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优秀10篇)

时间:2023-07-18 13:10:21 | 来源:草料作文网

高考试卷是一把刻度不均匀的尺子:对于你自己来说,难题的分值不一定高。关于浙江满分高考作文范文该怎么写的呢?写作文的小编精心为您带来了浙江高考作文题目(优秀10篇),如果有助于您的写作,还请您介绍写作文给您的同学。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浙江高考话题作文 篇一

人生如大海上的帆船,乘风破浪,勇往直前,为的是驶往遥远的彼岸,彼岸有宁静的港湾,人生的帆船要在宁静的港湾里幸福地栖息;人生如天空中的云彩,南来北往,漂泊他乡,为的是能够化作丝丝雨滴,滴入到厚实的泥土里静静地休养……

人生需要远大的理想,为了理想,人一定要时刻努力;为了理想,人必将奋斗不息。人如果不时刻不断地学习,不断用知识用智慧充实自己,人生的田园就会荒芜;人如果不能够为理想而奋斗不息,人生就会失去信心,丧失信念,最后将一事无成,美好的理想将化作虚无的幻想。

记得有一位科学家想发明一种“永动机”,可是失败了,因为世界上没有永动不息的东西:奔驰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需要停息加油;航行在大海里的船只也需要在港湾里抛锚停泊。汽车加油为的是开往更遥远的前方;船儿在港湾里停泊为的是驶向更波澜壮阔的汪洋。

人,在进行忙碌的学习和工作后,也需要休息。

戴尔·卡耐基曾经说过:“休息,并不是在浪费生命,它能够让你在清醒的时候,做更多更清醒更有效力的事。”

人生的过程好象是一次长长的旅行,当人生要立志在这长长的行程里,走过千山万水,走过海角天涯,就注定了要不停地长途跋涉,爬过重重的山坡,还要涉过无数条川流不息的江河。人生的过程就是要不停地奔波。只要活着,人就得不停地去寻找些什么,就得不懈地去发现些什么;人就得在别人需要温暖的时候能够给人温暖,就得在别人迷路的时候能够告诉他正确的方向,同时,人觉得疲惫了,就要找一个驿站,在驿站里停留休息,然后整理好行装,准备好食粮,继续前行。在一个人碰到了困难,遇到了艰险,就要想法搭上他人的船,帮助你渡过难关。

人生在岁月的面前会塑造无数的过程与结果。人在面对理想时,总是需要不屈不挠、永不厌倦、永不停息地去追求拼搏;人在面对生活时,又需要张驰有道,该放松的时候要放松,该休息的时候要休息,用歌声装点心灵,用微笑打扮人生。

这就是人生,生无所息;这就是生活,生有所息。我们要为人生的理想不停地奋斗,让自己的生命变得丰富精彩。同时我们还要懂得生活,让自己的心灵充满欢声笑语。

浙江卷高考优秀作文 篇二

关于得失的讨论可追溯到很久以前,如“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但是,大多数的讨论都囿于得失之间的转化上,而并非讨论得与失本身。有人问,得失到底是终点、起点还是过程呢?我认为,得与失只是一个结果,是一个具有一定借鉴意义的结果而已,并不值得大书特书。

首先,什么是得失。得失是用来判断一件事情的成功与否,或者判定一个目标是否实现的结果。所以它只是一个结果。这个结果一般有两个意义:第一个意义在于它用来衡量目标有没有被实现;第二个意义在于它背后所代表的价值,例如高考成绩部分反应了一个人的努力和能力,因此他也获得了一张通往相应大学的门票。

但很多人看重的其实并不是得失的第一个意义,而是第二个意义。这就导致了得失的作用被放大了,但得失本身其实没有那么重要。

先讨论得失的第一重意义。如果得失只是衡量目标实现程度的结果,那么得失也仅仅就只是一个结果而已。因为如果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那么客观上应该会存在一个正确的得失评判。但是这个评判结果只有上帝知道。人类在很多时候没有办法选择一个合理客观的指标去衡量得失,就如高考也并不能完全客观公正地反映一个人的能力。因此我们能够看到的得失仅仅只是一个具有一定参考意义的结果。更何况刚才的假设是如果一个人有明确的目标,但是更多时候有些人可能连目标也没有,那就更难谈得失了。

而得失背后的第二重意义,它就更只是个结果了。它或许是一些世俗的追求,一些物质的诱惑,也可能是精神的满足。但是,这些价值真的很重要吗?例如运动员刻苦训练是为了更高更快更强还是为了夺冠后带来的商业价值呢。不可否认物质奖励也很重要,但是如果只为了追寻这些奖励,以获得奖励为目标的话,就会出现各种违规作弊和歪门邪道,用以欺骗别人眼中的得失,获得一个虚假的结果从而获得奖励。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

古人很多时候讨论的得失其实是在讨论得失的第二重意义,如获得钱财却只会挥霍最后流浪街头,贬官流放最后却重获新生等。但是讨论这些方面能够给予我们的其实只有一个乐观的心态,却不能教会我们到底什么是得失,如何真正正确面对得失。

因此得失其实只是一个结果。我们要放下得失,尤其是放下对得失第二重意义的过分追求,转而以得失为鉴,督促自己前行。

最新浙江省高考作文 篇三

汪国真在《拦不住的青春》中写道:“我用生命和热血铺路,没有一个季节能把青春挡住。”可见,青春的力量是巨大的,我们要把这种力量发挥到极致。

青春具有一种顽强的生命力。正处于青春的我们有着更旺盛的生机与更强的思维,这无疑是学习知识的最佳时机,我们应该珍惜它,就像海绵汲取水分一样,努力学习,不断获得更多知识。“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不应如是虚度光阴,这样才可能将青春的巨大力量发挥出来。

青春是一种责任与担当。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里说:“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这正是呼吁年轻人要极力发挥青春的力量,担当起建国强国的责任。翻开近代中国史,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新青年》上刊登了李大钊《青春》一文:呼吁中国的青年们发挥青春的力量,建设自己的家庭、国家乃至世界。五四运动中,天安门前穿着长衫的学生们和那举着红旗的青年们也彰显出各自的担当精神。如今,青年人同样需要担当,“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这表明青年更要发挥青春的力量,造福社会和建设国家,承担起自身的责任与担当。

青春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想要挑起青春的重担,不仅需要身体上的青春,更需要思想上的青春。臧克家写道:“有些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些人死了,他还活着。”可见,身体上的青春只能是一时,而思想上的青春却是永恒。从世界发展史来看,古代中国曾一度强于西方,但在近代,西方在思想解放之后,迅速变革,涌现出许多科技创新,使得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在被西方列强侵略过后,中国也学习西方诸多改革,然结果是失败的。很快,先进知识分子们意识到思想的重要性,新文化运动中,不少老一辈的学识并不落后于他们,可思想上已然落后,所以先驱者们这次革命的胜利是必然的。这正是思想青春的力量成功且有效地挽救了国家和民族,使得中国逐渐强大起来。

综上所述,青春有着蓬勃的生命力,蕴含着巨大的力量,但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与担当。作为新一代青年,我们要传承青春、发扬青春,让思想青春以此发挥出自己应有的力量。

最新浙江省高考作文 篇四

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如今中华民族百年强国之梦的实现近在眼前。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中国青年,更应负责任,敢担当,握好历史的接力棒,屹立于时代浪尖舞风弄潮。

磨责任之齿轮,我们须知做任何事都要精益求精,不负心中担当。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为响应国家规划,1954年底,天津市轻工业局成立手表试制组,四位制表师傅在一间小屋里守着四台简陋的仪器,经过百余天的日夜苦干研制出“中国第一表”——“五星”牌手表。在制表的过程中,师傅们力求将每一个部件都打磨到完美,每一个齿轮更是严丝合缝,让走得精准的“五星”表开启中国制表工业的新纪元。工匠精神中包含深沉的责任之心,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在做事时力求完美,是对自己负责,更是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绘责任之彩图,我们须知在担当之苦中才能收获真正的乐趣、心灵的满足。86岁的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前副所长李云鹤,从1956年来到敦煌,参与修复壁画近4000平方米,修复彩塑500余身。在风沙呼啸的大漠深处,昏暗的洞窟里:手执画笔,孤灯伴身,怎是一个“苦”字就能概括?但正是因为有像李云鹤老先生这样的莫高窟人敢于担当,开拓进取,大漠深处的千年瑰宝才能以它们原本的光彩重现在世人眼前。对李云鹤老先生来说,这就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担责虽苦,但有人却能苦中作乐甚至以苦为乐。我们也应当如此,不畏惧负责任的苦处,而是要在担当与负责中充实自己,满足自己,品味责任之乐趣。

结责任之硕果,我们须知勇担责才能成大事。“时代楷模”——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在我国开展精准扶贫的五年间奔走在扶贫一线。他来到西南边陲的深度贫困县——普洱市澜沧县,和同事们带领当地的农民培育出品质优良的土豆,最终脱贫致富。在当时严峻的形式下,朱有勇院士勇于担当:“我年轻,我来干!”“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最终成就了带领全县脱贫的伟大事业。我们应向他学习,以一颗责任之心,在今天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为国奉献的理想;在明日为祖国建设事业作出贡献,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

做勇于负责,敢于担当的时代新青年,我们绝不能让责任之齿轮松懈,让责任之彩图褪色,让责任之果实酸涩未熟。“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尽多大责任才会有多大成就。”让我们把时代的责任负在肩上,担当起自己的前途,民族的希望,迈向中华民族崭新的未来!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篇五

:关于得与失,你怎么看?

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谈谈“人生”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家与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精神》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人要读三本大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论述类文章。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篇六

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高考语文科考试已经结束,以下为20浙江卷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 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不得抄袭、套作。

其他的相关作文推荐参考;

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年广西高考作文

四川高考作文

2021年高考浙江卷满分作文 篇七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我认为,这便是人性,便是人愿超越“人”的思想,如尼采借查拉图斯特拉所言,人之所以为人,便在于人是一个桥梁,人应当被超越,若我们沉迷虚拟,我们便将停滞。我希望,我们应该在VR的帮助下,更好的追求更高的东西,VR为物,应被我所用,也许终有一天我们人类将进化为尼采所预言的“超人”。

虚拟让我们更加成为人,并借此我们应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人应超越虚拟、真实。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篇八

行走于人生之道,“有得必有失”这句话定在耳边环绕,它慰藉着自己不执着于一时的失去而痛苦难忍、固步自封;也告诫着自己不为一时的得到而蒙蔽双眼、骄傲自满。有些人满意于永远的得到却忘记了人总是在得失中成长,回首故看到身后的一片虚无;有些人追逐着消极避世的态度,在行路之中茕茕独立、我行我素,却望不尽身前无穷的黑暗……面对得失,究是将它作为最后的终点不断前行、还是将其定为最初的起点不断奔跑?最好的回答應该是:珍视得失,享受过程。

近日,袁隆平爷爷的逝世引起了全民的关注。他将自己化为最后一把水稻撒向了整个中国,挽救起千千万万于水火之中的百姓,在他毕生追求的“全民温饱”的生活之中,他将研究出更优秀的杂交水稻作为自己这一生奋斗的目标,同时也将人民的“吃饭自由”放在了重要的地位。在为人民奋斗的过程之中,他得到了所有人对他的敬重、所有孩子对他的敬爱,却也失去了他本应该享受的老年幸福、失去了最重要的健康。在一次采访中,他说道:“成功的经验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知识、汗水、灵感和机遇。”诚然,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此,知识与汗水无法分割,他们相辅相成共促成长。不断得到的成功中必然有失去的痛苦,相反,不断失去的过程中一定有得到的喜悦。我们不应将得失简单的作为我们一生的追求,也不应该将它立于我们的起点处,让它成为前进路上的阻碍。

一个内心成熟的人,面对生活起伏的时候,能依旧保持淡定和从容,依然可以在坚定于山和水的自然之中,不为得到而狂喜,不为失去而痛悲。有着苏轼“有得必有失”的宽阔胸怀,以这样的心胸驰骋世间,方能不为外物所困扰,不为得失所遮蔽。

“是非审之于己,毁誉听之余人,得失安之于数”,需以这样的心态行走于人间之道,才能不困于琐碎的得到与失去、不囿于简单的得失之中。得与失未必是终点,但也绝对不是起点,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都能从其中得到生活的箴言。须臾间的得失都是人生的过程,只要亲历亲为,脚踏实地,一路享受,就能问心无愧。

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浙江高考话题作文 篇九

孔子曰“生无所息”。后人在继承的基础上将其扩展为“生有所息、生无所息”,的确我们既不能过分的追求“生无所息”,也不能否认“生有所息”。

“生有所息”一直是个被批判的观点。但是我们并没有充分的理由证明它是错误的。相反,无论在现实还是在历史中,我们越来越无法否定“生有所息”的观点。如果从历史的观点证明这一观点的正确性,我不禁联想到一个人,那个人就是苏武。“苏武牧羊”这个著名的故事作为一个经典流传两千多年,一直激动着一代又一代的爱国志士。苏武在被俘的情况下,依然不肯归附匈奴,在匈奴一直过着“渴饮雪、饥吞毡”的日子。暂时的无助使他无力反抗匈奴,只能在保全生命的情况下,与匈奴做强烈的精神斗争。张养浩曾有诗赞誉苏武,诗中说“为臣惟命敢辞难,脱遇艰难亦自安”。张养浩所赞誉的这种“自安”又何尝不是一种短暂的“生有所息”?

孟子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与孔子的“生无所息”的观点是一脉相承的。然而这一观点在苏武身上表现依然突出。“生无所息”表达着归汉的愿望和决心。在《苏武牧羊曲》中就有这样一句话“心存及社稷,强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苏武自己的诗中也写到“长歌正激烈,中心怆以摧。欲展清商曲,念子不能归。俯仰内心伤,泪下不可摔。愿为双黄鹄,送子俱远飞。”这种决心可谓“生无所息”。

其实,“生无所息,生有所息”是个喻意广泛的哲理。它可以运用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亦如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在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情况下,毅然归隐田园。其实这种“生有所息”未尝不是一种豁达的心境。

“生无所息”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学者研究学术,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为自己的理由而进行不息的奋斗。同样,“生有所息”看似一个错误的观点,也鼓舞了一些在生活、政治上失意的人,使他们在这种相似“老庄”的哲学态度指导下,重新找回自我,确立自我。所以,我们在这两种观点融合事例下寻找平衡点,扩大这两种观点的积极影响,从而使我们在平衡中获益。

浙江高考满分作文 篇十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其珍贵亦在此。

然而这关爱、这歆羡恰恰暴露了我们的尴尬与不堪:我们的心,我们的千回百转计谋频出的心,已不配被唤作“赤子之心”,亦无法成为孩童的表率。就像赫胥黎所说的,“少男少女的心灵正在提前硬化”。童心已失,我们自然将走向沉沦。

不必费尽心力去找寻什么例证了,整个的社会就是最好的例证:看着老者的无助,我们的视线是不约而同地弯着的;看着旁人无视信号灯穿梭于车流这中,我们的心肠是硬的。“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为何发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当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中写下这句振聋发聩之语,他是否已经预料到了物质的洪流将不由分说地卷走我们珍贵的纯净的心?他是否想见了失去赤心之心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敬畏而充满了算计、无聊的沉沦之地?

是的,我们如此珍视孩童的以及像孩童一样的纯净的心灵,但如此美好而脆弱的东西该如何在社会中,在这个肮脏的大漩涡中保持独立?不是人人都像叶芝一样,有勇气说出“我就要走了”的脱离世俗之语,有足够澄澈的心去“无论在车行道还是灰暗的人行道”都能听到远方的海浪。叶芝是幸运的,他呵护着自己的童心,也就守护了一方净土。可是谁会来守护我们的心,来柔化我们的心呢?请先自己行动起来,拂一拂心上的浮尘吧!

我不能免俗,不敢夸耀臼己的心仍是纯净的。所以当我面对我的妹妹,看着她像所有孩童一样,直率地向世界发问并表达臼己的喜怒哀乐;看着她依旧敬良着这个世界,我无疑是惭愧的。我们不需要更多没有感情的行尸走肉了,不需要更多试图去征服一切的狂妄之人了。如果无法更改世界的运行轨迹,就请守护身边的童心吧!它们的单纯与柔软,不设防备却拥有最好的感化力量,仿佛星星点灯,终会照亮黑暗。

童心之贵,贵在其真、其柔、其善。人的成长会失去许多,却不应失去最本身最纯净的赤子之心。就像埃斯蒂斯所说的:“我们不是要一下子拯救整个世界,但我们可以伸出手去挽救触手可及的部分。”我愿这赤子之心,可长存你我周围,更长存于你我心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