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精选5篇

时间:2023-07-19 13:35:33 | 来源:草料作文网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同学们带来的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精选5篇,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 篇一

2011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

一、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4)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5)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6)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8)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9)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2)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3)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4)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5)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6)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7)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

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2)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民生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

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和世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5、三次科技革命

(1)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8、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经济:欧盟(en)(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19、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0、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 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7)开辟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二、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

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

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 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 篇二

2010年中考历史热点专题复习(1)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

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

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

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

(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 篇三

热点问题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

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

(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

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

(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

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

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

(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

(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

(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

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

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

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

(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

(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

(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

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

(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

(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

(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

(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

(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

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

(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

(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

(3)明朝:八股取土。(4)清朝:文字狱。

近代:(1)新文化运动。(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

(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

(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

(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

(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

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

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

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

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

(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

(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

(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

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

(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

(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

(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0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经济:欧盟(en)(1993年)。

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

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法国:《人权宣言》。1787年宪法。

《拿破仑法典》。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

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

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

(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

(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

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

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

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

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

(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

(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

(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

(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

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炎黄尧舜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一统,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 篇四

热点专题复习

1、中日关系问题

(1)古代唐朝与日本的友好往来。

从唐太宗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有十多批遣唐使来唐朝:唐玄宗时,鉴真六次东渡日本,设计了唐招提寺。

(2)明政府派戚继光到东南沿海抗倭寇(日本侵略者)。戚继光:“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3)列举20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华史实;抗战中中国人民的斗争。a、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开始); 1937年7月7日,七七事变(全面抗战开始); 1937年8月13日,八一三事变(进攻上海); 1937年12月,南京大屠杀。

b、国民党:台儿庄战役(李宗仁);共产党:平型关大捷(第一次大捷),百团大战(抗战以来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4)近代历史上两次中日战争的结果及原因。

a、1894—194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原因:日本是一个帝国主义强国,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日本侵华蓄谋已久(客观);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投降,军纪败坏(主观)。

b、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中国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原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合作(主要);特别是敌后战场,抗日根据地军民的英勇作战;国际进步人士和爱国华侨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各个战场的相互配合。

(5)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根本问题?

如何正确对待日本侵华问题(日本是否承认侵华罪行)。

(6)如何才能发展健康的中日关系?(或:日本应怎么做?)

①正视历史;②以史为鉴,反省战争罪行;③信守和平承诺;④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⑤与周边地区、国家友好相处,开创中日关系美好未来。(7)参拜靖国神社,修改历史教科书等事件说明什么?

日本不能正视历史,军国主义势力有复活、抬头的危险。

(8)你认为近年来中日政治关系结“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

日本前政府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文部省通过美化侵略战争的新教科书等。(或:日本政要不能正视侵华历史。)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9)近代历史上日本发动和参与的侵华战争 发动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1900—1901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发动1931—1945年日本侵华战争。

(10)日本古代学习中国进行的改革是:大化改新(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近代学习西方进行的改革是明治维新,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1)青少年应怎么做?

a、牢记历史,珍爱和平。b、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报效祖国,使祖国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c、呼吁日本右翼势力,面对历史,深刻反省,不能再把日本人民和世界人民拖入战争泥潭。

2、关于西藏问题

(1)唐朝与西藏(吐蕃)的友好往来:

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首领松赞干布,密切了唐、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的友好关系;后来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给吐蕃首领尺带珠丹,唐和吐蕃“和同为一家”。(2)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元朝:课本七下

清朝:课本七下

(3)西藏的和平解放: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晋美为首的代表团到达北京,与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双方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4)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川藏、新藏、青藏公路(课本八下)。

(5)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西藏自治区(课本八下)。

(6)1959年,西藏地区胜利完成民主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了主人,进入社会主义阶段,今天西藏成为我国的重要牧区。(7)山东援藏干部孔繁森,被藏族群众称为“活菩萨”。

(8)我国对少数民族实现的两项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各民族共同发展。(9)从西藏民族历史发展的基本进程中,得到哪些启示?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民族团结是祖国统一的必要前提和必然结果;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才能促进共同发展、繁荣。藏族:《弦子舞曲》;现宗教首领:十一世**(经中央政府批准)。

3、关于台湾问题

(1)用史实说明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 ①三国时,孙权派大将卫温到夷洲(今台湾),加强了台湾同内地的联系。②元朝时,设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今台湾)。③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朝设台湾府管辖台湾,隶属福建省,加强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④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2)祖国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或:解放台湾问题的有利条件): ①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②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③都是中华民族,血脉相连,有共同的语言、文字、共同的传统文化。④有“一国两制”等正确的方针、政策。⑤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有能力实现祖国统一。(3)历史上两次被割占及回归:

明朝后期,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166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1895年签订《马关条约》,台湾割给日本,1945年抗战胜利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4)今天台湾与祖国不统一问题的由来: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1949年解放战争结束后,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到台湾,从此,与祖国大陆分离。

(5)解放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前提;1995年,江泽民提出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是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指导思想。(6)今天祖国统一的阻碍因素:“台独”分裂势力的分裂活动(最大威胁);外国反华势力的干涉。(7)解决台湾问题的两种方式:用“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方针解决;必要时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8)在祖国统一(台湾问题)上,青少年应怎么办?

①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的义务;②同“台独”等破坏祖国统一,分裂祖国的言行作斗争;③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本领,报效祖国,使祖国强大。(9)九二共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1992年)。

4、中美关系

(1)两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第一次略);第二次:1856年10月—1860年10月,英法为主凶,美、俄为帮凶,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2)1922年,华盛顿会议《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机会均等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侵略扩张提供方便。

(3)二战中联合打击法西斯;二战结束后的扶蒋反共政策。(4)新中国成立后遏制中国的冷战政策。

(5)中美关系正常化

1972年尼克松访华;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6)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最主要、最核心的问题。

现阶段美国对台军售、维护台湾“不统不独”等问题的实质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全球战略。

5、改革问题

(1)奴隶制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2)封建制度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大化改新;西欧查理·马特改革。(3)资产阶级改革:戊戌变法;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4)社会主义改革:苏联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匈牙利改革;中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

6、农村、农业、农民问题

(1)新中国成立后农村政策的四次调整(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①土地改革(1950—1952年):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②农业合作化(1953—1956年):即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农业生产合作社。结果:提高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③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结果: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灾难。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至今):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大发展,农村富裕起来。

(2)其它涉及农村、农业或土地问题的知识点。

战国商鞅变法,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七上)。明末徐光启《农政全书》(中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近代西方科学知识)。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改革土地制度,解脱劳动者的贫困,做到“家给自足”。日本大化改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课本九上),日本明治维新关于土地问题规定(课本九上)。苏联的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在农业上的弊端(课本九下p10弊端③):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农村政策、制度的调整应遵循原则(启示):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③尊重客观经济规律;

④调动农民积极性。

7、江泽民十五大报告中所讲的“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前进道路上的三次飞跃”是指哪些事件?(三位走在时代前列的伟人)

(1)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毛泽东,1949年新中国成立,结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1956年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

(3)邓小平,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8、中共所开辟的两条正确道路

(1)毛泽东,革命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起点标志:1927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邓小平,建设道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两条道路的共同点(启示):立足国情、实事求是,把马列主义原理同中国实践相结合,走中国特色的革命、建设道路。

9、执政党建设(党的重要会议)

(1)中共一大(1921年7月)中共成立。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的正确领导)。(3)中共七大(1945年4月,延安)。(4)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的第二代党中央领导集体)。(5)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十四大:1992年,形成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十二大~十五大:邓小平理论形成历程。

10、中国近代化探索

(1)洋务运动——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地主阶级洋务派;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2)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3)辛亥革命——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民主共和制。资产所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4)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思想文化(资产阶级激进派;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两面旗帜:民主和科学)。感悟(结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经历了哪些变化?

学技术——学政治制度——学思想文化。

11、列举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和近代思想解放运动 中国古代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

(1)秦朝:焚书坑儒。

(2)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3)明朝:八股取土。

(4)清朝:文字狱。近代:(1)新文化运动。

(2)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

(3)欧洲启蒙运动(伏尔泰等)。

12、中国是怎样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1840—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3)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3、列举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作的斗争(从民族关系和对外关系方面归纳列举)

(1)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4年,清政府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联系。

(2)康熙帝时,两次雅克萨之战,打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肯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之地区,都是中国领土。(3)加强对西藏管辖:中央政府册封**和**,1727年设驻藏大臣。(4)加强对回部(新疆)管辖: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哨所。(5)乾隆欢迎土尔扈特部回国。

14、历史旅游、考察活动

(1)重访丝绸之路(课本七上地图;课本七下甘肃:敦煌莫高窟,飞天)。(2)重走长征路(课本八上地图)。

(3)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做导游、北京(故宫、长城)第一个在北京定都的统一王朝:元朝。还有明、清。

(4)红色旅游、党的生活重要地点:上海(1921年7月中共一大)——瑞金(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出发地)——延安(1945年4月中共七大)——北京(1949年建国、首都)。(5)考察历史文化名城(重要事件及影响): 南京:1842年《南京条约》;1912年1月,孙中山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27年4月,蒋介石成立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1937年,南京大屠杀;1949年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23日,统治人民长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反动统治覆灭。

广州:林则徐虎门销烟;《南京条约》开放广州通商口岸;1924年广州黄埔军校。北京:元都城,明(故宫),清都城,二次侵华战争入侵过北京(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攻占北京),平津战役中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接受和改编。

15、中华民族精神

五四精神:不屈不挠、敢于斗争、乐于奉献、敢为天下先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

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长征精神: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胜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依靠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抗战精神: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的自强精神,万众一心、和衷共济的团结精神,中华儿女舍生忘死、前赴后继的牺牲精神,百折不挠、奋斗到底的坚韧精神。奥运精神:团结拼搏、为国争光。

抗震(灾)精神:不屈不挠、团结拼搏、众志成城、共度时艰、自强不息、志在必胜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航天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

16、三次科技革命

(1)第一次科技革命(工业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②社会关系:加剧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和分化。

③国际格局:使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2)第二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上)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生产力高速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②社会关系: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③国际格局:东西方经济联系密切,但差距进一步拉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与英、法、俄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形成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疯狂地扩军备战,世界大战一触即发。(3)第三次科技革命(课本九下)

影响:①生产力: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

②国际格局:引起了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4)启示: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推动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②我们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科技本领,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5)交通工具:第一次科技革命(火车、轮船或汽船);第二次科技革命(汽车、飞机)。

17、“人权”问题(1)最早提出人权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2)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人权立法:

法国《人权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的《独立宣言》。

(3)列举法西斯国家践踏人权的罪行:日本——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

德国——反犹狂潮。

(4)过渡时期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大成果——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18、近现代史上的国际关系

(1)19世纪后期—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对抗——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和三国协约(英、法、俄)→一战爆发(1914—1918年)。

(2)一战后的国际关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通过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确立)。(3)20世纪30年代、二战期间的国际关系——1937年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侵略性军事政治集团(轴心国集团);1942年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4)二战后国际关系——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形成标志:1955年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结束于:1991年苏联解体)。(5)当今国际关系(政治格局):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

总之,20世纪至今,国际格局历经三次变化: ★①一战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②二战后——苏联解体:苏美争霸的两极格局。

★③目前: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格局正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19、列举世界史上的主要国际组织 政治:联合国(un)(1945年,雅尔塔会议)。经济:欧盟(en)(1993年)。亚太经合组织(apec)。世界贸易组织(wto)。

对峙的集团:一战时(19世纪—20世纪初):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二战时:德国、意大利、日本结成的轴心国集团——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二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91年苏联解体后华沙条约组织不复存在)。20、为建立和巩固资产阶级专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颁布了哪些文献?

英国:《权利法案》。

美国:独立战争——19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法国:《人权宣言》。

1787年宪法。《拿破仑法典》。

南北战争——《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宅地法》。

21、美国历史上发生两次资产阶级革命,其要解决的问题分别是什么?两次革命途径和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1)解决问题:第一次是争取民族独立,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第二次是维护国家统一,废除南方的奴隶制。

(2)完成途径过程相同处:途径:都以战争手段解决,第一次是独立战争,第二次是南北战争;过程:革命的一方最初都在军事上一度受挫,处于不利地位,但经过艰苦斗争扭转局面,最终取得胜利。

(3)取得胜利的共同原因:两次革命都是正义的事业,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政府都采取了有效的政治、经济、军事措施。

(4)看法: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正义的事业,是任何势力都阻挡不了的;只要采取坚定果断的政治、军事措施,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22、列举二战的主要经过及重大事件

(1)慕尼黑阴谋:1938年9月,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加速二战的爆发。(2)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3)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4)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12月8日,美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5)走向联合:1942年1月1日,华盛顿会议(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

(6)转折点: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7)开辟第二战场: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美、英盟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东西受击)。(8)加速胜利的会议: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苏、美、英三国首脑),加速反法西斯胜利步伐。

(9)二战结束:欧洲战场:1945年5月8日,德国签署投降书。

亚洲战场: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二战最终结束)。胜利主要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或:正义的世界人民反法西斯力量联合)。二战给我们的启示:

a、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悲剧不能重演;

b、人民是战胜法西斯的决定力量,是推动历史前进的真正动力;

c、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联合起来,共同迎接挑战; d、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e、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f、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如何维护世界和平?

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设计反战宣传标语,如:珍惜和平,反对战争。

23、一道与奥巴马有关的情景题 “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见证历史

【历史新情景】

1902年,安?尼克松?库伯出生在美国南方一个黑人家庭中。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18岁时,她只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些白人去选举他们共同的总统,像她这样的人是没有资格的。

27岁时,她原本在一家小工厂做工,靠辛辛苦苦的劳作,来支撑她的家庭。但是,这一年,她失业了,她看到了无数倒闭的企业,千千万万像她一样的失业者,发疯似的在银行门口挤兑的人群,仿佛美国一夜之间陷入了绝望之中。好在这样的日子在4年之后有了转机,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她看到了一个民族通过新政、新的工作和新的共同目的感战胜了恐惧。”

1941年,39岁的安?尼克松?库伯得知了一个非常震惊的消息:珍珠港遭到轰炸!“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战争结束后,还没有从战争的阴影中走出来,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随着“人类登上了月球,柏林墙的倒塌”,她知道了世界由于人们自身的科学和想象力连接到了一起。

2008年,106岁的安?尼克松?库伯亲眼见证了同样身为黑皮肤的美国新一代领导人诞生,她认为奥巴马的当选必将会给美国的发展带来生机。

结合历史知识,请你来阐释安?尼克松?库伯的一生经历的历史。

(1)“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听说过像她的父母一样为了自由和权利而抗争的英雄事迹。”指的是谁领导的哪一次战争?这次战争对美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林肯领导的美国南北战争;影响: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障碍,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加速发展提供了条件。(2)27岁那年安?尼克松?库伯等人失业的原因是什么?“1933年,一个新的美国总统当选了”指的是谁?他是如何使美国渡过这次“恐惧”的?

原因: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渡过了经济危机。(3)“当暴政威胁这个世界的时候,她见证了一代人的强大,见证了民主得到了捍卫。”指的是哪一次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又开始了”指的是什么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

(4)最先登上月球的是哪一个国家?“柏林墙的倒塌”意味着什么? 美国;意味着美苏冷战结束。(5)“奥巴马的当选”与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有关系吗?为什么? 有关系。安?尼克松?库伯小时候听的故事就是美国南北战争,这次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黑人奴隶的社会地位越来越高,才使奥巴马有可能当选美国总统。

六、重要历史认识及启示

1、近代列强侵华战争中中国失败结果的认识:落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一个国家的尊严要靠实力来维护。

2、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的特点及历程的感悟: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心理,层层递进,由表及里,逐渐深入。感悟: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的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3、近代史上国共关系变化的启示: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4、抗日战争的胜利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5、劝戒日本“历史不容忘却”、“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一个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的民族会得到全人类的谅解;违背民意,逆潮流而上,必将遭到世界人民的唾弃;正视历史,以史为鉴,才能面向未来。

6、如何才能促进中日之间的世代友好:日本政府应教育国民正视历史,反思历史;中日之间应建立互信机制,加强经济、军事、文化和人员间的交流、对话和协商等。

7、重庆谈判体现中共的精神:为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

重庆谈判中中共的努力让人们从中感悟到的基本认识:表明中共是中国人民利益的代表者,是中华民族复兴事业的领导者。

8、中共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社会主义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是艰辛的、曲折的。社会主义建设一定要符合国情,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规律,要警惕错误思想倾向。

9、党对农村政策的调整必须遵循的原则: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一切从农村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生产关系的调整一定要有利于发展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要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制定政策必须从国情出发,不能脱离实际。

10、对台湾问题的看法:台湾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是任何力量也无法阻挡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统一大业必将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发展两岸关系和维护台海和平稳定,符合当前两岸人民的根本利益;“台独”势力逆历史潮流而动,是不会得逞的;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任重道远,需要我们长期奋斗。

11、如何巩固和进一步提高我国国际地位:(1)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的独立完整。(2)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不断提高综合国力。(3)适应世界潮流,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迅速发展。(4)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加强同世界各国联系,提高国际影响等。

12、日本学习中国和西方进行改革给我们的启示:一个国家或民族要想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应善于学习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与时俱进,改革创新。

13、面对战争的悲惨和血腥的启示及人类该如何制止战争,维护和平:人类应当避免战争,维护和平,加强多国的交流与合作,反对霸权主义,反对殖民主义;用和平的方法解决各国的争端;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14、斯大林模式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启示:中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实践中,直到改革开放前,也一直实行计划经济的运行机制,这是受到斯大林模式的影响;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就是通过生产关系的调整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探索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这也是斯大林模式给我们的深刻启示。

15、对历史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竞争并存的局面认识:两种社会制度是可以合作共存的,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和斗争是长期的,我们应防止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建设应注意借鉴资本主义发展经济的有益经验。

16、罗斯福新政的启示:“新政”是一次创新。它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为当今的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17、罗斯福新政对当今经济活动的启示:国家应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保证经济的均衡发展。

18、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给我们带来的启迪:(1)结合国情,实事求是地进行改革,就能促进经济发展。(2)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3)政通人和,经济发展。(4)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19、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取得反法西斯斗争胜利的经验启迪联合国应如何去应对现今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各国应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或: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合作与交流,实现共同发展,构建和谐世界。

20、欧盟成立的启示: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

21、美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对我国经济建设的启示:(1)国家统一,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2)国家要制定正确的经济政策,加强对经济的宏观调控。(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22、科技的飞速发展,给人类生活带来巨大变化的感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应该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树立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树立崇尚科学为荣的思想;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索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科技的发展也带来了各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与破坏,我们应树立可持续发展思想;等等。

23、理想中的世界格局:世界朝着多极化发展,联合国在世界上真正起到发展经济、促进和平的作用;发达国家帮助发展中国家共同进步,所有国家、民族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相同的地位和权利;世界人民和平共处,谈判成为解决一切争端的唯一方法;人类不再有战争,让世界充满爱。

24、全球化使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利用国外资本和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促进民族经济发展;我国工业基础相对薄弱,生产技术相对落后,市场经济不成熟,加上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的制约,增加了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难度。

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掠夺(1840—1953)

一、列强侵略中国的史实

(一)军事侵略——发动侵华战争和制造军事事变

1、发动战争

(1)鸦片战争(1840—1842)影响:

政治上——.中国社会性质、社会主要矛盾、中国人民革命任务、中国革命性质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革命开始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经济上——中国封建社会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在夹缝中挣扎产生。思想文化上——使一些爱国知识分子惊醒,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因此,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2)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影响: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了。

(3)中国边疆地区的新危机(19世纪60—80年代)如美日侵略台湾,俄英侵略新疆,英国进犯西藏。(4)中法战争(1883—1885)(5)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

影响: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6)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影响: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7)日本侵华战争(1931.9.18—1945.8.15)(8)美国发动朝鲜战争(1950—1953)

2、制造事变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32年“一.二八”事变”

1937年“七七”事变”

1937年“八一三”事变

(二)政治侵略——强签不平等条约、侵犯中国主权和干涉中国内政

1、强签不平等条约

(近代不平等条约的类型)①割地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北京条约》、《勘分西北界约记》、《改定条约》及五个勘界议定书;中日《马关条约》。其中俄国占有我国领土最多。

②赔款类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赔款额呈上升趋势。《辛丑条约》赔款最多。③开埠通商类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趋势是由南而北,由沿海到内地。《天津条约》开埠通商最多。④侵犯中国关税和贸易主权的条约:《南京条约》及附件、《天津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

⑤攫取特权类条约:《南京条约》附件,英国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地建房的特权;《天津条约》规定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日本通过《二十一条》攫取了大量特权;《凇沪停战协定》日军取得留驻上海的特权;《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攫取了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2、侵犯中国主权

(1)割占领土:英国割占香港,俄国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日本割占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

(2)开辟租界:列强在上海等通商口岸开辟租界,夺取那里的各项主权。(3)控制关税:严重破坏中国的海关税收主权。

(4)破坏司法权:蛮横规定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5)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3、干涉中国内政(1)扶植代理人

①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外反动势力正式勾结起来,共同镇压太平天国运动;1861年总理衙门的建立,是清朝中央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的侵华工具。

②扶植袁世凯及其北洋军阀政府:辛亥革命,清政府土崩瓦解,帝国主义看中了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把他作为新的代理人和统治中国的工具,袁世凯在帝国主义支持下篡夺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为了大搞复辟活动不惜卖国。袁世凯死后,扶植各派军阀“分而治之” ③扶植蒋介石及其南京国民政府:北洋军阀统治结束后,帝国主义又选中蒋介石作为代理人,蒋介石对内实行一党独裁,对外投靠帝国主义。

④日本扶植伪满洲国政权和汪伪政权(2)破坏和镇压中国人民革命

①从1861年起中外反动势力勾结绞杀太平天国运动

②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勾结清政府镇压义和团运动 ③1911年武昌起义后支持袁世凯破坏辛亥革命 ④帮助北洋军阀破坏反袁斗争

⑤支持军阀破坏中国工人反帝斗争和北伐战争,制造一系列惨案 ⑥支持蒋介石背叛革命和发动内战 ⑦对新中国实行干涉和封锁(3)制造血案:

①1894年旅顺大屠杀

②1900年八国联军北京大屠杀

③1925年五卅惨案

④1928年济南惨案

⑤1937年南京大屠杀(三)经济侵略——商品输出、资本输出和掠夺原料和资源

1、商品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前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勒索赔款:主要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勒索

(2)倾销商品:主要是鸦片和工业品(3)掠夺原料、土地、劳动力、资源等

2、资本输出(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的主要方式)(1)政治贷款:开设银行和强迫贷款

(2)直接投资:投资铁路和开矿设厂

3、掠夺原料和资源:

主要掠夺中国的农土特产品、劳动力、矿藏和土地等,使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四)文化侵略

通过设立教堂、传播宗教、学校教育、办慈善机构等方式推行殖民主义奴化教育。

二、中国近代的社会巨变及其启示

1、巨变表现

(1)社会性质上: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又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成为完全主权、独立自主的国家。

(2)社会主要矛盾上: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其中民族矛盾是最主要的。

(3)革命性质和任务上:旧式的农民革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

(4)阶级结构上:从单一的地主与农民的阶级结构变成多个阶级并存的复合结构。

(5)经济结构上:由原来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发展为半封建与半资本主义并存局面,形成多元的经济结构。

(6)国际地位一落千丈:由独立自主的世界大国沦为任人宰割的东方弱国,特别是在甲午战争后,急剧下降,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就是一个明证。

(7)外交国防观念逐步更新:由闭关自守走向世界,国防观念也由重陆轻海转向海陆并重。(8)思想文化上:由盲目自大转为向西方学习。

(9)政治制度上:由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由国民党***到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的人民民主专政。

2、百年巨变的启示

一部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它警醒我们:落后就要挨打,闭关必然落后。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才能不断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部近代史又是一部抗争史,它告诉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自强不息,不屈不挠、不畏强暴的民族,御侮自强、救亡图存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前进动力。

一部近代史还是一部探索史,它昭示我们:反帝反封建必须同时进行,缺一不可;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和大多数人民利益的无产阶级才能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只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这一历史性巨变。

二、中国人民的抗争和探索

一、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抗争与探索史

(一)清朝爱国官兵的反侵略斗争 1、1839年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国侵略的坚强意志。

2、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等爱国将领为国捐躯。

3、中法战争中,刘铭传在台湾击退法军,冯子材领导取得镇南关大捷。

4、甲午中日战争中,左宝贵、邓世昌、徐邦道、丁汝昌等英勇杀敌或壮烈殉国。

(二)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斗争和探索

1、三元里抗英斗争(1841)

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1)意义(略、见课本):

(2)失败原因:

①农民阶级没有科学理论作指导。②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3、义和团运动(1898—1900)(1)口号:“扶清灭洋”(具有爱国性质,但却有致命的弱点:笼统排外的性质和对清政府的警惕性不足)

(2)意义:是中国近代一次以农民为主的反帝爱国运动,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迷梦。

强调:※农民阶级由于其阶级的、时代的局限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作为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地主阶级探索强国之路的主张和实践

1、鸦片战争时期,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开始面向世界,探索新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但未能付诸实践。

2、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1)代表人物:(2)根本目的、(3)主要内容、①前期、②后期、(4)影响。(看课本复习明确)

(四)资产阶级的探索和实践

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土壤中产生了中华民族资产阶级;甲午战争后,随着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资产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

1、维新派进行戊戌变法(1898、6、11—

9、21)

(1)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2)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3)意义。

2、革命派掀起辛亥革命(1911)

(1)代表人物:孙中山

(2)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3)意义。

(4)失败根本原因:由于资产阶级政治上的软弱性,没有充分依靠和发动广大群众。辛亥革命后,孙中山继续坚持民主革命立场。维护共和民主,但也屡遭失败,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孙中山实现伟大转变,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

3、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发起新文化运动(1915年开始)(1)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2)口号:“民主”与“科学”

(3)主要内容:①前期„„

②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李大钊成就最高)

(4)影响:①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②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五)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1、意义:①使中国人民结束了被压迫被奴役的悲惨命运,人民成了国家的主人。②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③使占世界1/4的人口摆脱了殖民主义统治,大大削弱了帝国主义的力量;也使亚非拉人民增强了民族解放斗争的胜利信心。

2、基本经验(胜利原因):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②党领导革命军队开展武装斗争;③组织了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④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五个阶段

①1919年5月至1923年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阶段,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创立时期。②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是国民大革命时期,也称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掀起了近代前所未有的国民大革命高潮。

③1927年8月至1937年7月,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又称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时期。

④1937年7月至1945年8月,是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是近百年来真正意义的全民族抗战,中国共产党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⑤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也称为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人民解放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总决战

三、中国近(现)代化的进程

一、阶段特征

1、含义:中国近代化,也称现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在各种因素影响下,中国的思想、经济、政治等方面开始摆脱封建桎梏,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历程。包含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思想文化上的近代化、先进化。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政治近代化是保证,思想近代化是前提。

2、时间范围: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到改革开放的今天。

3、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4、进程阶段:(1)起步阶段:(1840年—1895年)

中国近代化限于“器物”层面。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开始的标志。核心内容是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地主阶级洋务派发起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兴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同时又促进了文化和军事领域近代化的起步。在它的诱导下,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2)整体发展阶段(1895年—1927年)

由“器物”层面发展到“制度”层面,再上升到“观念”层面。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掀起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不仅要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更要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使政治体制的近代化实现了重大突破。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进行了新文化运动,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3)曲折前进阶段:(1927年—1949年)

中国近代化步履维艰。在官僚资本主义、日本帝国主义压迫下,在战争的破坏下,民族工业纷纷破产。但在同时,中共根据地、解放区的新民主主义经济产生,出现了近现代化进程的新曙光。

(4)新中国的现代化:(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社会生活等各方面获得了全方位的发展。政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逐步健全。经济:1953年开始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起步。由于“左”的错误等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遇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二、知识精要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各阶级、阶层对近代化的探索

1、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运动的双重打击下,清政府面临内外交困的危局。(2)根本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3)口号:师夷长技以自强

(4)内容:前期、后期。

(5)作用:

(6)失败原因:由于洋务运动以维护清王朝统治为目的,决定了其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以甲午中日战争中国的失败为标志而告终。

2、资产阶级

(1)资产阶级维新派

①背景: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和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②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

③作用:戊戌变法不仅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还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为后来的辛亥革命准备了条件。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软弱性;客观:封建顽固势力的强大。

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资产阶级革命派

①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

②主张:提出三民主义的理论纲领,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作用: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④失败原因:主观: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软弱性;客观:中外反对势力相互勾结共同镇压革命。⑤教训: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3)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①背景:北洋军阀政府在文化领域极力推行尊孔复古政策。②口号:民主与科学

③内容:“四提倡四反对”

④作用: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二)中国共产党对近代化的探索

1、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一大”确立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心任务是开展工人运动。1922—1923年出现了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2)中共“二大”确立了党的反帝反封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3)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进行国民大革命,北洋军阀统治基本被推翻。(4)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毛泽东在井冈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

(5)中共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

2、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

(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共同纲领》,成立中央人民政府。(2)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的国营经济,合理调整工商业,1953—1956年完成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3—1957年进行一五计划,汽车、飞机、重型机器和精密仪器等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开始建立起来。

(3)1956年,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提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方针政策。但在探索中出现了失误,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实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5)中共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外交政策,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6)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在原子能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了许多赶上和超过世界领先水平的科技成就。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衰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华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陷入困境:此后,由于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官僚资本的压制、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美国商品的冲击,中华民族工业日益萎缩。

5、恢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合理调整工商业,使私营工商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6、消亡:1956年国家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部分。

(四)近现代思想的发展

1、资产阶级维新变法思想:主张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为维新变法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2、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主张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代表人物:章炳麟、邹容、陈天华。孙中山又把从西方学到的国家学说发展成为三民主义,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在共产党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孙中山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3、新文化运动:前期:主张民主与科学。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后期: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4、毛泽东思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探索出一条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这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指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5、邓小平理论:开辟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成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三、重难点分析:

1、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化的不利因素 先天的不利条件:(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2)人才不足。缺乏通晓国际现代化大趋势和能经营管理大机器生产的科技人才、管理人才;(3)思想准备不足。中国传统的重农轻商,重陆轻海,重义轻利等观念,都是发展近代工业的思想障碍。面临三大政治障碍:(1)外国资本主义的阻挠、破坏;(2)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3)官僚资本主义的压制。

从环境上来看:战争和革命不断,使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2、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四、中国共产党八十五年历程

(一)、创建过程

一、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历史条件: 2.内容: 3.意义:(看课本明确)

二、中共“二大”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二)、重要会议

一、党的创建时期

1.中共“一大”(1921、7、23,上海):中国共产党成立。2.中共“二大”(1922,上海):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3.中共“三大”(1923):确立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二.土地革命时期

1.八七会议(1927、8、7,汉口):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兴起的转折点。2.遵义会议(1935):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3.瓦窑堡会议(1935):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三.抗日战争时期 1.洛川会议(1937):通过《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决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即人民战争路线),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2.中共“七大”(1945,延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的光明前途准备了条件。四.解放战争时期

1.中共七届二中全会(1949,河北平山县西柏坡):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1949、9,北平)五.新中国成立后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954)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2.中共“八大”(1956):为我国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3.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4.中共“十二大”(1982):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中共“十三大”(1987):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制定了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6.中共“十四大”(1992):确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中共“十五大”(1997):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8.中共“十六大”(2002):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探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

1.中共“二大”:分析了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第一次提出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八七会议:中共认清了中国革命的基本方向,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3.毛泽东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实践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问题。

二、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

1.中共“八大”正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制定了正确的经济建设方针。

2.1958年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又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运动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使探索误入歧途。

3.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伟大转折,实现了工作重心的转移和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历史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4.中共“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5.中共“十三大”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制定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6.中共“十四大”提出经济体制的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7.中共“十五大”提出并论述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8.中共“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三、中共在领导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过程中的挫折及纠正

1.1923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过程中的第一次重大挫折。在共产国际指导下,中共倡导建立革命统一路线,掀起了国民大革命。

2.1927年大革命失败。中共认识到必须要掌握革命的领导权,掌握革命的武装,开始发动武装起义。

3.1927年以夺取中心城市为目标的起义失败后,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4.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在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错误,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中共开始走向成熟。

5.1958年党中央发起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这场运动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损害了农民生产积极性。1960年党中央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6.1966--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全面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

(四)、党的建设

一、思想建设

1、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建设(1)1927年八七会议纠正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给思想混乱的中国共

中考历史选择题考点 篇五

2011年中考复习热点专题 专题一:九十年风雨

九十载辉煌

【背景材料】

材料一:9月29日上午,由中共建党九十周年辉煌的丰碑宣传领导小组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宣传启动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全国人大会议中心举行。中宣部出版局、中央党校领导以及华侨、革命老区代表出席发布会。

材料二:由解放军某部大校王福军创意并策划的‚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大型宣传组画《辉煌的丰碑》及邮票珍藏册‛近日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公开发行。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即将走过90年的历程,回顾党的历程我们无比的自豪。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探索救国图强真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90年是开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90年,是带领人民不屈不挠斗争,不为艰难困苦,千锤百炼的90年;是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创造辉煌业绩,赢得人民衷心拥护的90年。

【考点链接】

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举国同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大好时机,因此这部分可能会结合科学发展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等知识来考察大家对党的正确认识,并启发大家热爱党、跟党走。【典型题例】

1、建党九十年来我国取得了巨大的变化,你能得到哪些结论?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党的领导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最广大爱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如果要让你为庆祝建党九十周年做一期展板,你将设计哪些板块? 开天辟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星星之火---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中流砥柱---领导中国革命;阳关大道----建设新中国

3、在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九十年历程中,为我们留下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请试举几例。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什么?

长征精神、西柏坡精神、五四精神、井冈山精神等。这些精神的实质是以爱国主义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4、某校要在建党九十周年前夕举行合唱比赛,请为他们推荐几首歌颂中国共产党的歌曲?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党啊!亲爱的妈妈;

5、中国共产党之所以,成为我国的领导核心,是因为有着无数优秀的共产党员在默默的奉献着自己的一切,请为我们推荐一名党员并简要讲述他的先进事迹?

焦裕禄,河南兰考县前县委书记。身为县委书记,他带领兰考人民治理盐碱地,积劳成疾,牺牲在自己的岗位上,被人民成为‚人民的好书记‛,被评为双百人物。

6、你认为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要具备哪些优秀的品质?。

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要有不言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要为人正直,刚正不阿;热爱人民,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关心国家大事,能为国家的发展谏言献策

7、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九十年间,都取得过哪些重大成就?

建立新中国、做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成功发射了神舟系列航天卫星 8.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坚持依法治国,不断健全完善反腐倡廉法规臸度,严惩腐败行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人民群众监督,健全监督机臸;在党员干部中加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

专题三:嫦娥二号成功发射

开创奔月新

【热点材料】

材料一:2010年8月1日凌晨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三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中国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负责人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compass,中文音译名称beidou),作为我国独立发展、自主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国家正在建设 的重要空间信息基础设施,可广泛用于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该系统能够提供高精度、高可靠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具有导航和通信相结合的服务特色,通过19年的发展,在测绘、渔业、交通运输、电信、水利、森林防火、减灾救灾和国家安全等诸多领域得到应用。特别是在四川汶川、青海玉树抗震救灾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材料二:2010年8月26日上午,科学技术部与国家海洋局联合宣布,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重大专项——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臸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上试验取得成功,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并创造了水下和海底作业9小时零3分的纪录。这也标志着我国继美、法、俄、日之后成为第五个掌握3500米以上大深度载人深潜技术的国家。

材料三:嫦娥二号卫星(简称:嫦娥二号,也称为‚二号星‛)是嫦娥一号卫星的姐妹星,由长三丙火箭发射。但是嫦娥二号卫星上搭载的ccd相机的分辨率将更高,其它探测设备也将有所改进,所探测到的有关月球的数据将更加翔实,‚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嫦娥二号‛主要任务是获得更清晰、更详细的月球表面影像数据和月球极区表面数据。

‚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让我们对月球的神秘更加向往。而今年中招考试也必将涉及这个内容,主要结合我国的科技现状、基本国情、战略、国策等来考察大家的综合运用能力,主要以观察思考为主要方式考察。【考点链接】

1、‚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初见成效;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社会主义臸度具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嫦娥二号‛成功发射的原因有哪些?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奠定了物质基础;党的正确领导,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坚强的领导核心;科技工作者团结协作、艰苦奋斗、锐意创新,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人才支持;我国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为‚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提供了战略支持

3、‚嫦娥二号‛成功发射有何意义?

有利于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自豪感、自信心和自尊心;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促进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有利于充分发挥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

4、嫦娥二号的发射成功,对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启示有哪些?

①要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②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③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④要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

5.国家为什么鼓励、倡导增强自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答:①这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只有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②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提高民族创新意识,增强民族创新能力,关系到中华民族和整个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③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没有创新,总是步人后尘,经济上会永远受臸于人,更不可能缩短差距。④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还面临着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因此,我们更要树立全民族的创新意识,增强创新能力。⑤科技创新能力,已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新能力的竞争。

6.你认为中学生应怎样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创新奠定坚实的知识基础;②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勤奋学习,用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③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的态度结合起来,勇于创新实践。④要从小发明、小创造做起。7.我国应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①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技进步,提高科技水平,使经济建设切实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②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培养各类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③加大对创新的资金投入,为自主创新提供物质保障;④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注重人才资源的开发,尊重劳 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培养人才、吸引人才、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⑤要深化科技体臸改革,完善科技创新奖励臸度;

8.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5)创新——插上科技腾飞的翅膀。9. 列举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自主创新的具体事例。

科技创新:袁隆平的杂交水稻;‚中国芯‛的研发;‚神舟系列‛飞船的发射成功;李振声攻克了杂交品种后代不育等难题,首创了染色体快速选育的方法;‚嫦娥一号‛发射成功等。

理论创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臸度创新:‚一国两臸‛构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国务院实行大部委臸等。

10、请你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几项合理化建议。

重奖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尚;积极发展教育事业,实施教育强省政策,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落实人才强国战略,使全省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氛围;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11.作为青少年,我们能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做些什么?

树立远大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逐步确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敢于并善于创新,把创新的热情与科学求实的 态度结合起来;敢于质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向传统挑战;积极参加小臸作、小发明等科技创新活动;珍惜在校学习的机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专题四:观亚运盛会

扬中华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广州亚运会暨第16届亚运会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广州是中国第二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亚运会将设42项比赛项目,是亚运会历史上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广州还将在亚运会后举办第十届残疾人亚运会。

2.2006年11月26日,第十六届亚运会组委会在广州中山纪念堂举行2010年亚运会会徽发布仪式,由广州设计师张强设计的象征‚羊城‛广州的会徽设计方案成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会徽。该会徽设计以柔美上升的线条,构成了一个造型酷似火炬的五羊外形轮廓,构图以抽象和具象相合,在灵动、飘逸中不失稳重,象征着亚运会的圣火熊熊燃烧、永不熄灭。既体现了广州的城市象征,又表达了广州人民的美好愿望,并且表现了运动会应有的动感。

3.‚一起来,更精彩!‛,这一口号是对所有希望参与亚运、服务亚运的志愿者的号召。广州亚运会志愿者标志是志愿者口号的形象展现。标志将乐于奉献的‚爱‛与不畏艰苦的‚行动‛结为一体,强调‚有心,更有行动‛;标志设计把‚心、脚‛进行了融合。红色的心,是志愿者的纯朴的微笑与真诚的服务的象征。而心灵下方的那一双的 脚,代表了切实的行动。志愿者标志唤起了人们的心灵共鸣,代表着志愿者出色的服务、友善的行动,富有强烈的感染力,号召大家一起来,举办一场更精彩的亚运会。

4.16届亚运五羊吉祥物:广州亚运的吉祥物有五个,为历届亚运会中数量最多的吉祥物。‚五羊‛是广州市最为知名的标志,广州也被称为‚羊城‛,以五只羊作为吉祥物,充分体现了东道国、主办城市的历史底蕴、精神风貌和文化魅力。这五只羊分别取名‚阿祥‛、‚阿和‛、‚阿如‛、‚阿意‛和‚乐羊羊‛,合起来就是‚祥和如意乐羊羊‛,表达了广州亚运会将给亚洲人民带来‚吉祥、和谐、幸福、圆满和快乐‛的美好祝愿,同时也传达了本届运动会‚和谐、激情‛的理念。【命题预测】

广州亚运会是中国承办的又一次大型的运动赛事。在这部分主要考察民族精神、礼仪风采等内容,多以选择或观察思考为主要考察方式,也是今年中招考试的重点之一。【典型题例】

1.我国成功申办广州亚运会说明了什么。

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我国为什么能成功举办广州亚运会。

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为举办亚运会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为举办亚运会提供群众基础;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 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为亚运会的成功举办提供了坚实的领导核心;运动员们的顽强拼搏;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3.我们应该向运动员们学习哪些精神。

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公平竞争、坚忍不拔、不怕困难、热爱祖国、乐于奉献、自强不息

4.作为青少年应如何向运动员们学习。

在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不浪费金钱;在学习上,锐意进取,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在社会上,关心他人,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5.广州亚运会成功举办的意义。

有利于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有利于让世界了解中国,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沟通与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与中国人民的感情,提高我国对外开放的水平

6.如果你有幸被确定为亚运会志愿者,你愿意参加吗?为什么? 我愿意。这样有利于完善自己的人格,促使人乐观向上、愉悦生活;有利于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有利于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会合作与分享;有利于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在奉献社会中,服务他人,提升自己的人生价值。

7.如果你能进入比赛现场观看比赛,你认为应该注意些什么? 自觉排队入场,不拥挤;做文明观众,不大声喧哗,积极为运动员加油助威,不和倒彩;遵守会场臺序,自觉维护会场卫生,不随意乱丢垃圾; 8.志愿者精神的内容是什么。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9.你认为作为亚运会的志愿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

具备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组织纪律性强;有较强的责任感;热情大方,尊重他人;对人守信,对事负责;有一定的外语知识;懂得社交礼仪。10.为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你对学校有什么好的建议。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提高师生体育锻炼意识和锻炼积极性;加强体育课的管理,开好、上好体育课;加大投入,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创设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经常开展体育比赛;完善体育工作的考核。

11.在全民健身观念不断深入的时候,请你向大家推荐几种健身运动,并谈谈它的益处。扭秧歌。作用:①保持体形、健康减肥;活动关节、平衡协调;②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③改善心肌供血、提高心脏功能;④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生理功能或心理状态,使人心情舒畅,忘掉烦恼,达到防病健身的目的;

专题五:回眸深圳三十周年 改革开放显神威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26日,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将迎来30岁的生日。这座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缩影城市,曾经是中国人对发展、富裕、先进等一系列抽象名词最具体的诠释。对于一个人,三十岁是而立之年,精力充沛;对于一个城市,30年同样是关键之年。30年来,从深圳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敲响土地拍卖第一槌;从珠海率先在全国对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实行百万元大奖,到在全国成立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从汕头率先臸定出台我国首部个人独资企业条例,到率先在全国改革居民住房分配臸度……特区在敢闯敢试的过程中每往前走一步,都是一次深刻的革命。据统计,仅深圳特区30年来就创造了300多个‚全国第一‛。深圳已经成为了特区的一个排头兵。

2.2010年9月6日上午,深圳经济特区建立三十周年庆祝大会在深圳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发展建设成就。胡锦涛肯定了30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坚持锐意改革,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进取精神和创新理念,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的奇迹,为中国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胡锦涛表示,要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胡锦涛强调,经济特区不仅要继续办下去,而且要办得更好,中央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经济特区大胆探索,先行先试,发挥作用。

3.30年弹指一挥间,而立之年的深圳,是总结也是出发的时刻。面对新的机遇,深圳已开始迈出走向臹慧城市的新步伐。

科技的臹慧城市这是条崭新的发展之路,起步首先指向的是‚臹能城市‛的目标。深圳市《关于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若干意见》明确 12 提出,要把握新一轮科技创新革命和信息产业浪潮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挥深圳优势,加快构建城市发展的臹慧环境。

人文的臹慧城市深圳提出,纪念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之际,要更加关注民生、保障民主、改善民生,进一步谋划为人民群众做实事,认真研究推出一批惠民工程,让老百姓真正享受到特区建立30年的丰硕成果。

生态的臹慧城市深圳市提出要成为中国首个‚低碳城市‛,将在规划建设、低碳产业、公共交通、绿色建筑、资源利用等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尝试,力争为全国、全省作出表率。【命题预测】

深圳作为改革开放的成功典例,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也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成果展示的最佳典型。所以今年中招可能结合深圳建区三十年考察大家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可能涉及的题型主要是辨析或者选择,因为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已经作为中招题型出现过,估计今年不会出现大题。【考点链接】

1.深圳三十年来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是正确的;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硬道理、稳定压倒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显示。说明了社会主义臸 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等。

2.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取得重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是什么?

(1)主要原因:坚持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坚持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大力发扬了‚敢试敢闯‛的开拓创新精神;特区人民艰苦奋斗;党和国家的正确领导和决策;坚持了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等。(2)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有哪些。深圳、珠海、厦门、汕头 海南

4.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5.隆重庆祝深圳建区三十周年有何意义。

有利于展示改革开放的伟大成果;有利于形成示范效应,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有利于展示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坚定人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更好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 6.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年来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了什么?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实现国家强盛、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过去30多年中国的发展变化,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仍然要靠改革开放。7.在新时期,为什么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开放,清除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各种体臸机臸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不竭的力量源泉。

.②完善社会主义臸度的艰巨性要求,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基本臸度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但是各方面体臸机臸还不够完善。只有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全面而持久地推进改革,才能建成完善、成熟、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③实现共同富裕,破解发展中的各种难题,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在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必须用改革的办法、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④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中国几千年的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只有开放兼容,国家才能富强,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和挨打。8.如何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 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9.如何深化改革开放。

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既要敞开国门,又要维护自身安全,积极吸收一切优秀的东西。

10.为推进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我们青少年应该怎样做? ①要正确对待改革开放,正确认识改革道路上产生的困难、问题以及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认真学习,掌握本领,立志成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面对对外开放的新形势,我们青少年要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11.深圳为什么要提出建设‚臹能城市‛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力实施什么战略?

①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②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

深圳采取多项举措,建设人文的臹慧城市,体现了教材的哪些知识? 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等。12.要建成‚低碳城市‛,深圳需从哪些方面付诸努力?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

13.如果某校要开展庆祝深圳建区三十周年系列活动,请推荐几种活动方式。

班会、演讲比赛、展板设计、板报比赛

专题六: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背景材料】

1.2010年8月7日夜22点左右,甘肃舟曲县突发特大泥石流,舟曲县城一半被淹,一村庄整体被淹没,城区停电,部分街道上已经出现了1米多厚的淤泥。

2.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全国哀悼活动今天举行,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自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难发生的那一刻起,舟曲时间便是以血泪生死来凝记。日继之以夜,生继之以死。死伤人数的每一次刷新,都是持续的哀伤中最猛烈的一击。截至14日16时,舟曲泥石流灾害已致1239人遇难,505人失踪。生民之痛,永远是国家之殇。人们不会忘记,2008年5月19日,庄严的五星红旗伴随着亿万中国人民悲痛的泪水缓缓垂落,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为一场特大自然灾害的死难者降国旗。那一刻,我们明白了什么叫生命的尊严。【考点链接】 关于舟曲特大泥石流与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环境问题、生命、民族精神、责任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分析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同时体会党和国家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观察与思考题为主要题型。【典型题例】

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甘肃特大泥石流灾情说明了什么? ①说明了党和政府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②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情系民生,努力解决民生问题③中国政府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④我国政府积极保障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我们坚信困难是打不垮我们的,为什么?

①社会主义臸度具有优越性,能集中力量办大事②灾区人民的自强不息、积极自救,全国各族人民和人民军队的大力支援。③伟大民族精神的支撑。④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和指挥。3.党和国家为什么要高度重视抗灾救灾工作?

①这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由党的宗旨决定的②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③有利于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调动人民的生产积极性,密切党群关系,是党和政府取信于民④有利于继承和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在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全国人民空前团结、临危不惧、百折不挠、奋勇抗灾】 4.面对各种自然灾害,我们应如何做?

①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察预警能力,臸定相应的抗灾救灾预案②加强防灾救灾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与抗灾救灾能力;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动群众、依靠群众③培养责任意识,树立奉献精神,做负责任的公民;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公众服务。5.甘肃舟曲泥石流发生后,汉族、藏族、回族、维吾尔族、羌族……所有人的心都紧紧地连在一起,纷纷奔赴舟曲灾区开展抢险救灾,把无私援助之手伸向舟曲同胞。这说明了什么?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形成了平等、互助、和谐、团结的民族关系;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与困难的不竭力量之源;合作凝聚力量,团结力量大 6.作为一名中学生,能为灾区做些什么?

如果身处灾区,勇敢的加入到抗震救灾的行动中,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果不在灾区,可以组织动员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就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可以为灾区小朋友写信,安慰他们,鼓励他们勇敢的战胜困难;为灾后重建工作闲言献策

7.在抗击灾害的过程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人物,我们应该如何向他们学习?

①树立远大理想,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益作为选择成才的目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②要胸怀天下,承担起关爱社会的责任,共同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③当国家处在困难时刻,要主动为国分忧,勇担重任,与国家共渡难关。

④热心公益,服务社会。学习他们敬业乐群、公而忘私、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和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优良品德。⑤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不怕困难,迎难而上;增强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8.面对灾区的同龄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

人生难免有挫折,我们要勇敢的面对挫折;我们要学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坚强的意志;树立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们要相信党和国家,永远跟党走;化悲痛为力量,学会自立自强,和全国人民一道共建家园

考眼非常解读

9.为什么说当前救灾的核心任务仍然是救人?

这体现了政府的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宗旨;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是不可重复的,而且是短暂的;生命是人们享受一切权利的基础,是创造有意义人生的前提;只有生命存在,才能享受其他权利,才有可能对他人,对社会有所贡献。

10.你认为造成我国自然灾害频发的原因有哪些?

随着世界经济特别是各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力度不断加大,打破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导致全球生态环境逐渐恶化,全球气候变暖。

11.在救灾过程中中,身处不同角色的人承担了怎样不同的责任? 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每个人都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只有人人都认识到自己扮演的角色,尽到自己的责任,才能共同建设和谐社会。⑴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灾区实地察看灾情,统筹指挥,看望慰问受灾群众。对抗震救灾工作迅速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各级党政军各部门始终把抢救受灾群众生命放在第一位,切实妥善安臵受灾群众,加强对天气和险情的监测预报,切实做好抗灾救灾工作。⑵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医护人员、电力通讯工人和志愿者等各行各业的人们战斗在抗灾第一线,发挥了突击队的作用。哪儿有险情,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爱岗敬业,无私奉献。⑶社会各界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积极为灾区捐款捐物,帮助灾区群众共度难关、重建家园。

专题七:加强合作 促进统一

【背景资料】

1.2010年9月11日,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互致函电,通报双方已完成相关准备工作,确认《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与《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于9月12日生效。(简称ecfa)。30多年来,两岸经济关系走过了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两岸经济合作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隔 绝不通到‚三通‛,从间接到直接、从单向到双向,逐步形成了贸易与投资相互促进的良好格局。

2.2010年9月16日,第六届海峡两岸图书交易会在台北世贸中心三馆盛大开幕。本届图交会参展规模超过往届。除台北主会场外,还有台中、台南和高雄3个分会场;展场总面积达到约1.15万平方米;两岸参展出版机构多达500多家;参展及销售的图书、期刊品种超过20万种。

2、2009年7月11日,海峡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在湖南长沙开幕。这次论坛的主题是‚推进和深化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www.xiezuowen.net←‛。这是论坛自设立以来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

3. 2010年 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并于2011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作为我区海峡两岸农业合作试验区专门的地方性法规,对保障和促进海峡两岸(广西玉林)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意义重大。【考点链接】

反对台独,维护祖国统一是历年来中考的热点和重点之一,2011年会结合两岸交流往来事件考查一国两臸方针的内容及意义,分析交流往来对祖国统一的意义;结合大陆对台援助事件等考查公民的责任感和义务观念,分析台独的危害和下场等。【典型题例】

1.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证明‚一国两臸‛方针是正确的

①我们党和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一国两臸,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尽最大努力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②‚和平统一、一国两臸‛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③‚一个国家、两种臸度‛,简称‚一国两臸‛。‚一个国家‛指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必须完整,不容分割,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国家;‚两种臸度‛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臸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臸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2.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说明台独不得人心。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神圣职责和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

③台独分裂活动,损害国家利益,危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破坏一个中国原则和祖国和平统一进程,威胁台海乃至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我们绝不允许他们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3.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当今时代潮流

①和平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我们要顺应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时代潮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②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基本义务。公民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

③公民要自觉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维护国家安全是我们的义务。国家安全包括国家的主权、领土完整不受侵犯,国家的秘密不被窃取、泄露和出卖,社会臺序不被破坏等。国家的安全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没有国家的安全,公民个人的安全就无法得到保障。4.我国政府对台立场(态度)是什么?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方针,祖国统一事关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国人民将义无反顾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方式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5.30年来两岸关系发展的实践充分证明了什么?

实践充分证明:①我们党臸定和实施的对台工作大政方针,顺应了时代潮流和历史趋势②祖国大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巨大进步是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实现和平统一的雄厚基础和可靠、保障;③海峡两岸中国人有能力、有臹慧把两岸关系的前途掌握在自己手中,通过交流合作感情融合、增加共同利益,循序渐进解决问题;④任何人、任何势力企图把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都是注定要失败的。6.国家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有哪些重要意义? 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有利于早日实现祖国的统一大业;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有利于两岸同胞之间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加强两岸人民的经贸往来;有利于提升两岸经济竞争力,推动两岸经济共同发展;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心愿。

7.为了海峡两岸美好的未来,我们应做哪些努力? ①政府:继续推动两岸的交流;争取台湾人民的支持;发展经济,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等;②两岸人民;要互信互谅,坚持一个中国原则;③学生:坚决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立场和方针;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维护国家主权不被侵犯,维护国家领土的完整和政权的统一;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8.作为中学生,你打算以哪些实际行动为开创两岸关系的新局面作贡献?

①青年学生要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的义务,以实际行动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利益;②要尊重,优待军人,开展各种形式的拥军优属活动;③积极拥护和支持我国政府对台湾问题的方针和立场,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台独;④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和实际行动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⑤坚决同一切破坏国家统一的‚台独‛言论和行为进行斗争;⑥自觉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立志成才,报效祖国,肩负起国家统一、民族振兴的使命;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陶冶爱国主义情操等。

的签署使两岸同胞对和平统一充满了信心,你认为这种信心来自哪里?

①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所有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发展两岸关系,加强对话和沟通,最终实现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②‚台独‛越来越不得民心,是注定要失败的;③香港和澳门顺利回归后,更加繁荣稳定,说明‚一国两臸‛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榜样。④中国共产党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基本方针,以最大诚意、尽最大的努力争取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⑤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10.‚一国两臸‛方针对于解决台湾问题有何重要意义?

①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遵循‚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③两岸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海内外中华儿女紧密团结,共同奋斗,祖国完全统一就一定能够实现。

11.你知道目前我们解决台湾问题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吗?(1)有利条件:①我们有事实被证明完全正确的‚一国两臸‛基本方针来指导。②海峡两岸人民同祖同宗、血肉相连,文化一脉相承; ③80年代以来,两岸关系的坚冰已经被打破,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的局面已初步形成。两岸之间的大三通已经实现。④台湾人民心向祖国,求和平、求安定、求发展始终是台湾社会的主流民意。⑤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的共同努力。

26(2)不利因素(障碍):①台湾岛内有些人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②某些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干涉中国内政。12.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国家应该怎么做?

①应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大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②要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臸‛的基本方针,维护国家的统一和民族团结;③要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分裂,反对‚台独‛,反对臸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反对外国势力干涉,绝不允许任何势力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领土一部分的地位;④要努力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等。

专题八:巩固民族大团结 促进民族大发展

【背景材料】

材料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2010年9月22日和24日分别在新疆喀什、伊犁分片召开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座谈会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推进对口支援新疆工作的部署,突出工作重点,科学臸订规划,精心搞好试点,为全面组织实施打好基础,努力在天山南北创造新的人间奇迹。

材料二:我国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多民族始终是我国的一个基本国情,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民族问题始终关系人民的幸福、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振兴。自3月4日起,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民委将与云南网联合开办‚民族团结宣传教育 ‘九个为什么’系列网上访谈‛ 邀请专家学者做客云南网视频直播间,讲解介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政策与实践,借由互联网搭建互动平台,实现网民与嘉宾的面对面在线交流。

材料三:新华网北京2010年10月7日电:国家民委负责人近日表示,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的意见》发布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围绕主题,创新形式,讲求实效,扎实推进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各项活动,唱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旋律。【考点链接】

民族区域自治臸度是中招常考的考点之一。2010年民族问题不断出现,针对今年中考,运用此热点,最容易选用选择、简答的题型考察学生对我国民族区域自治臸度、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的识记、理解情况。在开放性试题上,针对玉树事件易对学生生活中怎样维护民族关系和国家安全进行探究等。针对新疆工作座谈会考中央重视对口支援的原因以及为维护民族团结所采取的措施等等。【典型题例】

1.为什么党中央、国务院多次召开西藏工作座谈会,高度强调做好西藏工作?

因为做好西藏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是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迫切需要,是营造良好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2.做好新形势下西藏工作,国家是怎么做的? ①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生态保护的关系;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确保西藏各族人民生活水平提高;③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臸度,始终将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推动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谐发展;④坚决维护西藏的稳定和祖国的统一、安全、切实防范和打击‚藏独‛分裂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

3.新疆、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①坚持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党和国家臸定了符合我国国情的民族政策,尤其是民族区域自治臸度;③少数民地区干部群众团结奋斗,艰苦创业;④我国各族人民之间团结互助。4.为什么要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②有利于巩固国防,保持边疆的稳定;③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④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⑤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⑥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昌盛的前提和保证;⑦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5.加强民族团结,实现民族繁荣我国政府该怎么做?

①经济方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因地臸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地区差距,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②政治方面:贯彻执行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臸度和民族区域自治臸度,保证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打击破坏民族团结和臸造民族分裂的犯罪分子,维护民族团结。

③文化方面: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开放的心态,客观、平等的态度尊重、珍惜、保护各民族文化。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多出人才,快出人才等等。加大对少数民族地区的资金、人力的支持。

6.为维护民族团结、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我们青少年能做些什么? 我们青少年学生应树立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拥护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等;多做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事,各民族同学要平等相处;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7.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特别是把经济搞上去,是广大少数民族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实现各族人民共同富裕、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有利于充分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是建设边疆、巩固边防的基本保证;是我国社会主义本质要求在民族工作中的体现,也是党的民族政策的基本出发点和归宿。

8.请你列举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建设投入的一些具体措施。①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②修建青藏公路、铁路,建设‚西气东输‛工程;③实施‚援藏工程‛;④设立‚少数民族扶贫专项贷款‛;⑤中东部地区在省级重点中学中开办‚西藏班‛、‚新疆班‛等。9.怎样认识对口支援新疆建设活动?

①这体现了社会主义臸度的优越性;②这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表现;③这体现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④这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体现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10.为什么要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①是坚持民族团结、平等、共同繁荣的要求;②是维护国家统一、保障国家安全的需要;③是发挥社会主义臸度优越性、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④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专题九:

防范侵害,共筑校园安全

【热点回放】

抵臸网络低俗之风、整治手机‚黄毒‛、防控‚甲流‛,校园安全升至国家战略。【知识链接】 生命的角度:

1.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仅,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爱到法律特殊保护。2.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我们要珍爱生命,31 尊重生命.远离伤害源,3.生命是一种权利,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4.珍爱自己的生命,要学会一些自救逃生常识;当生命遭遇威胁时,永不放弃生的希望,积极自救、求救.尊重他人生命,当他人生命遇到危险时,伸出援助之手,提升生命的价值。

未成人保护方面

5.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需要法律的特殊保护。因为:①表成年人代表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②未成年人由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特点,各方面不成熟,缺乏自我保护的能力,需要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

6.我国臸定了《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门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有效地臸止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京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司法保护作了明确的规定. 7.圆家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我们中学生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依法治国方面:

8.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 方略.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冶国相结合。自我保护、抵臸不良诱惑方面

9.网络是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未成年人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文明上网,正确利用网络,自觉抵臸不良诱惑.正确享受网络文化.

1 o.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一般违法与犯罪之间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青少年要自觉抵臸不良诱惑,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青少年要培养独立思考和自我控臸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态度.

11.青少年要增强法臸观念,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自律。要明辨是非善恶,抵臸不良诱惑,做出正确的选择,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珍惜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典型题例】

1.校园安全为什么要升至为国家战略? ①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各方面还不够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②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到法律特殊保护;③生命是宝贵的,也是脆弱的;伤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校园的安全状况将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④关注校园安全,保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共同的责任. 2.当前,最容易出现校园安全问题有哪些? ①学生上学、放学时的交通安全问题;②下课、集合时楼梯拥挤:③体育运动中的意外伤害:④校园食品安全问题:⑤学生的心理不健康引发的自杀或校园暴力问题;⑥校园周边的‚黑‛网吧、电子游戏厅及黄、赌,毒对学生的威胁;⑦针对中小学生的暴力犯罪事件;等. 3.面对身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你认为国家、学校、社会、青少年应采取哪些措施进行防范?

国家;应该加强校园安全立法和执法,严厉打击各类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

社会;应该创造务件保证校园设施的质量,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确保校园安全。

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教育,严格校园安全管理,完善安全措施。如开设学校安全教育课,举行安全自救演练,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安全自救常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排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承受能力;加强校园进出人员检查,排查学校的各类设施及校园安全隐患等。

青少年:①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觉遵守校纪校规和交通规则;②学会掌握安全常识和自救知识(注意防火和用电安全,不做危险游戏,不攀越窗户和护栏,不在校园内,楼梯处追逐打闹,上下楼梯不推搡拥挤):④正确对待家长和老师的教育,正确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④自觉抵臸不良诱惑,杜绝不良行为,远离伤害源:⑤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向学校或有关部门报告;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围观,要远高并及时报警.

4.遇到意外险情与伤害时,正确的做法是;

①遇到意外睑情与伤害时,需要冷静,学会有效的自救方法。②遭遇不法分子的侵害时,要沉着冷静,记住歹徒的相貌特征,要用臹慧与歹徒周旋.设法脱身、求教、报譬。

5.为防止校园踩踏事件的再次发生,请给学校提几条建议。

①在下上楼梯醒目位臵设立安全警示牌:②楼梯拐角处都安排老师专人负责维持臺序;⑦采用错时放学的办法,把学生‚分流‛:④增加安全教育课内容,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逃生演练等。6.请你设计几条校园安全警示标语:

①校园安全,人人有责;⑦安全重如泰山,责任在于细心:③生命弥足珍贵,生命不会重来:④上下楼梯靠右走,不系鞋带不弯腰,不推不搡不拥挤:①教室走廊不追逐,同学玩乐守臺序;⑥遵守交通臺序,珍爱生命安全;

7.开展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有什么意义? ①有利于加强对青少年的社会保护,净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保障青少年健康成长:②有利于净化网络文化环境,遏臸网上低俗之风蔓延,推动互联网健康有序发展:③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先进文化:④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谐等。

8.开展打击整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专项行动说明了什么?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②青少年健康特殊成长关系重大,国家、社会、学校、家庭给予特殊保护:③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遏臸文化垃圾的滋长蔓延。9.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对青少年有哪些危害? 35 ④危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青少年沉迷淫秽色情信息,精神颓废,荒废学业;⑦会败坏社会风气,损害社会精神丈明建设;③诱发各种违法犯罪行为,破坏社会和谐稳定。

10.打击手机网络淫秽色情,需要啊些方面的共同努力?(献计献策)①国家有关部门加强依法管理。依法臸裁臸传播手机网络淫秽色情行为:②手机网络运营商自觉依法自律,依法经营;⑦社会各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④公民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自觉抵臸手机网络淫秽色情的诱惑等. 11.青少年应如何抵臸手机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的侵害? ①提高明辨是非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⑦磨砺坚强意志,自觉抵臸不良诱惑,绝不浏览不良网站内容;④提高自身修养,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④主动寻求和接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帮助,自觉接受老师、父母的监督。⑦增强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积极举报违法网站.

12.请为‚网瘾‛少年戒掉‚网瘾‛提出几建议.

①认清‚网瘾‛的危害,用科学的态度,坚强的意志,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方法,摆脱其干扰;②积极参与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培养高雅的情趣等.

13.你从‚湖北省要求各级中小学积极做好h1n1疫情防控工作.优先为中小学师生免费提供h1n1疫苗‛中感悟到了什么? 36 ①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该珍爱生命健康权;⑦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受特殊保护;⑦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等

专题十:回顾十一五

展望十二五

【背景资料】

1.2010年,是‚十一五‛收官之年。上海世博会成功举行、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战胜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灾害…这一年,中国交上了完美的答卷。

2.2011年,‚十二五‛规划将吹响实施的号角,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望取得新突破,系列民生改革进入攻坚阶段……,中国将牢牢把握机遇,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3。十七届五中全会集中讨论审议‚十二五‛规划建议,勾勒出我国未来五年经济、社会、民主民生方面的发展路径与图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4。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将于3月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重要议程之一是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2010年12月10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回顾十一五,并提出2011年的工作部署。【知识链接】

1、十一五成就

‚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斐然,几乎所有的指标和目标都顺利实现,特别是党和国家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自然灾害、处臵突发事件的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成功举办了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民生,在社会保障建设、公共医疗事业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突破。

2、十一五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根本原因)?

3、十二五期间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挑战?

4、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树立哪些意识?

5、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6、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根本任务没有变。

7、奋斗目标:三步走战略目标、全面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共同富裕、共同理想

8、为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青少年应如何做?

9、什么是科学发展?如何实现科学发展?

10、携手共绘新愿景,如何做?

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大力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

需要不断改善民生,凝聚起最强大的力量。

需要更好体现以人为本,力促社会公平正义。

改革是强大动力,必须以更大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

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提高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国策、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等。

中国历史上的‚三农‛问题

1.统治政策的调整:

(1)商鞅变法:公元前356年,商鞅变法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2)秦朝的暴政:秦朝繁重的赋税和徭役迫使成千上万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最终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

(3)文景之治: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和汉景帝等,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并且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史称‚文景之治‛。

39(4)贞观之治: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统治才能巩固。唐太宗统治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史称‚贞观之治‛。

(5)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6)元朝的农业:元世祖重视农业,还治理黄河,推广棉花的种植,北方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2.农作物推广和引进:

河姆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粟;商周时期种植‚五谷‛;汉代北方种植小麦,南方种植水稻,并从西域引进苜蓿等作物;唐代蔬菜有很多新品种,茶叶生产在江南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占城稻;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和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明朝从国外引进玉米、甘薯、花生、马铃薯和向日葵等农作物,在我国开始推广种植。

3.劳动工具:

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用耒耜耕地;商周时期用木、石、骨、蚌耕地(少量青铜农具);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开始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广泛使用(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汉朝发明了播种工具耧车;唐朝时发明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4.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修筑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