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与结果

时间:2019-12-05 11:01:02 | 来源:草料作文网

一位画家将自己的心血之作放在街上,分两次请路人分别标出欠佳处和妙处。两次要求不同,结果却惊人的相似——画上标满了记号,只是评价由指责变为了赞美。对同一幅画的同一处评价不同,正是大家评判标准不同的表现。

当画家请人们标出欠佳处时,人们往往会先入为主,认为这幅画满是不足,眼光也就随之挑剔起来,而后便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挑毛病。渐渐的,画上便布满了标记。反之亦然,当人们着眼于画上的妙处时,入眼尽是美好,些许的不足便被忽略了——有时甚至连不足也是可爱的,不刻意的。

古人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倘若深思不难发现,评判结果的不同,正是因为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不同。正如波兰作家波斯特·海瑟所说:“人们对美好的事物总是苛刻的,却常常对不那么美好的事物给予宽容。”当人们站在批判者的角度时,对“好”的标准就会提高,不好是不好,不够好也是不好。如此一来,作品中的“好”便寥寥无几了。而当人们站在鼓励者的角度时,对“好”的标准就会降低,好是很好,不够好是很有提升空间,实在无甚可说时也还能夸一句很努力。

诚然,收获他人的赞誉是作品价值的体现。然而,历史所铭记的,永远不只会是他人评价时的金玉良言,而作品本身散发出的不朽的艺术价值与魅力,方才似亘古长存的熠熠星辰,在人类精神长空中璀璨生辉。

再者,画家将画作放在大街上收获的评价是随机的,这些评价来自不同的过路人,而他们的审美标准亦是不同的,所以同一处会得到好和不好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但这并没有绝对的对错,因为审美是主观且私人的,是每个人世界观的一部分,它必然呈现出不统一性。正是因为各人审美的不同,才使事物的评价变得多维化,变得具有广泛的参考价值。

多元而又精彩的世界离不开人们多维度的看法。画家的艺术生涯是如此,个人的进步何尝不是如此,纵使赞誉的声音再过悦耳,缺少了不同声音的探讨,怎能有更长远的发展?伏尔泰掷地有声的“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说的不正是这个道理吗?因此,我们应怀有包容的态度,拥抱世界的丰富多彩,拥抱或好或坏的评价,从中汲取进步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