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通用8篇)(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时间:2023-03-25 09:38:59 | 来源:草料作文网

  读后感,所谓“感”,主要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读完作者写的作品后我陷入了沉思。我们对于这些感觉的记录,就叫做读后感。你知道在书写读后感的时候要考虑到哪些内容吗?也许以下内容“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合你胃口!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1

  在骨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中,我拜读了日本着名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书里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真实经历的故事。文中的巴学园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所反映的教育理念正是现在我们广大的教育者正在努力追求的。无论是别具一格富有创意的学校环境,还是小林校长与众不同的办学理念,以及学校尊重学生的教育行为,都值得我们的教育者进行深入地反思!

  一、倾听孩子,是一种爱。

  当小豆豆被退学后,妈妈领她到一所新学校巴学园。小豆豆和校长第一次的亲密接触就持续了长达四小时,与其说是交流更不如说校长完全在倾听一个孩子的唠叨。但在这么长的时间里,校长先生不但一次呵欠没打,也没有露出一次不耐烦的样子,而且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子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小豆豆的话。这个场景给对我触动很大,每一个孩子都最愿意跟我谈天说地,从他们的眼神中我就可以看出这种小小的渴望。有的说我买了一本新书,有的说妈妈给我买了一只蚂蚁,我还看见它怎样打洞孩子们真诚的话语,有多少我是用心去聆听了呢?我总是边想着自己的心事边听着孩子们的故事,时间长了,还在想怎样可以温柔地打断他们

  写到这时不禁想起了女儿总对我说的一句话妈妈您听我说完,是呀,我们经常教育孩子要善于倾听,我们为什么就不能认真、专注地倾听孩子呢?成人的事情很重要,孩子那些小事也是他们的全部,也很重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话,巴学园的小林校长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二、最懂孩子,是一种创意。

  在书中无论是校门还是教室,都与众不同,校门远看就是一棵大树,而教室和图书室更绝,是用六辆报废的电车代替的。吃饭也别具一格,首先为了孩子的营养,校长想出了让学生带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并及时检查,发现有学生未带齐的,就让校长夫人亲自下厨添加,保证了孩子的营养,又让孩子养成了不挑食的习惯。《饭前歌》让学生在歌唱中喜欢上吃饭,并能够记住节奏好好咀嚼,消化。这些都说明孩子们的生活常规培养都是有技巧的,不一定非得用专业而生硬的语言,只要孩子们能接受,乐意做,那怕只是简单的山的味道、海的味道孩子们也愿意配合。那么生活常规的培养就不再是件难事,我们老师能否时刻做个有心人了?

  有创意的活动还很多,比如冒险呀、在礼堂里露营呀,运动会的设置呀等等。教学安排也体现出了自主性。无论是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进度的把握,学生都有很大的自主权,加上位置的不固定,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和别人合作学习。这点正和我接触的蒙氏教育不谋而合,在蒙氏教育理念中,孩子们是在一个温馨的环境里自由选择工作的,学习的进度则是由孩子自身的能力决定的,在工作中孩子有很多与同伴合作和像他人学习的机会,在蒙氏教育中教师只是个观察者、引导者。

  在管理上体现了人性化和创意。如小林校长尊重小豆豆天马行空的想法,当小豆豆把粪坑里的东西全捞出来堆成一座小山,校长先生只说弄完之后要放回去喔!在幼儿园里孩子们的想象力是相当丰富的,在班里难免会做出一些让人难以接受的事,而作为老师的我们能否放下权威、放下说教,静下心来仔细观察,细心判断后,像小林校长那样做出直说一句提醒的话的举动了?

  在《韵律操》一篇中,小林校长发现孩子们不能接受时,他这样说到:哎!这样教。孩子们是不会的。于是他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把《韵律操》的节拍进行了创编,让孩子们听着音乐的节拍做各种夸张的动作,二拍、三拍、四拍的动作都不一样,当孩子们都学会后小林校长还让孩子们学会挑战难度,听快节拍做慢动作等等。这样看似难教的韵律操就在轻松地学习氛围中被孩子们学会了。

  我常想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幼儿老师也难免遇到难教的课,如果我们不按照所写的教学计划去生搬硬套都像小林校长那样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怎样教才能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些?或者说在备课时就时常站在孩子的角度想问题,还怕打造不出高效课堂吗?小林校长总对幼儿园的老师说:不要把孩子们束缚在老师计划中,而要让他们到大自然中去。孩子们的梦想比老师的计划,更要大的多。我觉得这句话直到现在都很适用于每位幼儿教师。

  三、回归自然,是一种健康。

  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理念是:教育是自然的教育。自然的教育,就要让教育回到自然中。孩子的成长,教育的发展,都是在大自然中形成的,如果把孩子封闭起来,孩子就不可能健康地成长、自然地成长。在小林校长的观念中:每天的散步是教育,在礼堂里吃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也是教育;让孩子在晚上看新来的电车是教育,露营、走夜路试胆量也是教育;运动会是教育,茶话会是教育,学种庄稼也是教育;野炊是教育,到医院慰问受伤的军人是教育,参加同学的葬礼也是教育。总之,要让孩子到大自然中去,要让孩子在阳光下、空气中、社会上成长,这是自然的成长、健康的成长。

  我深深的感到小林校长以爱心、耐心为基础,在平凡中创造了教育奇迹。如果我们幼儿教育工作者都立足于平凡,在与幼儿的日常相处中传递我们的爱,用足够的耐心和恒心去面对孩子们,相信我们的幼儿也会如书中的孩子们一样,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成为一个个优秀的小豆豆。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2

  刚开始,选择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是因为它有一个特别的书名和一个特别的封面。它的书名和封面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故事书,这使得这本书充满了魅力。我的阅读激情也越来越浓了,几天内我就翻完整本书,而且读到一个故事都要翻来覆去地去品味、去挖掘,去寻找书中的精华。每次合上书时,我都要闭目享受书的墨香,回忆着这童话般的童年,温馨而愉悦。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是感触良多。

  书中小豆豆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试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去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先生,那么,也许她永远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她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其实,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小豆豆”呢?如何正确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也许,这本书给了我们不少答案。虽然我们不能够实现像巴学园那样的教学,但是,至少里面的一些方法能够引导我们开展教育工作。以下,是《窗边的小豆豆》给我的几点感悟,我相信,这会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小豆豆喜欢校长先生的原因之一是校长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小豆豆和校长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豆豆本来以为校长先生会问些什么问题,让自己回答。但是校长先生却告诉小豆豆“说什么都行”,这让小豆豆很开心,她拼命地说,直到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当小豆豆发现已经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的时候,她不禁有些伤心,因为“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跟这一样,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孩子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来。校长先生总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找的是借口,先生也总会认真地听下去。再对比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我们缺少的不正是倾听吗?很多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没有先耐心地听他们的解释,而是马上就批评他们。有时候我们甚至在了解清楚情况之前就把他们的家长请来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我们都应该向校长先生学习,因为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找借口,但是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呢?如果他们找借口,那说明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还是在意的。这个时候,我们何不试着做一个倾听者,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完,我想,这样学生更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赞美是一门艺术,小豆豆有很多缺点,经常重复地犯错误,但是校长先生并没有因此而说小豆豆是一个坏孩子。相反,校长先生一有机会,就要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就因为这样,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就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或许正式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赞美。当一个学生重复地犯错误时,我们便给这个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学生,无论怎样都好不了,没有了变成好学生的自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赞美来帮助这个学生,只要我们给这个学生贴上好学生的标签,告诉他你也有很多的优点,你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相信这个学生会慢慢地以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慢慢地,这个学生一定会变成真正的好学生。我想,赞美的力量比批评要大。

  小豆豆的同学高桥君永远都不能够再长高了。校长先生为了不让他产生自卑心理,故意在校运会上安排了很适合高桥君的项目。最后,高桥君在每一个项目都拿到了第一名,这增强了他的自信。还有就是,高桥君在跳比自己还高的木马时,校长先生会鼓励他:“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绝对能跳过去!”仅仅在最后一刻才伸手托了他一下,让人觉得是高桥君自己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正像“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一样,校长先生经常对高桥君说的“你绝对能做到”这句话也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差、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但是我们平时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而导致他们一直因为自卑而不敢大胆地去肯定自己。其实我们可以向校长先生学习,让这些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完成的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学会了小林宗作的幽默风趣、宽容大度。以前,遇到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错或者反复讲过的话依然记不住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无比的郁闷,搞不懂只要他们略微用点心,动动脑子就能做出的题目为什么总是出错呢?每次找这些学生订正作业时总没有好态度,忍不住地就会批评他们,满怀希望他们能从此吸取教训,记住批评,错误再也不会重犯,可也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程度,真是够压抑的。而现在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了解了小豆豆的学习经历,感受了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我也懂得了宽容对待这些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了。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感兴趣,都擅长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很多,可选择的也很多,我们真的没必要用一个模子来塑造他们。这是一本掩卷之作。当然,除了以上几点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因为遇到了校长先生,巴学园很多学生的一生都被改变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又是否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帮助那些“坏学生”,改变他们的一生。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3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主要讲了一所小学里一个小女孩豆豆的真实故事。我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在很多人眼里古怪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在巴学学园发生了一些故事,有好玩的,悲伤的。开心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悲伤的比如;泰明死了。奇怪的比如有;洛基不见了等等。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小豆豆按照往常一样回家,在回家的电车上发现了一个5分硬币。小豆豆在树林埋起来,还在上面放了一块形状很特别的石头。第偶天发现那个5分硬币不见了,小豆豆觉得好奇怪,这会去哪里呢?你说这件事情奇不奇怪?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生活的很快乐,每一件事情都意想不到,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每一篇都奇奇怪怪,不过很好玩哦!

  窗边的小豆豆真是好看,我还要再看一遍。

窗边的小豆豆读书心得 窗边的小豆豆读后感作文 读窗边的小豆豆有感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4

  假如我们可以自建一个乐园,我最需要的是快乐而自信!

  -----题记

  缘起:

  平常喜欢记录一些教学上的趣事或者感悟,常有热心的朋友评论和鼓励,所以更加觉得有把自己教学所思所想一直记录下去的必要。身在教师行伍,虽不求能助益他人,若能求得自己的一丝反思与勉励也好。前些日子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画教学散记,偶得家长朋友热心推荐,拾得《窗边的小豆豆》这一本好书,再次做些浅薄的思考。

  书是前几日在上海书城买的,还赶上特价的趟。拿到书,给我的印象是封面不怎么好看,一如书架上花花绿绿的装帧,总感觉没有书籍本来的素雅气质,可能这也是商味的出版业带给书本和读者的遗憾吧!但书题后面的一行字,却醒人耳目:每个人都能在这本书里找到自己阳光灿烂的童年,立即觉得有些夸大的意味。

  读罢前几页,心里感觉清新爽朗,简单直陈的记叙,细细碎碎的快乐,像极了童话故事,却没有一点梦幻的实实在在,于是有了记叙读下去的欲望。

  本书是日本著名的电台节目主持人、作家黑柳彻子对自己小学校园学习生活的回顾。在书中,作者从一个不被老师喜爱的“特别”学生讲起,带着读者一起回到巴学园,回到特别的电车教室,回到特别的上课方式,结识特别的高桥君、阿泰、美代和泰明,一起听小林老师自编的校歌,一起品尝“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一起冒险、露营、游泳,这是多么快乐的事啊!

  对于孩子,我们都该做什么:

  我读《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感觉就像在读一本故事书,更像是在听一个天真可爱的孩子讲他学习或者生活的种种故事,这种感觉我想应该是为人师者或者为人父母者最真切的感受了。在这里,我不禁发问,或者自问:每当孩子需要向我表达、或者诉说某种情绪的时候,我有真诚的倾听过吗?或许我们都能从书中的角色中“对号入座”。小林老师,特殊校园、特殊课程的设计者,有着欧洲游学归来的开阔眼界,极具耐心的倾听孩子。喜欢说个不停的小豆豆,喜欢上课的时候望去窗外等待宣传艺人的经过,觉得长大了当个售票员或者间谍也不错。永远不会长高的高桥君,喜欢实验的阿泰,得了小儿麻痹症后来去世的泰明,在我们身边都实实在在的存在着。他们典型、特殊,却也快乐、自信、好奇。于是我想,他们在去“巴学园”之前,可能都如“小豆豆”一样,是老师眼里的“特殊”学生,为什么到了巴学园之后,他们会是如此的快乐而自信呢?

  人的成长的方式是千差万别的,无论生长环境的优劣、受教育条件的好坏和程度的高低,都不妨碍成长出优秀的人,那么这其中必须要有一个共通点促使这种殊途同归的可能。我想,这也就需要回到教育所应具有的构建快乐和建立自信的本质上来。这样也就不难发现:人的培养的核心就是构建快乐和建立自信。这一点在“巴学园”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一天的课程从最喜欢的科目开始,冒险、游泳、野营、散步无疑都是构建快乐的体验,而为高桥君量身定制的“运动会”则具有建立自信的典型意义。所以我想,无论家长或是教师,所应该思考的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应该做些什么、怎么去做?

  几点感想:

  一、认真倾听孩子

  画画课上,经常有孩子举手,于是蹲在他们的旁边,想听听他们想说什么,有时候孩子会把嘴凑到我的耳边,轻轻的对我说他们天真烂漫的想法,感觉心里备受温暖。然后想起小林老师听小豆豆一整个上午的谈话,应该也是一种不错的感觉吧!面对孩子,我们首先要有一颗真诚交流的朋友的心,然后耐心的听,我们才会发现,孩子需要什么,我们又能做什么。

  二、爸爸妈妈,请把孩子当“孩子”

  在教学中,总会听到随堂的爸爸妈妈评价自己孩子的作品,“怎么画的`一点也不圆啊,怎么一点都不像老师画的,怎么一个简简单单的横画学了这么久还学不好?”这样的困惑,我想就因为是爸爸妈妈们没有把孩子当孩子。如果爸爸妈妈也共同参与到孩子的学习中来,不难发现,原来自己画的也不圆,原来学一个横画并不是那么简单,何况是孩子呢!小豆豆的妈妈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在我们发现孩子在别人眼里并不那么好时,所要做的首先是要相信孩子,相信他还只是个孩子,然后才是帮助。

  三、多给一些孩子实践学习的引导

  又一次和学生谈话,说到“农村”的概念,学生自信满满的和我说他了解农村,我问:“你去过?”他说他去过农家乐。我心里感到实在的遗憾,若说学生没去过不了解其实正常,但由于父母或者师长的错误引导而导致的认知偏颇,确实不该!难怪现在的孩子天真的以为花生是长在树上的呢!或许我们都应该像《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小林老师安排的一样,好好地让农民“旱田”老师给我们上一堂实践课。所以,引导孩子从自己的实践中去发现真实是一种相当必要的务实,这样能满足孩子充满好奇的实践欲望。真正的教育并不只是日常的学校学习,教育者充满着世界的各个领域,农民拥有的真实远非课堂教学老师所能替代的。

  我们能为孩子做很多,实际上做起来却非常的盲目,很多时候只是为我们的意识在做。愿所有的教师家长都能用心的倾听孩子、去启发、去帮助,而不是去安排、去设计,把教育回归到构建快乐和建立自信的精神上来!

  后记

  今天记完这段文字,也完成了孩子妈妈的期望,愿能是一份堪满意的答卷。同时谢谢孩子妈妈的推荐,使我结识了这么一本干净的书。在这里。我所欣喜的是,课后经常有爸爸妈妈和我交流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的状态,真正用心的在倾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我想,对孩子的真诚用心应该会比什么都重要。希望有心于孩子教育的同仁、朋友、爸爸妈妈多多对教育提些宝贵的意见,哪怕写写心得也未尝不是对教育的一份心意。欢迎爸爸妈妈多多推荐书、多多提建议,受益不谢!读后感》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5

  过年回老家时曾碰到一位好友,她说她女儿今年9月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很多她的朋友逗她女儿时,说:"哇,要上小学罗,你现在要好好玩啊,读书可苦啦!"她觉得很不好,因为女儿已经不想上学了,她女儿问她学校是不是个很恐怖的地方?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期望我这个做初中老师的帮帮她。如果我当时知道有《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定推荐给她,让她推荐给她的朋友看,让她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是学生们每天都盼望着去的!

  我唯一记得的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叫《我的旅行》,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时隔已二十余年,不是因为我懂得分析这篇文章并学会了拟人手法及人的内脏,而是因为这节课我被罚站了。我向同伴描述着一颗豆子如果没被嚼碎就到了我的喉咙或者到了胃等等地方,我会怎样的难受,然后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认为我扰乱课堂,让我站到了教室门后面(她是中国千万老师中最最优秀的一位,在我的心里)。这是我记得的唯一一次受罚,也应该是唯一一次。6岁的我从此不仅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而且也学习了慢慢禁锢自己的思维。六七岁小小的我,当时多么渴望大人能听听我心里的故事,在六七岁的小人儿心里有满满的世界。可惜,我没有碰到小林校长,他可以听一个一年级的插班生说四个小时的话,甚至象他这样的人我也没有碰到。可悲的不是我至今还牢牢记得这件事,而是20多年后,我在课堂上处理类似的学生时,他们受到的是和我当时一样的待遇。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花四个小时听一名新入校学生说话,我上周听学生单独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大概四小时,我的校长听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校长都兢兢业业在教学线上奋斗着。

  "你为什么不写完作业?""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上课讲话?"等等出自于老师的口中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老师们并不期待或者说并不需要学生回答,老师需要的是这些个别学生与众多学生一样完成作业、不迟到、上课不讲话。就算个别学生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为了成绩提高,他也必须要与众学生一样。巴学园一共有三十名学生,我一共有一百零四名学生,我的校长则有一千五百名学生。前天看纪念中学一位老师的博客说他所在的学校有六千名学生,和其他许多学校比起来不算多。于是重点本应是"教育"的学校,现在第一要责是"管理".书中的小豆豆为了找丢失的钱包,把粪坑里的脏物舀到路面,校长从旁经过时只淡淡说一句:"记得把它们再舀回坑里去呀!",除了巴学园,真希望在别的学校也能出现这一幕。

  在巴学园上学的学生,每天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课开始学习,所有的课重点在黑板上,自己挑,自己找答案,学完一天的课若还有时间,就去散步,在自然中学习生物物理美术。我的学校(也是中国几乎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节45分钟的课,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达到、教学重难点需要突破,面对坐着的50多张小脸,一人平均连一分钟都摊不上。数不清的知识点,等不及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老师就将他们引导(多利用与学生未来紧密相连的成绩)到这节课的内容中去。()假如这节课在分析一篇小说,重点讲人物,那么他就不可以对窗外新冒出的绿芽感兴趣;假如下节课讲移情于景的散文,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那么他就不能对操场上突然出现的一位跑步者感兴趣。政治课上"责任"、"自信"、"善良"等等与人极相关的品性人格,书桌前的学生们人人有故事可讲,等不及让他们开口说,这些故事变成了书上一个个案例和一段段需要他们背诵的文字;历史课上每个故事以及对每个历史人物他们都有问题想问,等不及让他们去问,他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段故事年代人物背下来,把教材编著者已写好的功过背下来。等不及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感兴趣,吃透并提出质疑,十分钟的课间已经结束,下一节课开始的铃声已经响起,迎接学生们的将是另一堂课的一堆知识点,回到家后等待他们的是作业试卷背书还有辅导班。只有坐在电脑前,分析选择哪个角色、前进的路线、进攻的方式等等,他们有了纯粹属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突然间,我理解他们为何喜欢打游戏了。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明天早读后还有两个班的课,我要构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吃透说明文要素并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等不及让他们都感兴趣了。

  巴学园是真的存在过的世外桃源,是教育界中的理想国。我想要是在巴学园上学就好啦,在巴学园学习《我的旅行》那一课,我不会被罚站,说不定后来还会成为医生或者别的什么;突然又想我能在巴学园教书就好啦,哪怕只做一天"‘旱田’老师",我想我也会和小豆豆一样从心里唱出"我的学校,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的歌。可是没有巴学园,我也没在巴学园当老师,那么也要努力地做到让学生们都快乐地期盼着上学!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6

  《窗外的小豆豆》是被美国《纽约时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誉为日本最伟大的女性黑柳彻子所着。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因为碰到了一位赏识她的校长。结果,这位有问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而《窗边的小豆豆》出版以后,成了日本有史以来销售量最大的一本书,并且被翻译成33种文字在全球发行。

  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廊,最后被退学。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后来却碰到了一个让她终生难忘的小林宗作校长,他能静静地倾听小豆豆四个小时的说话,给小豆豆充分的表达时间;他能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设计运动会的比赛项目,来激发一个残疾孩子的自信。正是在他的这种教育理念中,小豆豆逐渐的发生了变化。为了孩子不养成偏食的习惯,注意营养的全面和均衡,小林校长用孩子们接受感兴趣的话题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让孩子们一下爱上了吃饭,并且觉得吃饭是一件开心的事情。我记得陶行知说过一句话:教育即生活。

  我也羡慕小豆豆有一个宽厚仁慈的妈妈,直到她二十岁之后,妈妈才跟她提起小时候因为太过调皮被退学的事情。如果当初在小豆豆还是个六岁的孩时,妈妈说:怎么搞的?你竟然弄到要退学!我们只好再找一个学校了,如果再退一次学,就没有学校再要你了!小豆豆一定承受不了这种教育。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切实际的心态挤压着这些学生的成长。所以我觉得每个老师与家长都应该来读读这本书,来探索孩的内心世界,你会发现小林校长和小豆豆妈妈的这种教育方式很适合孩的成长,了解孩的内心世界才是教育孩子的出发点。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7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看《小兵张嘎》《铁道游击队》等影片长大的我,对日本 以及日本人是很难产生一丝好感的。可是,我却不能不喜欢那个日本小姑娘——窗边的小豆豆,也不能不喜欢那本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还有那只存在了八年的巴学园。为什么呢?因为巴学园是一所真正自由、平等、温情的"育人"学校,校长小林宗作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懂孩子、爱孩子的教育家。

  本书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上课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喜欢不停地拉抽屉,喜欢对屋檐下的小燕子打招呼,还有站起来对窗外的宣传艺人打招呼,请他们表演,把老师一人晾在了讲台上的"问题"学生。所以尽管才一年级( 刚入学三个月) 就被退学了,妈妈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带着她来到了巴学园。于是,小豆豆见到了巴学园的校长——小林宗作先生。小豆豆第一次和校长谈话就谈了四个多小时。而在这段时间里,校长先生没有打过一个呵欠,没有显出一丝不耐烦,总是饶有兴趣的、笑眯眯地看着小豆豆,亲切地问着:"后来呢?""后来呢?"

  "无论是从前,还是这以后,没有一个大人这么认真地听过小豆豆说话。"读到这儿我不由得感叹,听一个孩子喋喋不休地讲了四个小时的话,这需要多大的耐心啊!无疑,这只有真正爱孩子的人才能做到。小豆豆真是一个幸运的孩子。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小豆豆的钱包掉进便池里了,于是小豆豆就拿着长把舀子去厕所掏,去舀粪找钱包。最后掏出的秽物堆出了一座小山。这一切被校长先生看到了,校长先生只是关切地问她:"找到了吗?"并且只交待了一下:"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啊!"这是多么令人吃惊啊!如果是我看到了,会怎么样呢?我想,我一定会大叫:"哎呀,孩子,你怎么干这种蠢事?快停下来!"而如此一下,那个孩子一定会被吓得不知所措。而小林校长的做法让小豆豆觉得校长先生是一位"可以真正信赖的人",因而,她比以前更加喜欢校长先生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校长先生之所以这样做,就是把小豆豆当作一个"人"来尊重,他和孩子之间,就是一种完完全全、真真正正的平等。新课标也要求我们老师要转变观念,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对话".读了这段文字,我想,我对"平等"二字,有了更深的体会了。平等的前提是尊重、是信任啊!小林宗作真是一个懂孩子的教育家呀!

  对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

  每当校长先生有机会,都要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所以,长大后的小豆豆心中,始终怀有"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本书作者黑柳彻子曾这样说过"先生的这句话几乎决定了我的一生,对我来说,这真是一句难得的金玉良言。因为这句话,我一直自以为自己是个好孩子,我信赖先生,怀着这份自信慢慢长大了。 " 可见,老师的表扬对于孩子是多么的重要啊!

  "无论哪个孩子,当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地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它们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我想,这句话也许就是小林宗作先生的办学理念吧。

  为了让个子矮小、永远也不会再长高的学生高桥树立自信,体会成功,学校举办的运动会,居然有很多项目就是专门为高桥设立的。比如只适矮个子孩子的"钻鲤鱼肚子",比如"一级级爬台阶"比赛,都是高桥君夺得了第一。我想,高桥就是在运动会上从心理上长高了个子, 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而他的自信也从他一次次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生根发芽,我们有理由相信这样的高桥君一定会走出自己生理的阴影勇敢地直面他今后的人生。事实也的确如此,作者在后记里补充交代高桥君后来在滨名湖畔的安藤电气公司担任"协调工作",职位非常重要。作者认为高桥君明朗而富有魅力的性格,给他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另外,从巴学园里还走出了很多成功的人士:小豆豆是著名的作家、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亲善大使。大容君成为日本屈指可数的东洋兰鉴定专家之一。阿泰成为美国 伊莉诺伊州的大名鼎鼎的"费米国立加速研究所"的副所长,这个研究所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加速研究所,在物理学界尽人皆知。……对于只有五十几个学生的巴学园来说,出了这么多社会精英实在是非常的了不起。我想这一定与这里"真正快乐的学习"分不开的。

  曾经在教育报上读过这么一句话:"为什么人类的孩子要在委屈中成长?"想想自己的课堂,看看身边的孩子,他们确实是在委屈中成长!因为他们不得不去做那么多的作业(其中有那么多重复的、机械的),来应付以后的考试!而巴学园的课堂,是以这句话开始的:"下面就开始上课了,从你喜欢的那门课开始吧。"于是,下面的孩子,有的写生字,有的画画,有的做实验,有的甚至在做操。每个孩子都学得极其认真、一丝不苟,当然也是极其快乐。为什么呢?因为喜欢嘛!而对于老师而言,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因材施教,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反思自己的课堂吧!每天都是一个调子,难怪有学生"开小差"了。学生开小差,老师自己也跟着生气,责怪学生不好。其实,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呀!小豆豆为什么会被原来的学校开除呢?就是因为上课不能认真听总是"捣乱",原来的班主任"忍无可忍",让她退了学。而在巴学园的小豆豆却能够每天快乐的学习、茁壮的成长着,这中间的原因是什么?这是不言而喻的。拿今天的话说,这就是两所学校的办学理念不同吧!而作为教师的我,以后再遇到在课堂上"开小差"的孩子,也一定要做到心平气和的对待,并积极反思自己的教学。

  读完这本书我不得不也和本书的作者黑柳彻子一样,对小林宗作老师报以无比的崇敬!我知道,我们目前的教学,是不可能去模仿它,但是有许多思想是可以应用的。比如了解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让学生爱上自己的学科……要做一个真正懂孩子、爱孩子的老师,我知道自己还需要做许多许多……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4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本书作者黑柳彻子在巴学园上学的种种趣事。一个个真实的故事,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自由、宽松、快乐的学习乐园——巴学园。

  巴学园是孩子的天堂,孩子的乐园,更是现在的孩子们所向往、梦想的乐土。巴学园的学习是那么的快乐轻松、丰富多彩,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学习、钻研,没有一味的说教、强制的作业和令人紧张的考试,更没有升学压力,一切都是那么的从容、淡定,与世无争。巴学园的孩子都是快乐的天使,在校长小林宗作的眼里都是一个个好孩子。孩子们天真可爱、纯真善良,有缺陷的孩子不用担心会受到任何的歧视。在孩子们的眼里,大家都是一样的。

  我常常在想:如果我或我的孩子能在这样的学校里读书、玩耍,该有多好,我将一生难忘那无比的快乐呀!但,现实与理想总有一定的距离。“巴学园”现在只是孩子们可望而不可及的“海市蜃楼”。也许,xx、xx后,中国的教育会走到这一步,但需要我们这一辈人去努力、去争取。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一切皆有可能,我们应抱着信心去憧憬未来。我们无法去改变自己所处的教育现状,但我们可以学习、可以做的是解放自己的思想,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尽自己所能为教育做点什么。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学会了小林宗作的幽默风趣、宽容大度。以前,遇到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错或者反复讲过的话依然记不住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无比的郁闷,搞不懂只要他们略微用点心,动动脑子就能做出的题目为什么总是出错呢?每次找这些学生订正作业时总没有好态度,忍不住地就会批评他们,满怀希望他们能从此吸取教训,记住批评,错误再也不会重犯,可也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程度,真是够压抑的。而现在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了解了小豆豆的学习经历,感受了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我也懂得了宽容对待这些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了。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感兴趣,都擅长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很多,可选择的也很多,我们真的没必要用一个模子来塑造他们。许多年以后,也许不善学习文化知识的孩子在其他领域会有更突出的成就。思想解放了,观念改变了,再看班级的每一个孩子,觉得他们都很聪明,就连平时课堂上不爱动脑,回答问题东拉西扯的孩子看上去也是那么的可爱。正如小林宗作的想法一样,他们都是好孩子。 现在我的学生们能经常见到我的笑脸,课堂上听到我幽默风趣的话语,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了,班级学习气氛也更浓了。

  友好地对待自己的学生,宽容地接受他们的错误,让孩子们会从内心感受到温暖,轻松愉快的学习吧!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5

  《窗边的小豆豆》里面主要讲了一所小学里一个小女孩豆豆的真实故事。我觉得小豆豆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小女孩,在很多人眼里“古怪”的小豆豆变成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在巴学学园发生了一些故事,有好玩的,悲伤的。开心的。各种各样的故事。悲伤的比如;泰明死了。奇怪的比如有;洛基不见了等等。让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小豆豆按照往常一样回家,在回家的电车上发现了一个5分硬币。小豆豆在树林埋起来,还在上面放了一块形状很特别的石头。第偶天发现那个5分硬币不见了,小豆豆觉得好奇怪,这会去哪里呢?你说这件事情奇不奇怪?

  小豆豆在巴学园里生活的很快乐,每一件事情都意想不到,海的味道。山的味道,每一篇都奇奇怪怪,不过很好玩哦!

  窗边的小豆豆真是好看,我还要再看一遍。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6

  《窗边的小豆豆》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记录了她上小学时的一段生活。当我读这篇作品的时候,我被书中的主人公小豆豆天真,善良,纯洁,自然的行为和语言所打动,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跌宕的情节,没有刻意的遮掩,没有有色的褒贬,作者平实朴素的文风,小豆豆随心所欲的流露,巴学园里亲切,随和的教学方式使这里的孩子们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时光。

  作为教师,面对小林宗作先生,我感到惭愧。他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是值得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作为读者,读完全部内容,我想起了自己的童年时代,想起了那些老师,同学,朋友。看着背着沉重的书包去读书的孩子们,我们每个人都会庆幸小豆豆遇到了她一生中最好的老师,而我们,真的也应该好好想一想:我们究竟应该给孩子创造一个怎样的成长环境。

  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打动人心,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表现了人性中最真的最无机心的纯净的东西。看着小豆豆的行为,听着小林校长的话,我们的心会安静下来。每一个孩子出生的时候没有选择的权利,而每一个父母都是疼爱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他是健全的还是有残疾的,都希望孩子长大以后能够接受到最平等的最有效的教育。如果良好的家庭环境和良好的学校环境互相配合,我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健康的成长,不只是身体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健康。而小豆豆无疑是幸运的,她有一对最好的父母,她遇见了影响她一生的最好的老师。她就像一株普通的小苗,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茁壮的成长着。是小林宗作先生给了她最适宜的土壤。

  当小豆豆拿着一片树皮叫每一个人去尝一尝是不是有苦的滋味的时候,她多么希望没人说是苦的,她叫她的小狗来尝,她甚至叫路边的野狗去尝一尝,她认为那是一片健康树皮,如果谁尝过之后觉出了苦就证明谁生病了,结果真的是每个人都摇头说根本不苦。小豆豆是多么开心啊,大家全都这么健康。而校长先生知道那本来就是一片不苦的树皮。这个善良的小女孩真的让我的心为之一动,是巴学园本色的教育方式让小豆豆或者说让人的本性发挥到了极致。

  这部小说之所以畅销我觉得另一个原因就是小林宗作先生的教育观念。他的愿望就是办一所理想的自己的小学。于是他用个人财产创办了“巴学园”。他的教育方针就是他自己说的“无论哪个孩子,在他出世的时候,都具有着优良的品质。在他成长的过程中,会受到很多影响,有来自周围的环境的,也有来自成年人的影响,这些优良的品质可能会受到损害。所以我们要早早的发现这些优良的品质,并让他们得以发扬光大,把孩子们培养成富有个性的人。”他经常带着孩子们到大自然中去学习各种知识,掌握自然的节奏和韵律,希望孩子们尽可能的保持自然的性格。

  在小林先生的眼里,孩子们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对于那些身体有残疾的孩子,他总是想尽办法来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保护他们小小的自尊心不受到伤害。他不会阻止孩子们做一些危险的事情,他也不会要求孩子们刻意的去做什么事情,他总是努力的寻找一些可以让孩子们更容易接受和愿意接受的方式去引导他们。他的教育观念我知道是很多家长和同学们渴望的,所以大家都希望能有小豆豆那么幸运,我也是。我希望我们教育改革的力度再加大一些,教育机制仍需要不断的完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看过这部书之后也在反思自己的言行是否远离了教育的方向。

  总之这是一部能发人深思的作品,当你和小豆豆一起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的时候,一定会不由自主的露出笑容,因为那时你或许是和小豆豆一样的女孩子。而我们总是对自己的童年怀有一份无法抛弃的怀念,就象人类的童年时期,虽然幼稚,虽然简单,却单纯如出水芙蓉,毫不讳饰。这也正是这部作品跨越年龄界限,国别界限,一再畅销的原因,因为它写出了人类共有的本性,比如善良和人的主体意识。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7

  赞科夫说过:"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只有给予孩子们爱,让孩子们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他们才会学着去爱别人。在《窗边的小豆豆》一书中,可以看见许多教学方法,例如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自主学习等,而最重要的也是最令我感动的是小林先生对孩子的爱。使我领悟到教师的爱决不是一种策略,更不是宽容与顺从;而是一颗对孩子热情相待的心,是要善于把关怀、宽容和鼓励作为与孩子沟通的法宝,引导孩子们发现自己,改变自己,快乐地去实现他们自己的梦想,从而促进每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

  一要教育好孩子,爱是根本。

  《窗边的小豆豆》告诉我,只有心中充满了对孩子的爱,教育的理想之花才能够绽放得绚丽而持久。小林校长在小豆豆到巴学园的第一天听小豆豆说了4个钟头的话 ,在这么长时间里,校长先生一次也没有打哈欠,一次也没有露出不耐烦的样子,他也像小豆豆那样把身体向前探出来,专注地听着。想象一下这个画面吧!那是怎样的温馨、和谐、充满了尊重的爱!

  麻痹症的患者高桥同学在体育比赛中,因为小林校长的精心考虑,让他拿第一名,帮助生理残疾的孩子树立信心。他正是以这样一种特殊的关爱方式,减轻高桥君肉体上的自卑心理,而且,他也一直对高桥君说:"你绝对能做到。"那又体现了一种宽容、鼓励、充满关怀的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爱,小林校长将她具体化、生活化了。小林先生的爱为孩子们带走忧伤和烦恼,给孩子们带来蔚蓝的天空,灿烂的阳光,让他们的心灵插上快乐的翅膀,飞出了巴学园,飞向遥远的地方,飞到成功的彼岸。

  二、爱,就要用心去捕捉每一个孩子的"闪光点".

  好的孩子人人爱,爱不好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书中小豆豆的淘气就让我惊讶不已,她看到奇怪的事情,有趣的事情的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经常做出让老师们大吃一惊的事来。例如值日的时候把电车教室的地板盖子掀起来,把垃圾扔进去;或者在晨会的时候把自己的辫子分成两半,夹在胳肢窝下面表演给大家看……诸如此类,让老师和小豆豆自己大吃苦头的事情,几乎每天都会发生。但是,在发生这种事情的时候,校长先生总是会耐心地听小豆豆的解释。尽管小豆豆总是做出那么多和别人不一样的事情来,小林先生也总是告诉她"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时候,小豆豆就高兴地笑:"是啊,我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小豆豆打心底里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好孩子。

  在读过这本书后,我感悟到无论哪一个孩子,当他出生时,都具有优良的品质,虽然有的孩子淘气,有的孩子多动,但是他们的内心都是美好善良的,只是有时候老师们看不到。如果我们告诉他"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在这样的鼓励面前,孩子们也会渐渐相信自己真的如老师所说的那样好,就会变成一个真正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有无限潜能。孩子们的聪明都各有优势,展示着自己的风格;孩子们的擅长也各不相同,显现着自己的天赋。众所周知,德国大诗人海涅曾是学校里的后进生,教师常骂他对诗"一窍不通";达尔文读中学时,也因成绩不良而被教师、家长视为"智力低下的人".由此可见,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人才,孩子们更是如此,教师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挖掘潜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用爱心去捕捉每一个"闪光点".

  多么希望身边的每一位老师也都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那么,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成为幸福的好孩子。

  《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真是让我受益匪浅,获益很多,每次品读时,又总会有一番新的理解。在书中,我体会到了要善于运用欣赏的眼睛发现孩子的每一个值得肯定的地方,用激励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被承认的愉悦。也让我再一次理解了欣赏和激励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意义。今后我要做的还有很多,现在和未来,我要每天反思自己的教育:蹲下来和孩子交流了吗?表扬、鼓励我的孩子们了吗?更要努力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充满个性的幸福的童年。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8

  过年回老家时曾碰到一位好友,她说她女儿今年9月就要读小学一年级了,很多她的朋友逗她女儿时,说:"哇,要上小学罗,你现在要好好玩啊,读书可苦啦!"她觉得很不好,因为女儿已经不想上学了,她女儿问她学校是不是个很恐怖的地方?她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期望我这个做初中老师的帮帮她。如果我当时知道有《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一定推荐给她,让她推荐给她的朋友看,让她们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所学校是学生们每天都盼望着去的!

  我唯一记得的一篇小学语文课文叫《我的旅行》,大概是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时隔已二十余年,不是因为我懂得分析这篇文章并学会了拟人手法及人的内脏,而是因为这节课我被罚站了。我向同伴描述着一颗豆子如果没被嚼碎就到了我的喉咙或者到了胃等等地方,我会怎样的难受,然后我的班主任语文老师认为我扰乱课堂,让我站到了教室门后面(她是中国千万老师中最最优秀的一位,在我的心里)。这是我记得的唯一一次受罚,也应该是唯一一次。6岁的我从此不仅在教室里学习知识,而且也学习了慢慢禁锢自己的思维。六七岁小小的我,当时多么渴望大人能听听我心里的故事,在六七岁的小人儿心里有满满的世界。可惜,我没有碰到小林校长,他可以听一个一年级的插班生说四个小时的话,甚至象他这样的人我也没有碰到。可悲的不是我至今还牢牢记得这件事,而是20多年后,我在课堂上处理类似的学生时,他们受到的是和我当时一样的待遇。巴学园的小林校长花四个小时听一名新入校学生说话,我上周听学生单独说话的时间加起来大概四小时,我的校长听了多长时间,我不知道。我和我的校长都兢兢业业在教学线上奋斗着。

  "你为什么不写完作业?""为什么迟到?""为什么上课讲话?"等等出自于老师的口中的问题,大多数时候老师们并不期待或者说并不需要学生回答,老师需要的是这些个别学生与众多学生一样完成作业、不迟到、上课不讲话。就算个别学生有充分的理由,但是为了成绩提高,他也必须要与众学生一样。巴学园一共有三十名学生,我一共有一百零四名学生,我的校长则有一千五百名学生。前天看纪念中学一位老师的博客说他所在的学校有六千名学生,和其他许多学校比起来不算多。于是重点本应是"教育"的学校,现在第一要责是"管理".书中的小豆豆为了找丢失的钱包,把粪坑里的脏物舀到路面,校长从旁经过时只淡淡说一句:"记得把它们再舀回坑里去呀!",除了巴学园,真希望在别的学校也能出现这一幕。

  在巴学园上学的学生,每天都从自己感兴趣的课开始学习,所有的课重点在黑板上,自己挑,自己找答案,学完一天的课若还有时间,就去散步,在自然中学习生物物理美术。我的`学校(也是中国几乎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每节45分钟的课,教学任务需要完成、教学目的需要达到、教学重难点需要突破,面对坐着的50多张小脸,一人平均连一分钟都摊不上。数不清的知识点,等不及让他们主动去探索,老师就将他们引导(多利用与学生未来紧密相连的成绩)到这节课的内容中去。()假如这节课在分析一篇小说,重点讲人物,那么他就不可以对窗外新冒出的绿芽感兴趣;假如下节课讲移情于景的散文,重点学习作者如何写景,那么他就不能对操场上突然出现的一位跑步者感兴趣。政治课上"责任"、"自信"、"善良"等等与人极相关的品性人格,书桌前的学生们人人有故事可讲,等不及让他们开口说,这些故事变成了书上一个个案例和一段段需要他们背诵的文字;历史课上每个故事以及对每个历史人物他们都有问题想问,等不及让他们去问,他们要做的只是把这段故事年代人物背下来,把教材编著者已写好的功过背下来。等不及学生对哪个知识点感兴趣,吃透并提出质疑,十分钟的课间已经结束,下一节课开始的铃声已经响起,迎接学生们的将是另一堂课的一堆知识点,回到家后等待他们的是作业试卷背书还有辅导班。只有坐在电脑前,分析选择哪个角色、前进的路线、进攻的方式等等,他们有了纯粹属于自己独立思考探索的空间,突然间,我理解他们为何喜欢打游戏了。

  今天先写到这儿吧,明天早读后还有两个班的课,我要构思一下如何让学生在45分钟内吃透要素并会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等不及让他们都感兴趣了。

  巴学园是真的存在过的世外桃源,是教育界中的理想国。我想要是在巴学园上学就好啦,在巴学园学习《我的旅行》那一课,我不会被罚站,说不定后来还会成为医生或者别的什么;突然又想我能在巴学园教书就好啦,哪怕只做一天"‘旱田’老师",我想我也会和小豆豆一样从心里唱出"我的学校,好学校,进去一看,还是好学校"的歌。可是没有巴学园,我也没在巴学园当老师,那么也要努力地做到让学生们都快乐地期盼着上学!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9

  第一次看到《窗边的小豆豆》这本书,是被它的书名吸引,可当我捧起这本书读了以后,却让我爱不释手,因为我似乎已经看到巴学园的“电车”教室,似乎也尝到了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了。

  故事的主人公“小豆豆”是一个淘气的小女孩,一个“有问题”的孩子,一个一年级就被退学的孩子。在老师的眼里“小豆豆”是个顽皮、很难管教的孩子,在课堂上她多次吵嚷着跑到窗边去看自己的偶像“宣传艺人”,她还许多次掀起课桌的盖子,由于她不守课堂纪律而被老师“罚站”走廊,最后被退学。所以,从表面上看她不是个好学生。但当她走进了“巴学园”一个有很多大树和电车教室的学校;她的身上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她不仅学会了遵守纪律而且学会了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这位“有问题”的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把自己在小时候的这段经历写成了一本书----《窗边的小豆豆》。

  读完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因为我逐渐体会到了,现在的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教育?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一、孩子们渴望自由,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

  当我看到学生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走进校园的时候,当我看到学生每天埋头完成数也数不清作业的时候,当我看到年少的孩子们脸上少了天真灿烂的笑容,当我看到家长们对孩子们无休止的要求时,我想,学生们一定最想去到“巴学园”,因为那里有自由的空气,因为那里有到处充满欢声笑语。巴学园是一所特殊的学校,它的大门是两棵矮的树做成的,而且是正在成长的树,学校里的教室是用真正的电车改造成的“电车”教室,巴学院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每周都有两节涂鸦课,午餐可以吃到山的味道和海的味道,上课的时候,想上哪门课都可以,每天上完课,老师们就会领着孩子们到外面散步,散步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了,在散步中,老师相应地给孩子们讲一些知识,在与大自然亲密的接触中,孩子思想解放了,心灵放逐了,到处充满了欢声笑语,那是在别的学校里得不到的。在我们的学校中,学生每天都端端正正地坐在教室里,跟着老师背啊,念啊,写啊,记啊,没完没了地写着作业,偶尔学生把头探出窗外看看,也会遭到老师的教训,也许我们应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虽然现在提倡素质教育,但学生所承受的压力依然没有减,我们离巴学园还很远,可是我们应该努力让我们的课堂生活化,尽量让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让学生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也许要比每天的死记硬背强一百倍,至少学生是快乐的。

  二、孩子们渴望理解和尊重

  小豆豆在上厕所的时候不小心把她的漂亮的钱包掉进去了,于是,她找到一个长把舀子,费力地打捞她的钱包,地上已经堆满了秽物,钱包连个影子都看不见,校长先生路过这里,问明情况之后,对小豆豆说:“弄完之后,把那些东西都放回去。”我想:如果我们看见这番情景,一定会阻止小孩子的,怕他们弄脏了衣服,污染了环境,或者会帮孩子找。但是小林先生只是说“弄完以后,要把这些全都放回去”。小豆豆有优点也有很多的缺点,但校长先生每次见到她,都对她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是他的宽容让小豆豆在巴学园里成了一个被大家接受的孩子。巴学园还有许多这样特别的孩子,小林校长细心地呵护每一个孩子,给予每个孩子足够的信心。想想自己,感觉无地自容,因为学生上课坐不端正而遭到我的严厉斥责,或许我还是没有真正的尊重孩子,没有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我真的应该好好反省自己了。

  三、孩子们更需要爱

  有人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把无私的爱给予学生,让学生来到学校感受到太阳般的温暖,只有极富爱心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学生,像小林宗作老师对学生一样,无私地去爱学生,这种爱不是溺爱,也不是没有原则的爱,而是发自内心的,时时处处为孩子们着想的爱。

  读了这本书,让我真的有很大的收获,对于身边的“小豆豆”我会全身心地去爱他们,我不希望他们个个都是最优秀,但我希望他们每天都有进步,每天都能快乐成长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10

  刚开始,选择阅读《窗边的小豆豆》,是因为它有一个特别的书名和一个特别的封面。它的书名和封面给人的感觉就像是一本故事书,这使得这本书充满了魅力。我的阅读激情也越来越浓了,几天内我就翻完整本书,而且读到一个故事都要翻来覆去地去品味、去挖掘,去寻找书中的精华。每次合上书时,我都要闭目享受书的墨香,回忆着这童话般的童年,温馨而愉悦。然而,作为一名教师,我更是感触良多。

  书中小豆豆的经历让我们明白:教育方法能够影响孩子的一生。试想,如果小豆豆没有去巴学园,没有遇到小林先生,那么,也许她永远都会被认为是一个“坏孩子”,她也不会有后来的成就。其实,我们身边又何尝没有“小豆豆”呢?如何正确地对他们进行教育,也许,这本书给了我们不少答案。虽然我们不能够实现像巴学园那样的教学,但是,至少里面的一些方法能够引导我们开展教育工作。以下,是《窗边的小豆豆》给我的几点感悟,我相信,这会对我的教育工作有很大的帮助:

  其实,小豆豆喜欢校长先生的原因之一是校长先生整整听小豆豆说了四个小时的话。小豆豆和校长先生第一次见面的时候,小豆豆本来以为校长先生会问些什么问题,让自己回答。但是校长先生却告诉小豆豆“说什么都行”,这让小豆豆很开心,她拼命地说,直到绞尽脑汁也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当小豆豆发现已经找不到什么可说的了的时候,她不禁有些伤心,因为“好不容易有人愿意听自己说话,这么好的机会可不能错过”。跟这一样,在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校长先生绝对不会把孩子的爸爸妈妈请到学校来。校长先生总会耐心地听每一个孩子的解释。即便孩子找的是借口,先生也总会认真地听下去。再对比我们平时对学生的教育,我们缺少的不正是倾听吗?很多时候学生犯了错误,我们都没有先耐心地听他们的解释,而是马上就批评他们。有时候我们甚至在了解清楚情况之前就把他们的家长请来学校。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得部分学生对老师产生了抵触心理。其实,我们都应该向校长先生学习,因为学生犯了错误的时候,他们也许会找借口,但是我们何不换个角度来看呢?如果他们找借口,那说明他们对自己所犯的错误还是在意的。这个时候,我们何不试着做一个倾听者,让学生把想说的说完,我想,这样学生更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赞美是一门艺术,小豆豆有很多缺点,经常重复地犯错误,但是校长先生并没有因此而说小豆豆是一个坏孩子。相反,校长先生一有机会,就要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就因为这样,小豆豆也觉得自己的确是一个好孩子,于是就怀有了“我是一个好孩子”的自信。或许正式这句宝贵的话,决定了小豆豆的一生。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很多时候却忘记了赞美。当一个学生重复地犯错误时,我们便给这个学生贴上坏学生的标签,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会慢慢地认为自己就是一个坏学生,无论怎样都好不了,没有了变成好学生的自信。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赞美来帮助这个学生,只要我们给这个学生贴上好学生的标签,告诉他你也有很多的优点,你也是可以做得很好的,相信这个学生会慢慢地以好学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的。慢慢地,这个学生一定会变成真正的好学生。我想,赞美的力量比批评要大。

  小豆豆的同学高桥君永远都不能够再长高了。校长先生为了不让他产生自卑心理,故意在校运会上安排了很适合高桥君的项目。最后,高桥君在每一个项目都拿到了第一名,这增强了他的自信。还有就是,高桥君在跳比自己还高的木马时,校长先生会鼓励他:“没关系,你能跳过去!绝对能跳过去!”仅仅在最后一刻才伸手托了他一下,让人觉得是高桥君自己跳过去的,以此来增强他的自信心。同时,正像“你真是一个好孩子”这句话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一样,校长先生经常对高桥君说的“你绝对能做到”这句话也影响了小豆豆的一生。我们的学生当中也有一些同学因为家庭环境差、学习成绩不好等原因而产生了自卑心理。但是我们平时却忽略了对他们进行鼓励和支持,而导致他们一直因为自卑而不敢大胆地去肯定自己。其实我们可以向校长先生学习,让这些学生做一些他们力所能及完成的事,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得他们能够更加健康地成长。

  读了《窗边的小豆豆》,我学会了小林宗作的幽默风趣、宽容大度。以前,遇到学生把简单的题目做错或者反复讲过的话依然记不住的时候,我常常感到无比的郁闷,搞不懂只要他们略微用点心,动动脑子就能做出的题目为什么总是出错呢?每次找这些学生订正作业时总没有好态度,忍不住地就会批评他们,满怀希望他们能从此吸取教训,记住批评,错误再也不会重犯,可也常常事与愿违,达不到百分之百的满意程度,真是够压抑的。而现在读了《窗边的小豆豆》,了解了小豆豆的学习经历,感受了校长小林宗作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法,我也懂得了宽容对待这些学生,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思考问题了。学习文化知识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感兴趣,都擅长的,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很多,可选择的也很多,我们真的没必要用一个模子来塑造他们。这是一本掩卷之作。当然,除了以上几点我还从中学到了很多道理。因为遇到了校长先生,巴学园很多学生的一生都被改变了。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又是否应该好好想一想:如何帮助那些“坏学生”,改变他们的一生。

窗边的小豆豆教师读后感 篇8

  当前,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但经济上去的同时,让中国政界、经济界、学界、社会各界等全国上下,并及每一个中国人都十分关注且头痛的是,如何重新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加以落实到每一个人的实际生活中去,形成良好的现代真正的文明社会风尚。作为一个普通公民,作为从事理论教育的一员,作为书友会的成员,为了更好的关注这一主题,也为了本次及时完成分享任务,近期我选择了一本有关教育的书:即是日本著名作家,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黑柳彻子的代表作《窗边的小豆豆》进行了阅读。希望自已在学习中、学习后能对核心价值观的重构这一问题有个基本的认识和努力方向。不当之处,敬请各位书友们批评指正。

  《窗边的小豆豆》讲述了作者上小学时的一段真实的故事:小豆豆因淘气被原学校退学后,来到巴学园。小林校长却常常对小豆豆说:你真是一个好孩子呀!在小林校长的爱护和引导下,一般人眼里怪怪的小豆豆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孩子,并奠定了她一生的基础。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校长,第一次见小豆豆,校长就微微笑着听小豆豆不停地说了四个小时的话。没有一丝不耐烦,没有一丝厌倦。巴学园有着与众不同的午餐,每到午餐开始的时候,校长就会问:大家都带了海的味道和山的味道来了吗?巴学园还有着与众不同的教育方法,每一天的第一节课,老师就把当天要上的课和每一节课的学习重点都写在黑板上,于是小朋友就从自己喜欢的那门课开始,慢慢地老师就会知道每一个学生的兴趣所在。

  黑柳彻子《窗边的小豆豆》这篇儿童文学作品中,以自己的童年往事为素材,细腻生动的在作品中塑造了小豆豆、小林校长和其他与小豆豆或巴学园相关的人物角色,并通过在文学作品中对于这些人物形象的刻画来充实作品内容,直接或间接、正面或侧面的表现作品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例如《窗边的小豆豆》中,对于小豆豆和小林校长的人物角色的刻画生动形象,极为准确的描绘了以小豆豆为代表的顽劣的学生以及因材施教,具有新现代教育理念的小林校长。对于这两个主要人物角色的刻画,作者黑柳彻子从人物的语言、行为等各个方面进行细致的描绘,使人物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的特点。又比如,为了表现小豆豆与众不同的顽劣表现,作者在作品的开篇并没有直接交代小豆豆的种种异样的行为,而是通过妈妈对小豆豆的担心以及妈妈对之前与小豆豆班主任交谈情节的回忆,来引出小豆豆在原来就读的学校中的种种恶行。又如,班主任明确地对她说:有府上的小姐在,整个班里都不得安宁。随后班主任一一列举了小豆豆接二连三的异常举动,并以此来宣泄对于小豆豆的不满。又如,当妈妈带着小豆豆来到新学校的时候,小豆豆欢喜地表示:我可喜欢这个学校啦!而妈妈却担心的是校长是否喜欢小豆豆。足以见得小豆豆的行为有悖于社会上约定俗成的好孩子的标准。然而,也正是因为作者对小豆豆与众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生动活泼的描绘,小林校长这一人物角色才可以更加形象的表现出来。例如,初次见面,小豆豆好奇地问您是校长先生,还是电车站的人呀?在妈妈还没来得及为小豆豆解释的时候,校长就已经抢先笑着答道:我是校长啊。在《窗边的小豆豆》中,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正面或是侧面描写来刻画各个人物形象,以表现作品内容和中心主旨。

  《窗边的小豆豆》1981年出版之后,不仅在日本,在全球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截至xx年,日文版累计销量达938万册,成为日本历史上销量最大的一本书。

  该书已被译成了33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地,英文版在美国出版后,《纽约时报》发表了两个整版的书评文章,这一殊荣,她之前没有人获得过,在此之后也没有第二人。该书的英文版仅日本国内销量就达70多万册,至今无人超越。

  1984年,联合国的官员在读完英文版的《窗边的小豆豆》后,认为这个人这么了解孩子的心理,再也没有比她更合适的人选了,因而任命她为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是继著名国际影星奥黛丽赫本之后第7位、亚洲历史上第一位亲善大使。

  《窗边的小豆豆》在中国发行以来,就得到各界一致高度认可和推介。中国著名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此书令人惊讶地证明了童年是永恒的,是超越时空的,是有独特价值的。实际上,黑柳彻子对童年的发现与证明,不亚于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著名教育专家徐国静认为:如果把《窗前的小豆豆》作为一面镜子,就会发现我们今天家庭和学校教育遇到所有困惑和痛苦的根源,也会发现我们成人自身的问题。

  新华社对此书的评价:没有一个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没有一个老师不爱自己的学生。关键在于,你的爱是孩子们需要的吗?你的爱是不是扼杀了孩子们的童真?《窗边的小豆豆》能够引起无数人共鸣,在儿童教育的方式上,给成人提供了深刻的启示。人民日报对此书的评价:读小豆豆,更加感受到一份童真和不带世俗的纯净。《语文报》对此书的评价:《窗边的小豆豆》不仅仅是关于童年生活片段的回忆,更是一种教育方法的实例展示,而且这是一本全天下父母都应该去读的好书。中国教育报对此书的评价:读完这本书,我们不仅记住了一个由六辆电车改成教室的学校,校名叫巴学园,更读到了一个儿童成长的旅程,这个旅程是创造力的形成和社会适应的过程,是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尊重的过程。