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林语堂《苏东坡传》有感-记叙文800字

时间:2022-12-07 09:27:59 | 来源:草料作文网

苏东坡从古至今都是一位颇受大众喜爱的文人,他在政治、文学、艺术等领域都有极高的造诣。然而,显然这并非他受欢迎的最主要原因。通过阅读这本书,也许我们很快就能找到答案。

作家林清玄曾经在散文里这样写到,自己中学时不喜欢文言文,觉得枯燥难理解,但是苏轼的作品却很好懂,感觉十分亲切。“亲切”这个词用得很好,因为苏轼的文章并不深奥,读起来浅显易懂。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苏轼的散文里并没有感到一种疏远、一种高高在上的距离感,他大多时候仅仅是把自己亲身的所见所感用一种十分朴素冲淡的笔法描绘出来,比如﹕“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词句。你会感觉到非常的真实,就犹如隔壁邻居家的老大爷正面对着面和你分享人生经历、和你侃大山。在书中我们也了解了苏轼为人的习惯,他是一个交友广泛的人,朋友中既有名流贵族,亦有像和尚啊、农民啊这样的平民百姓。显然人们被苏东坡的人格魅力深深折服。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们也知道了一个事实。苏东坡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更多的是坎坷。纵使苏轼才气过人、有着极高的能力,然而上天却没有对他额外的眷顾,他因被人陷害而入狱,差点丢掉了性命。之后更是被接二连三的贬谪、贬谪、再贬谪。这其中的艰辛和悲凉只有苏轼自己能体会,然而苏轼却在如此的境遇之下,成就了自己艺术造诣上的巅峰。有人认为这是苏轼遗忘现实,寄身艺术借此消愁的表现。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恐怕太过于片面了,因为事实上,苏东坡也有过埋怨,但是他却从未忘记生活的意义。他说﹕“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他继续过着他理想中的生活,继续着他对艺术的探索。他做到了真正的宠辱不惊,觉悟了“得意和失意只是生命的一部分,只有生活是永恒。”在经历了人生的此起彼伏后,他说“人间有味是清欢”。他对生活、对生命形态的理解影响了无数后人,我觉得这是苏轼给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林语堂在书的最后写道,“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我想这就是我们阅读本书的意义,林语堂在书中详细地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他讲得很详细,亦很深刻。面对失意或欣喜,迷惘或愤怒,你都能在书中找到安慰,找到心灵的平静,找到自己未来的方向。

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