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碎片化中保全自我

时间:2018-02-03 11:10:38 | 来源:草料作文网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先生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慢生活的向往。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慢生活对大多数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奢侈。置身于快节奏的洪流中,每一分每一秒似乎都能被切割成无数碎片,人们被迫遭遇碎片化生活。然而,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或许碎片化生活并不是人们主动的选择,但这并非意味着它一无是处,关键是怎样规划碎片化时间。

朱光潜先生曾在《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提到:“中学课程虽然多,但你扪心自问你每天真抽不出半点钟的功夫吗?如果你每天读三四页书,到了一年也就可以读四五本书了。”碎片化阅读的力量可见一斑。繁重的学业或工作负担让我们好似无暇顾及任何事,但若能从一天中抽出一些碎片化时间,去发展自身兴趣,也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学会利用每分每秒,倾力挤出时间海绵中的每一滴水,这是现在的人们必须学会的可贵能力。

可同时碎片化生活也引出了一个不容小觑的问题。若无意识的将碎片化阅读作为摄取学识的唯一途径,长此以往人们便会将学习寄托于区区碎片中,这自然是不可行的。碎片化阅读往往意味着不够深入,只是囫囵吞枣般的扫阅致使我们没有针对性的思考,从而渐渐失去自主思考的能力,汲取到的只能是一些浮于表面的东西,真正所得自然大打折扣。与此同时,碎片化生活更令我们于无形中变得浮躁,人们再也没有耐心花费大量时间潜心于一件事,亦或是完整阅读一本书,用心去探求,只会企图通过零碎的时间获取广袤的学识,妄想付出极少时间索取尽可能多的收获。到了这时,被碎片化的不再仅仅是生活,更是我们的人生、我们的思维。

这也不禁令我想起了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中的文物修复师们。在这个日新月异的社会,‘坐得住’可能意味着会错过新风向,但在他们的身上却能看到一种对时间的超然,他们在故宫修文物,也修着人们自以为是的价值标准。这正是我们应学习的生活态度,碎片化是时代的需要,也是有效的应对方式,我们固然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去解决琐碎的事务,提高工作的效率,但同时是不是更应该尽力保留一些不受外界干扰的时间,静下心来感受生活,沉浸于所爱之事中去呢?也唯有这样,才能不被功利所驱使,在利欲熏心的环境中坚守真我,在碎片化的生活中仍拥有完整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