吴老师的课堂设计很好地贴切了生活的需要,如生活中什么时候需要估数、估算?什么时候需要估大,什么时候需要估小等等。在吴老师的精心设计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很好的。《近似数》一课的设计,是否也应该体现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原则呢?设计的教学内容与环节,应该贴切生活中的需要呢?从而让学生在将知识应用于生活问题过程中,很好地理解数差距的程度是大,还是小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五

p47,例6,练一练,第1~4题。

小数除法经常会出现除不尽或者商的小数位数较多的情况。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并不总是需要求出很多位小数的商,而往往只要求出商的近似值就可以了。本节课让学生掌握,在一般情况下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求近似值,但也有特殊的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保留位数。

一、复习:

1.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43.9095保留整数是( )

43.9095精确到十分位是( )

43.9095保留两位小数是( )

43.9095精确到千分位是( )

提问:用“四舍五入”法怎样保留位数的?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要用约等于号?

2.引入新课:求商的近似值。

二、新授:

1.自学例6:五年级一班有42名学生,在一次救灾活动中共捐款384元。全班平均每人捐款多少元?

①学生试做例题,发现除不尽,然后交流怎么办?

②商为什么要保留两位小数?(根据实际情况回答)

③商要保留两位小数,只要除到小数部分第几位?用什么方法保留位数?

④说说余数的意义,表示几个几分之一?

2.小结:求商的近似值,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照“四舍五入”法取商的近似值。

三、巩固练习:

1.练一练,第1题。

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两位小数。(做完之后,让生说说怎么想的)

3.6÷1.7 19÷7

2.小结:判断说明。

如果要保留两位小数,那么只除到小数部分第二位,能不能判断出千分位上满不满五?

(如果除到要保留的商的位数以后,也可以看余数满不满除数的一半来取商的近似值…)

1. 练一练,第2题。

求商的近似值。保留三位小数。方法不限。

45.5÷38 0.2÷0.64

4.练习十二,第2题,填表。

想一想,每到除法算式,先除到商的哪一位上 ,再分别取近似值比较方便?

5.根据实际情况去近似值:

①有一种油桶,最多能装油2.6千克,要装40千克油,需要这种油桶多少个?

②一件衬衫要钉6粒纽扣,现有100粒纽扣,能钉多少件衬衫?

做完之后肯定有不同意见,可以让学生自己商量、讨论解决。

老师可以介绍一下两种保留位数的方法:进一法和去尾法。并交流一般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到。

四、全课总结:略。

五、课堂作业:第1、4题。

关于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篇六

1、使学生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2、使学生经历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过程。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实践能力的灵活性。

掌握求小数乘法的积的近似数的方法。

根据要求与实际需要取积的近似数。

多媒体课件。

一、基础训练

1.436保留整数、一位小数、两位小数分别是多少?

15.7394精确到个位、十分位、百分位、千分位分别是多少?

一般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怎样用四舍五入法求出这些近似数?

二、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单位的嗅觉最灵敏吗?

生:狗,人们用狗来做侦探,看家。

三、进入新课

师出示教材11页情境图

师:从图上你都看到了什么?

生:描述画面内容。

师:是呀,狗狗使用它灵敏的嗅觉发现坏人的。

投影出示例6

生:读题,理解题意。题中得知生活中和多地方不需要准确值,要近似数。

1、尝试题

师:怎样计算狗的嗅觉约有多少亿个嗅觉细胞呢?(求0.049的45倍是多少。)

2、自学课本

有困难的同学借助课本来学习

3、尝试练习

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板演。

0.049×45≈2.2(亿个)

4、学生讨论

师:充分展示学生出现的情况,组织学生讨论,探究。

强调:横式后面写的是近似数所以要用约等号而不用等号。

明确:保留一位小数,看哪位,根据什么保留?(看百分位,满5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小于5就直接舍去)保留两位小数呢?

生:看千分位是几,千分位上是5舍去后向前一位进一。

讨论:怎样求积的近似数?

5、教师讲解

小结:先求积,看保留小数的后一位,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横式得数要用约等号。

四、巩固练习

1.11页做一做第1题。

求近似数要注意什么?(计算准确,看清题目要求几位小数,积中小数点的位置)

2.11页做一做第2题。

明确为什么保留两位小数?(生活中没有比分更小的钱币)

五、课堂作业

练习三1~3题。

六、小结:谈谈收获。

练习题

1、计算下面各题。

0.8×0.9(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7×0.45(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2、一种大米的价格是每千克3.85元,买2.5千克应付多少钱?

练习三

1、按要求保留小数数位

(1)保留一位小数

1.2×1.40.37×8.43.14×3.9

(2)保留两位小数

0.86×1.22.34×0.151.05×0.26

2、一幢大楼有21层,每层高2.84米。这幢大楼约高多少米?(得数保留整数)

3、世界上的一台电子计算机很大,它的质量相当于6头5.85吨重的大象。这台计算机有多重?(得数保留整数)

以上就是虎知道为大家带来的6篇《近似数心得体会及感悟 近似数的初步认识》,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更多精彩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虎知道。

  • 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